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9-26刘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

刘捷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关键词:思维能力;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中,其一是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表内除法》这一单元时,先跟学生阐释“表内”的含义,让学生清楚的理解“表内”是指乘法口诀表,让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联系上乘法口诀,为表内除法的学习作铺垫。在讲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课前先回顾2-6的乘法口诀,例题要解决12÷3=?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过的知识:(1)一个一个地分,每只分得4个。(2)用减法计算12-3=9,9-3=6,6-3=3,3-3=0。(3)用加法计算3+3+3+3=12.(4)乘法算式3×4=12(5)乘法口诀,想3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找出乘法与除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

例如在讲解第八单元黄冈练习时,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家、丽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家离学校900米,丽丽家离学校1500米,问小明家与丽丽家相聚多远?引导学生画出线段直观图解答,学生经过画图、观察,发现丽丽家和小明家在同一方向,求出结果是1500-900=600(米)。当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丽丽家和小明家在同一方向上解答后,我提醒学生能否从其他思路去思考。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会发现小明家可能在学校的左边,丽丽家可能在学校的右面,又或者是小明家在学校的右边,丽丽家在学校的左边,从而可用另一种方法解答1500+900=2400(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強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

例如在讲授《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讲授1000+2000=3000时,列举了3种方法,分别是(1)1个千加2个千等于三个千。(2)1+2=3,所以1000+2000=3000。(3)根据竖式计算个位0+0=0,十位0+0=0,百位0+0=0,千位1+2=3,所以是3000。随堂巩固练习中,计算1500+800=?1500后面两个零,表示是15个百,800后面两个零,表示8个百,15个百加8个百就是23个百,就是2300,引导学生采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省略掉复杂的过程。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4.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说出解答思路,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

5.提倡求异思维,探究求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并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经历“数学化”的“再创造”过程,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例如,在讲《练习十二》第3题时,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领了80棵树苗,一年级种了25棵,二年级种了37棵,剩下多少棵没种?大部分同学都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80-25-37。这时,我鼓励学生:“能不能概括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一些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后,知道可以先算一、二年级一个种了多少棵,再算剩下多少棵,列式为:80-(25+37),即可以让学生运用到以后的运算,如85-23-17,85-(23+17)等题目当中。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独创性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与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这显然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位,依靠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6.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发出版社,1986

[2]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席振伟著,数学的思维方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
古籍点校成果的法律保护研究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让经典不再遥远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研究
中小企业敏捷性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