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岛大学,触摸德语的温度

2017-09-26郭蓓蓓

走向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青岛大学德语毕业生

文/郭蓓蓓

在青岛大学,触摸德语的温度

文/郭蓓蓓

FEELING THE HEAT OF GERMAN IN QINGDAO UNIVERSITY

走进青岛大学博文楼顶层,打开一扇再普通不过的教室门,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异域风情,面积并不大的空间却是别有洞天,外文原版图书几乎占据了整个房间的一半,简单的桌椅摆放,地图、便签贴满墙的一侧,角落里是一丛晶莹剔透的奖杯……

“这是我们的图书资料室,藏书约30,000余册,大部分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捐赠,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青岛大学德语系主任陈骏飞说,1994年巴州支持山东省在青岛大学建立了德语系,并购置了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

在鲁巴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岛大学德语系只用几年的时间便迅速成为全国高校同专业当中学习条件和成绩最好的专业之一。作为山东省政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合作项目,它迈出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两省州友好的温度。

“德语摇篮”初长成

“上世纪90年代是德语人才紧缺的年代,当时山东外事部门的对德交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急需建立一个德语人才的摇篮,为山东省与巴州及中德之间的交流合作服务。”陈骏飞回忆,199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建立德语系的想法,与巴州政府一拍即合。但巴州政府却绕过省会城市,选择在青岛大学建立学科。“也许因为这座城市与德国渊源颇深,德方最终选择了青岛。”陈骏飞说。

○在德语系图书资料室里,德语系主任陈俊飞(左)和曹杉讨论新课题。图/王勇森In the reference room of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Chen Junfei (left),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discussed a new subject with Cao Shan.

○2016年5月,青大德语系与德国慕尼黑Maurus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交流。In May 2016,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Qingdao University, exchanged views with the students of Maurus Liberal Arts Senior High School, Munich, Germany.

○2015年4月,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Prof. Dr. Happ的研讨课。In April 2015, a seminar given by Prof. Dr. Happ of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Languages, Munich.

接下来,鲁巴双方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巴州政府委托拜罗伊特大学支持帮助青大的学科建设,就连教学大纲、培养方案都是按照德国人的理念由双方共同制定的。“可以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德语系是集合了两省州各领域力量才建立起来的。”陈骏飞说。

1994年,“鲁巴教育合作项目——青岛大学德语系”正式建立,旨在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级德语专门人才。当时,全国仅有19所高校建立了德语专业,而青大德语系是山东首例。凭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能力,青大德语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德语专业关联度达到85%以上,为山东高校输送了大量的德语人才。目前,山东德语专业数量居全国之首,许多德语教学的中坚力量都出自青大。

在“鲁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内,德语系共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的资助下,德语系每年都会有10-12个本科全额奖学金名额,到友好学校交流学习1-2个学期,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陈骏飞说,青大德语系副主任曹杉就是很好的例子。2005年,她以第1名的成绩,全额奖学金留学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2015年9月在慕尼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担任讲师。“从曹杉开始,我们不断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从洛阳外国语学院引进了博士生导师,计划在5年之内建立博士点。”陈骏飞说。

学语言,更是学自信

“在这里,我从最初新奇地坐在围成一个圈的教室,腼腆地自我介绍,到逐渐习惯这种互动更多的教学方式并从中受益;在这里,我从一个为自己终于可以发出小舌音而欣喜若狂的‘菜鸟’成长为可以用德语自如交谈的德语专业人才……”在青大的“校友回忆录”中,99级德语系毕业生孙波如此记录他的大学生活,如今他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德国ElringKlinger工程塑料青岛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的职位。

许多青大德语系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多年后,仍会对这段青春的记忆十分怀念,而怀念更多的是满满的师生情。“当学生们坐着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外教会跪在地上,把胳膊伏在桌子上,托着下巴,与学生保持平视。”初次看到这一幕时,陈骏飞也曾不解,而外教的回答让她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感动,“外教说,学生们说的不是母语,他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来向我提问?我只是想保持一个平等的姿态。”

德语系就像一个特殊空间,在这里师生之间不分彼此,学生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自信。23年来,青大德语系共培养了475名本硕毕业生,其中硕士毕业生55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德国驻华使领馆、中国高校德语专业教学及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在执教生涯中,我最开心的不是那些学习优秀的人成长为什么,而是看到那些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在鼓励中自信地成就自己。”陈骏飞说,德国人的“赏识教育”让她受益匪浅,也让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游刃有余。

