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敬爱的母亲
2017-09-26史俊宝
●史俊宝
怀念敬爱的母亲
●史俊宝
(一)
2015年末,母亲与病魔顽强抗争了365个日日夜夜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天道有常、无往不复,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无力、无助。母亲辛苦操劳一辈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如今正当儿女们要报养育之恩、让母亲颐养天年的时候,却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撒手而去却无能为力,怎能不懊悔自责。母亲是多么地眷恋这一大家子的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多么地想与儿女们一直相互守望、不离不弃……
天不遂人愿、世总违我心,病魔就是不肯放过善良的母亲!那凌弱的身躯怎能承受如此的摧残。最后的半年里,母亲缠绵病榻,吃不下,睡不稳,坐不宁,辗转难安;能安然酣睡时候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儿女们陪着您痛,陪着您苦,陪着您熬……母亲一辈子身单体薄,老来一直精神矍铄,自从大病降临,日渐消瘦,一米六多的个头最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怕来的往往要来,怕走的终究是留不住!母亲这样离去,怎能不让儿女们痛断肝肠。
母亲那痛苦的声音无数次传来:“让妈走吧,妈受不了这罪,妈走了你们就不用再牵挂妈了”。这不是母亲的真心话。在她重病缠身反复发作的一年中,她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离开我们,再苦的药也吃,再难受的检查也做,再不想吃饭也要坚持吃上一两口,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即使最后身体虚弱得不能继续化疗了,也没有放弃最终能好起来的念头……母亲就那样决绝地走了,哪怕再看上儿女们一眼,再说上一句半句体情话,再握握我们的手,再摸摸我们的头!
(二)
母亲17岁与父亲成婚,18岁起做母亲,至31岁,育五男二女,七子团圆。在记忆中,父亲性格平和,不善管事,看到的总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清瘦的身体里总有使不完的劲,家里总有做不完的活。一家老小十来口人锅前灶后、吃饭穿衣、抬水磨面、洗刷缝补、铺床叠被、孝敬公婆等家务劳作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扛着,同时,田间地头、锄镂耙盖、掏粪修地、春种秋收这些男劳力干的活,大部分也是母亲在操心。在七十年代的艰难岁月,父母靠挣工分供我们吃饭穿衣,难以度日,家里每年总要养一头猪挣个零花钱。见我们一个个长大,该到成家立业时候了,又省吃俭用,东借西凑,于1981年为我们建起六眼窑洞——现在想来,简直是个奇迹。不仅如此,母亲和舅舅没念一天书,父亲也不识几个字,但都把子女接受教育看得很重要,只要我们能读想读,再苦再累,都要供我们一直读下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四邻称赞,羡慕不已。我们今天能知书识礼、体面立世,全是因为父母执着于子女的读书学习。为了这个家,几十年里,母亲起早贪黑,没明没夜,抚育儿女成人、成才!后来,当我们陆续成家立业,母亲还在坚持耕田种地,一来不想连累我们,二来还想着种点土豆之类接济在外工作或生活的儿子。父亲走后,儿女们劝您以身体为重,不要下地干活了,母亲总是说:“在外头的,出出进进都用钱;在家里的,各种开销也不少。妈就是地里动弹的命,闲着反而不自在,能贴补一点,你们就少点负担。”每年秋天,母亲早早就等着我们回家吃煮玉茭,拿母亲收获的土特产。凡给我们带的南瓜、土豆,母亲总要精挑细选,大的、好的装口袋让我们拉走;小的、次的留下自己慢慢剔捡着吃;小米、黄豆之类,收拾得干干净净,装在饮料瓶中,让各家随便拿。看着我们个个吃饱带走,母亲一脸的欣慰和满足。而每当儿女们孝敬母亲一些食品、药品、衣物时,母亲总说自己有这钱那钱,说我们有这花销那花销,生怕儿女光景不能过。母亲与五个儿媳相处和睦,从未红过脸,互敬互谅,多方体贴。在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什么叫母爱情深,什么叫“一个也不能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就成了我们最心疼、最怕伤害和最想永生守望的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母亲把毕生心血汗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此时此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际遇是怎样的一个凄凉!
提起爷爷奶奶,母亲有说不尽的感恩与欠情:“家里七个娃子,全靠两个老人看大,公公婆婆与亲爹亲娘没有区别”。这是母亲教育子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父亲有意让爷爷去大伯家生活,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不能让人家说娃子看大了,老人不管了,只要我有一碗饭吃,就不能让老人饿着”。就这样,父辈兄弟两人,但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咱家。奶奶晚年得了严重的鼻炎,饭不能吃,觉不能睡,是母亲一口一口喂饭,一夜一夜守护,剩汤剩饭,都舍不得抛洒,全然不避脏、不怕累。奶奶的娘家亲戚经常来家里长住,母亲尽家中所能自始至终热情招待,毫无怨言。父亲是个孝子,但若非母亲默默付出,何来父亲的孝名。爷爷奶奶把这些都看在眼中,老怀大慰,直至安然离世。母亲的大孝为我们树了榜样,父亲生前每次提起也都感动不已。这次母亲病重,为人子女理当床头尽孝,做得再多再好,都是本分,但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用缠绵病榻之苦,为我们换来了孝子的名声,这令我们情何以堪!
