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教师在文学社团中的主导作用

2017-09-26蒋忠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学社校园文化个性化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一所学校存在的主要理由与主要价值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其又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后者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文化形态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之一的文学社团建设,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

校园文学社团建设为教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搭建起了平台,促进了教师对于“个性化作文指导规律”的研究。在作为交往互动式学习组织的文学社团建设活动中,教师主要在指导、参与、研究三个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在交往互动中指导文学社开展个性化写作

“文学社”是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园地。“个性化作文”是指高中作文这一学科如何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充分展现个性而构建的一套作文教学方案。

作为一线的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研究,以研究促进指导?

笔者认为,在对文学社的指导与作文教学中,应将“个性化作文”定位在对“指导规律”的归纳总结上。它是指本活动的技术指向,应着力探究教师在高中生个性化写作能力培养中的教学规律,并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破解应试作文之束缚,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真我。

“指导规律”,即是以学生写作案例和教师作文教学案例的研究方式进行文学性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兴趣,组织各级文学社兴趣小组,深入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承担指导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任务,具体而言就是指导校级文学社,将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研究实践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二、教师在交往互动中积极参与文学社的各项活动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选择什么作为着力点来进行研究才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呢?应是教师的作文教学课堂与学生的作文兴趣两个方面,即通过前者探究较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通过后者探究驱动学生作文的动机。因为,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教师的作文教学课堂,主要有三种作文教学程序:

①指导——作文——收改——评讲

②指导——作文——收改——评讲——修改

③自我诊断——作文——自评互评——修改——评讲——广义发表

在这三种作文教学程序中,第①种是教师为主体,四个环节有三个是教师的。问题是,学生活动环节只有一个,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

第②种注意到了学生的地位,并注意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修改,但教师的活动仍是主要的,学生的活动只有作文,并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

第③种学生的活动份量最重,从始至终他们进行自我诊断,写作,评价,修改,交流;教师起帮助作用,主要是引导(有的引导在自我诊断前,有的在自我诊断之后),点拨,督查,评定成绩——掌握写作进度,表扬优势,弥补不足;评定成绩。

而改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程序应成为指导研究的突破口。自我诊断——作文——自评互评——修改——评讲——广义发表,这种程式让中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大大提升,教师应自觉充当导写者的角色。

同时,教师还要在个性化作文研究导写后,组织社员广泛开展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如读书报告会、文学采风活动、著名文学家讲座、本土作家访谈沙龙,参加各级各类文学大赛,参加省市演讲比赛,组织诗歌朗诵辩论赛等活动,让社员们充分感受到直接体验、真情流露、放飞理想、展示真我的自由写作的主体地位和精神世界。

三、教师在指导和参与中进行专项研究

应试教育下,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原因多在于“写作文不自由”、“言不由衷不如不写”、“写作较为枯燥,没意思”、“想写的不能写,不想写的被迫写”、“每次作文都是老一套,不爽”等等。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改革当前的作文教学方式,给学生以写作自由,让学生写放胆文,说心里话,抒真性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此,个性化作文专题研究应运而生。从高中作文教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学生——作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教师作为教的一方其主导作用制约着写作主体的写作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尤其是個性化作文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设计出以写作主体为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情景,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个性化作文水准。在高中生个性化作文能力的培养中,如何发挥教师作为导写主体的引导作用,探索培养高中生个性化作文能力的规律和优化方法,改变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是个性化作文研究的主攻方向。

研究的着力点是:激发需要,自主写作,真实表达,追求创新。

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个性化情感、个性化思维、个性化表达和个性的发展等。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独特;给学生一双巧手,让他们描绘生活,表达真知灼见;给学生一颗良知,让他们回报生活,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这既适用于一般学生,也适用于文学社的成员。

实践证明,在个性化作文指导实施后,变化是可喜的:学生的参与性增强了,写作兴趣更浓了。文学社社员创作更加积极踊跃,作文课堂上气氛轻松,学生的写作思维更活跃;作文评价变了,写作套子松了,写作主体、导写主体和写作成品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理顺了。学生作文的潜力被发掘了,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作为自生长的原动力被激活了,写作也就不再是苦差事,许多学生都在写作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作文中写假而空的东西少了,写真实感受、真实情感体验的东西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烈,他们更主动、更自觉地关注身边的人、事、物,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审美意识和表达欲望,然后写成活泼多样的真性情作文:生活随笔、散文小品、诗歌短章。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阅读面扩大了,对经典性的名篇、名著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写成形式不拘的读书札记,或较为系统的研究性小论文。

这些变化表明,指导主体(教师)在文学社团建设中、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导引作用非常重要,发挥写作主体的自作用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教师在作为交往互动式学习组织的文学社团师生互动活动中,能够与学生共同成长;在作为交往互动式学习组织的“个性化作文导写规律”研究中,教师与教师共同成长。

(蒋忠 四川省绵阳中学 6210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社校园文化个性化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芍药
二月文学社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