许多在外事单位及德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德国人非常有耐心,可以容忍你的错误,手把手教你。他们总能看到你的优点,时刻让你充满自信,并在这种激励中不断成长。”陈骏飞说,入乡随俗般,德语系学生需要看到对象国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德国人对工作的严谨,还是生活中礼尚往来的细密心思。“在德语系,我们不仅教授知识,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明确的生活目标。”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青大图书馆一侧是德语系学生最为熟悉的留学生楼,在这里,他们常常通过德语系组织的各种不同的活动结识德国外教和留学生,通过跟他们的交流,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德语口语水平,还对德国文化有了更深入实际的了解。

每周一晚是德语系坚持了多年的固定“节目”——德语角。从2012开始,德意志交流中心的专家退出了德语角的“舞台”,换帅为友校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和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的留学生,每期拟定一个主题,进行自我展示。“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历练了德国留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能力,也让德语系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的语境中。”陈骏飞说。

“德语角”并非首创,功能也仅限于对语言交流的强化,而每周三的“音乐之夜”却是德语系独有的,这是热爱文艺的德意志交流中心专家Gaertner博士的“个人专场”,他会带着学生们欣赏巴赫、贝多芬的音乐,感受德国艺术文化。“对于德国专家来说,只要有毛豆、啤酒就能过活,但歌德、席勒以及海涅却是必需品。”

多年来,德语系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德语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在探索中轮廓逐渐清晰。“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并掌握相应的工作能力。”陈骏飞说,德语系与多个校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更有诸多外事活动,邀请德语系学生担任口译工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个积累经验的良机。

“德语系还效仿德国大学的教授见面机制,采取个性化辅导的方式,将学生按照考研、留学、就业三组分类,固定辅导时间,给予学生针对性更强的建议。”陈骏飞说。在2016年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年会上,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副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对青大德语系的创新实践十分感慨。他说,青大德语系是发自内心去帮助本科生,这才是真正关心本科教学,这样输送的语言人才,才更有说服力,也更具职业关联性。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青岛大学德语系提供)

编辑/栾小惠

“This is our reference room, with the collection of 30,000 volumes, most of which are from the donations of the Bavarian government, Germany, and the DAAD (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 and these books can meet teachers’requirement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udents’ learning,” said Chen Junfei, Dean of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Qingdao University. In 1994, Qingdao University in Bavaria established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and purchased books and teaching equipment.

With the joint effort of Shandong and Bavaria,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of Qingdao University quickly became one of the best in that major in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in the aspect of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academic results. Its every step proves the heat of friendship between Shandong and Bavaria.

ES WIRD DIE FASZINATION VON DEM DEUTSCH IN DER QINGDAO UNIVERSITÄT GEFÜHLT

Chen Junfei, der Dekan von der Deutsch Fakultät in der Qingdao Universität, er hat uns gesagt: „Das ist unser Bücherei, es gibt hier insgesamt 30,000 Bücher, meisten von ihnen sind aus der Regierung von dem Bundesland Bayern und DAAD, die Bücher hier können allen Ansprüchen von den Lehren und Studentn bei ihrer wissenschftliche Forschung und alltäglichem Lernen gerecht werden. “ Im Jahr 1994 hat das Bundesland Bayern in der Qingdao Universität die Deutsch Fakultät gegründet und hat zahlreiche Bücher und Instrument für die unterrichtliche Zwecke gekauft.

Unter der gemeinsame Anstrenungen von der Provinz Shandong und dem Bundesland Bayern wird die Deutsche Fakultät der Qingdao Universität schnell zu ein des besten Fach in chinesische Universitäten und gleichzeitig mit der besten Bedienungen für das Lernen und dem besten Noten. Jeder Erfolg, den die Deutsche Fakultät in der Qingdao Universität erzielt hat, wird von der gute Zusammenarbeit zwischen der Provinz Shandong und dem Bundesland Bayern prägt.

猜你喜欢

青岛大学德语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in China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Research on 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ower List
The Real Life of Xu Sanguan’s Blood Selling Story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Ceramics and Moder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