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初探

2017-09-26马玉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比较法论点高中语文

比较法就是对比两种事物,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然后明确其关系。比较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好的效果。用比较法学习文章,能够感受作者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创作背景下,文章的不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一、在文章标题中的应用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总纲,反映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运用比较法分析文章的标题,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题目大致感知文章的主题,并感受作者创作时的严谨。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有这样几个类型:第一种是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第二种是限定文章的表达氛围;第三种是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限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表现形式、内容、思想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探讨不同作者的相似题目的文章中的异同。也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相似题材的文章,比较其中的异同,感受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在相同题材文章中的应用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题材基本相同或相似,高中语文教材也是如此。这是教材编写者有意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了解一种体裁,并能从多种角度分析这种题材的文章,感受相同题材的不同内容和表现手法。学习每一个单元,语文教师都应该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一种文体,并在同种文体的不同文章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真正理解文章的精髓。例如,学习文言文《劝学》时,首先要明确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这个单元中还有《师说》、《过秦论》,这些都是说理性散文,有着共同之处。说理性散文必须有中心论点,并用多种手法对论点进行论证,来证明观点的合理性。《劝学》和《师说》都是开篇提出论点,然后进行论证。《劝学》中主要运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两种常用的论证方式。在学习论证手法时,可以将本单元中的几篇文章所涉及的论证手法进行对比,探究不同论证手法的不同说理效果,了解说理性散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论点、表现主题的方法,从整体上感受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使学生对说理性散文的脉络更清晰。

三、在不同體裁文章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章内容广泛,体裁多样,不同体裁的文章可能表现的内容与中心思想相似。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找与之关联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不同体裁对同一内容的表现,分析不同的表达方式达到的不同效果。通过比较,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文章。例如,学习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雪》时,可以拿出学生都学过的鲁迅的《雪》进行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相同内容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在思想内容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适当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意义,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这既能强化学生对文章表达的人文内涵和道德观念的理解,也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思想道德标准,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比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体会相同文体中,两位作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经历下,创作作品的不同人文内涵和思想感情,让学生对人生有新的认识。

五、在文章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一篇文章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清晰完整的结构,就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章,而是一个混乱的文字片段组合。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一篇文章的结构选择取决于文章的内容。一篇好文章的结构也是比较完美的,既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又能吸引读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树立结构观念,这样自己在写作时,也会注重结构,使文章更有可读性和欣赏价值。例如,鲁迅的《祝福》是倒叙结构,学习时可以转换成正序的结构,让学生体会两种结构带来的不同效果,了解作者使用这种结构的意图,感受好的结构给文章带来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构建文章结构的能力。

另外,在写作实践中的应用。写作是一门艺术,如果不接受系统的培养,学生只能写出让人能够看懂的文字片段,而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高中语文教师在讲作文课时,可以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文章与教材中文章的不同,感受课文中的优秀词句和表达方法,弥补自己文章中的缺陷。例如,写抒情散文,可以通过参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会相同文体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理解文章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提升自己作文的品质。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将比较法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马玉梅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21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法论点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