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09-26张晓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培养小学数学

张晓娟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五步循环”问题解决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JCJYC140409109

【摘要】:数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高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变式练习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培养

【分类号】G623.5

【正文】 “解决问题”指在一种新的情景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取新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是数学问题的不断发现、不断解决的结果。数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部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呢?

一、创设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是很多教学设计中必须环节,但是,有些情境并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原因在于创设的情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者是没有时效的。这样的情境当然激发不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不能够激发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只要对号入座,不费脑力就可以迅速地进行解答,当然也就无所谓探索。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数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之中。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问题中。

例如,在我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阵地,在阵地的一角,有本班任课教师的照片,所以学习《认识周长》时,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出示班级文化阵地中老师不同形状的照片)我边出示照片边富有激情的陈述:看!我们的班级文化阵地布置的多漂亮,为了使班级文化阵地更加美观,老师要给这些照片加上花边,那么需要多长的花边呢?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高效的情境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

波利亚曾说过,学生获得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引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使其在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上的内容,植树问题虽然就在我们身边。但是要让学生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情况、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必要的数学信息:“一条2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一边每5米栽一棵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植树方案。学生在设计植树方案、汇报植树方案时对三种植树情况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对三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有了初步的感知。紧接着我又安排了猜想、验证、应用环节。这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发现,学生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是深刻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三、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析数量关系,在原应用题教学时非常强调,新课改以来,对分析数量关系这方面的教学有些弱化。现在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是凭感官经验来解决问题,对于其中的数量关系不甚明了。试想:一个搞不清数量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因此,应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要求,形成“数学模型”。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蔬菜种植园建了两个温室大棚,每平方米造价15元,1号大棚面积是230米,2號大棚面积是203平方米。两个大棚的总造价一共多少元?在这里教师不满足于学生全凭生活经验来解决,而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要解决总造价一共多少元?”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知道吗?不知道又该怎么办?学生中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先把1号大棚和2号大棚的造价都求出来,然后相加。另一种是先把两个大棚的面积和求出来,然后求出总造价。第一种方法中的1号、2号大棚的造价和第二种方法中的两个大棚的总造价都是我们以前一直强调的中间问题,虽然现在教材不再出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这样的形式化训练,是不想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无论对哪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言,这个中间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在教学中虽然不把找中间问题做为一个强制性的要求,但是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多想一想、说一说,效果是很好的。

四、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中的变式练习 ,能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形成解题技能技巧 ,区别易混淆的概念、知识;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克服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如:

变换条件

小明有24元钱,比小花多12元,两人一共有多少元?

小明有24元,小花比他多12元,两人一共有多少元?

小明有24元,是小花的2倍,两人一共多少元?

小明有24元,小花是他的2倍,两人一共多少元?

……

也可以变换问题:

小明有24元,比小花多12元,小明的钱数是小花的几倍?

小明有24元,比小花多12元,小花的钱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

小明有24元,比小花多12元,小花的钱数和小明的钱数比是多少?

……

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使学生从变化发展中掌握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日积月累,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