母亲出生在1937年7月4日,3天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国家民族面临空前灾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1940年,38岁的姥娘先后经历了丧夫、丧弟之痛,身体一蹶不振,生活难以为继,当时家徒四壁,穷得都已经揭不开锅了。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你们兄妹几个分头向邻里讨要一点饭食,主动承担起看护姥娘的责任。当时,刚刚3周岁的您懂事的让人称奇,固执地看守着讨要来的些许饭食,叫喊着“妈不吃咱们都不吃”。谁家的母亲不可怜自己的孩子!就这样,姥娘终于开口吃饭了,保全了姥娘才保全了你们几个子女,也才最终延续了这个家庭的香火。1948年,大舅在解放战争中牺牲;1959年,姨姨因病离世,母亲成了姥娘膝下唯一的女儿,与姥娘、舅舅几十年相依为命,吃饭穿衣,洗刷缝补,都相互照应、扶持。两个儿女从小在姥娘、舅舅跟前长大,母亲说当初是为了减轻那个困难年代养家糊口重负,其实何尝不是为了能让十几年内痛失四位亲人的姥娘,能够因此而沉浸在外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中,从而逐步从屡遭不幸的家庭悲伤中走出来……之后,舅舅全身心地投入到抚养外甥长大成人上,终身未娶,这也成为母亲一生的遗憾。娘家的大事小情,姥娘、舅舅都与母亲商量。八十年代初,姥娘最后几年瘫痪在床,母亲曾一度把老人家接到家中,端汤送饭,放倒扶起,饮食起居,无有不周。十二年前,舅舅身患高血压,母亲又是代替远在外地的儿子尽孝,把患难与共的兄长接到身边,一日三餐,关怀备至,直至辞世。
早年父亲在外地当工人,是母亲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切,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老人弱子,均有所安;父亲回乡后,生活起居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饭做好后才叫起床,床铺好后方让睡觉,一日三餐总要征求父亲的意见,让父亲吃的可口、睡的安心。这种生活方式多年来一直坚持着。母亲出身贫寒,但一辈子崇尚清洁,厨房里一年到头放一口大洗盆,衣服鞋袜、被罩床单堆满左右,只要一腾开手,就一刻不停地洗呀洗,直到把院子里十多米长的晾衣绳挂得满满的。母亲常说“自古笑脏不笑破”,再旧再破的衣服、鞋袜、手套甚至毛巾、抹布,都缝补的结结实实、洗刷的干干净净、叠挂的整整齐齐,床上、地下都收拾的整洁利落,厨房、家具不带一点油腻、灰尘。在家境困难的岁月,凭借母亲俭朴的家风、勤劳的双手,七个子女在人前穿戴也算齐楚。而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都基本与母亲无缘,从买下那一天起,就不会用、也不想用,生怕浪费了水和电。在久远的时空深处,母亲一年四季就像一部上满发条的钟,一刻不停地操心、劳作。舅舅生前常无奈地叹气:“唉,家家都有个受罪鬼,别人不受的罪你妈全都受了”。
(三)
母亲这辈子都是为了他人,唯独没有自己。对上尊而有余,对下爱之有加;相夫勤勉宽让,教子严慈兼济;为人低调坦诚,待人朴实厚道。与妯娌无争,与邻居和睦,在乡里乡亲中传为佳话。母亲总是生活简朴,勤俭持家,对吃的、穿的从不计较,常常是给父亲和子女做新饭,自己吃剩饭;父亲走后,一个人的伙食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村里的孩子们送点饭外,往往是做一回饭,吃上好几顿,酸菜、咸菜家中常备,一个馒头,半碗剩饭,都可以将就一顿。亲人们孝敬您的一些好吃的东西一直放着,不知想接济哪一个孩子,有时直到过期变质,压根儿就没想过往自己肚里吃一点。衣服总是穿了又穿,洗了又洗,儿女们给母亲买的新衣服都整整齐齐地叠挂在衣柜里,只待过年过节或出门时候才穿。母亲一门心思为儿女,从没有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年轻时折磨多年的风火牙疼,曾让母亲满地打滚、痛不欲生,即使那样,依旧坚持磨面、做饭、洗衣服,一天不误挣工分。2007年,母亲得了严重的肺炎,虽几经周折,最终痊愈,但还是为健康埋下了隐患。之后的数年时间,母亲不顾自己已是70多岁高龄,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特别是父亲走后,仍坚持田里劳动,盛夏时节、高温酷暑,不知道中午回家吃饭休息,硬要挺到干完活为止;数九寒天、昏天黑地,还要跟随村民上台子梁通宵达旦等候过往车辆,分那点少得可怜的过路费。母亲走后我们整理她留下的那一摞浸满油渍与汗水的10元纸钞,不禁潸然泪下!妈,如果说困难年月您拼死拼活是为了养家糊口,那现在大家都丰衣足食,您怎么就不知道善待一下自己呢?在我们的印象中,母亲很少说苦、说累,倘若有一天从母亲口中听到半个“累”字,那十有八九是病了,是累的快要爬不起来了。生养我们七个子女,母亲从未因自己的事向我们提过什么要求。有了病总是能撑则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呼儿唤女的,口口声声怕拖累我们,怕影响各自的家庭和工作。直到生活不能自理,再也撑不下去了,才在儿女们动员之下去医院就诊。长期这样,必然是小病拖成大病,健康状况反反复复,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难治。母亲有一副菩萨心肠,从不占人便宜,唯恐亏待他人。凡是借人的东西,人送的东西,都要保质加量奉还。告诫我们,要对帮助过的人,感恩戴德;对需要帮助的人,积善成德。就在生命的最后时日,还吩咐我们要善待过去交往好的邻里乡亲,对别人的好处念念不忘,生怕不能回报。母亲这辈子只知道疼别人,不知道爱自己,拼了命地操心、劳作,实际上是在透支生命、透支健康啊!
(四)
四岁丧父,十一岁丧兄,二十二岁丧姐,七八岁就与比母亲仅大四岁的哥哥耕田种地,过早生活重担磨砺了母亲顽强、执着的个性;婚后为了家庭、为了儿女承受了数不清的重负与委屈,进而锤炼了母亲忍耐、宽容的胸怀。及至晚年,该到尽享天伦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却让您苦痛万分,备受煎熬。自从您一病不起,我们都在反复诘问:为什么母亲一生行好积善、宽厚仁慈,命运却让您遭受如此劫难?西方有个谚语:上帝不能分身亲自去每一个家庭,所以世间才有了慈母。妈,您原本就是上天的女儿,来到人间只是为了拯救两个苦难的家庭。您那奔波人世间79载的瘦弱身躯,含辛茹苦、扶老携幼、任劳任怨,承担了几代人的负重,自从有了您,上辈减少了苦难,下辈增加了幸福……不过,今生的苦,正是来世的福。上天有信,不昧因果,母亲终于踏上回归天堂的路!妈,因为有了儿女母亲才有欢乐,因为有了母亲家中才有温暖。在我们的心目中,您走到哪里就把欢乐和温暖带到哪里,天堂有您会更加阳光、更有生机,您一定会给我们播撒更多的和谐、安详和幸福!
妈,在与您相伴相守的几十年里,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舐犊的爱那样博大、无私,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您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面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为我们支撑着一片温暖的天空,留给后辈子孙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妈,你在天之灵,请昭示我们,这不是上天的安排就是您的良苦用心:自从去年12月20日侄孙办事大病降临,到今年12月20日您阖然辞世,不多不少整整一年的时间,妈,您是不是谋定不让儿女们因您的病痛再承受更多的苦累,哪怕一天、一时,不让这份残忍的牵挂再延续到下一个年份?您挺到重外孙满月后方才起身,是不是不忍心看到女儿因上顾老、下顾小而两头奔波?每逢过七您都安排在星期六,是不是想着能让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为您上炷香、烧份纸、许个愿、祈个福?您七七正好是除夕的前一天,辞旧迎新之际,是不是要告诉儿女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要化悲痛为力量,挥手从兹去,迎接新生活!
此时此刻,我们在您坟前扪心自问:我们为您做过什么,做过多少?我们说不出来,过去曾经以为可以拿出来说的,在您坟前仔细思量的时候才发现:那些都不值一提。妈,您为了儿女,一生一世,而我们服侍您就一年半载,都没有做好,儿女不孝啊!我们不敢求您下辈子还做我们的母亲,能有这一世以您为母的情缘和福分,已经是承天之佑、侥天之幸了。可以拿来告慰您的是:由于您的言传身教,您的儿女今天在家庭或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做人,都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事,都认认真真,尽心尽责。我们兄弟友爱,姐妹情深,妯娌和睦,子孙后代都有所教,也必将有所成。在您生前,您与父亲血脉相传的全家30人真正实现了四代同堂,家族人丁兴旺,诸事顺遂,前程似锦;您生病时,亲戚邻里,前来探视,络绎不绝,无不记挂您的好,大家都在为你祈福;在您走时,您的儿子、女儿、媳妇、孙子、外甥、重孙,披麻戴孝,匍匐跪拜,五里长路,目送您驾云乘鹤、慢慢仙天……您该含笑天堂了!
读者意见反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