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2017-09-25洪艺敏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以学生为中心

洪艺敏

摘 要: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大学生的成才成长,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有三个基本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要根据这三个基本要求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要遵循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并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学校共性要求的关系、定量与定性指标的关系、阶段性教学质量标准与长期性教学质量标准的关系。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构建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建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对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理念[1],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设立专业、课程和开展教学、管理及服务活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对于知识的传授,我国教育界学者曾普遍认为,教师作为学科领域的专家,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视角的评价,忽视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根本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学生的“学”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动机和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关注学校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构建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是一种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过程[2]。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有意义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潜质的开发以及学习乐趣的体验,更多地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要素去展开。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标,看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如何评价,看学生是否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中,看学校是否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支持性环境,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满意,看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2.科学性原则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评价的基准和尺度。教学质量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及其结果满足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需要程度的度量[3]。教学质量衡量的标准是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本科教学活动或活动结果的评价基准。标准具有共识性、规范性、权威性、分类性、主体性等特点。共识性是指标准要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和接受;规范性是指指标的内容、形态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程序是规范的;权威性是指标准由利益相关者及关注它的各方面代表和专家共同制定的,由公认机构批准颁布的;分类性是指标准应在特定的类型、类别内推行,不同类型、不同类别应有不同的标准;主体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标准的制定取决于标准制定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制定者不同,所制定的标准也就不同。二是标准在运用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不同,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4]。

根据标准的特点,高等學校在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一是在标准制定时,要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要听取学者、专家、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特别是要把学生作为标准制定者,吸收他们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二是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制定不同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不同类型高校由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其教学质量的标准应该不同;同一类型高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学生数量的不同、来源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三是高等学校所制定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充分征求意见,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

3.发展性原则

质量不是静态不变的,它是变化的、发展的,随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不同而变化和发展。质量还会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进步而变化和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信息的发展和变化,结合学校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并使标准保持在一个持续改进的状态,力求使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构建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是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5]。“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通过对人的成长的引导,促进人的发展。高等学校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发展需求、成长规律,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大学生的成才成长。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高等学校要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首先是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的环境和条件;其次是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和信息。三是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教育具有非决定性、非线性的特点,教师传递的各种知识进入学生大脑以后,要经过内化,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去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重点是“学”,而不是“教”。评价学生的“学”的效果,可以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学校学习支持环境和服务情况以及学生发展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自身学习参与度和学业成就的评价。

学生学习参与度是指学生投入到学校主要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包括课程学习、课外学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等。课程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各门课程课堂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堂讨论、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参与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等;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上、课下主动与教师进行学习交流,请教教师学习问题,和教师分享学习体会和学习乐趣等;生生交流主要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内外讨论学习问题、合作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分享学习和生活的感受和乐趣等[6]。

学业成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所获得的成果。学业成就评价是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课程学习成果和课外学习成果。课程学习成果包括课堂内外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业成绩;课外学习成果包括参与学生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2.学生对学校学习支持环境和服务情况评价

学生学习支持环境评价是指学生对于学校所提供給予的学习支持和服务环境的满意程度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给予的学习影响、学校的学习服务和学习资源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看教师是否努力去创设支持性环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否能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是否能与学生互动、是否能关注学生进步,客观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服务包括教学服务和管理服务。教学服务重点看学校是否能从学生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师生在教学中是否能进行有效的互动;管理服务重点看学校教学管理政策和制度是否能提供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与学业帮助。学习资源评价指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所提供的课程和教学设施的评价。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评价主要看专业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专业教师是否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专业是否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条件;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评价主要指学校是否构建了有利于学生成才成长的课程体系,并保持课程结构的不断优化;学生对学校教学设施的评价主要指学生对学校提供给学生学习所需的物质资源,包括对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和网络资源等方面满足程度和服务情况的评价。

3.学生发展评价

学生发展评价是指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后能力和素质提升情况的评价。学生发展评价可以从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去评价。

专业素质包括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理论素养是指理论知识的全面程度、精通程度和通识知识的丰富程度;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思想道德素质即品德,是个人道德总体特点的范畴,道德品质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等。

三、“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构建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是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构建的标准,它体现了新的教育价值观。高等学校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与学校共性要求的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质量标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个体经验。而标准是一种准则,要有共性的要求。要平衡好两者的要求,需要高等学校认真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和需求,把握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和趋势,关注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校自身发展要求,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学校共性要求的关系,力求实现两者的统一。

2.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质量最终要沉淀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而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指标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有些是不能量化的。高等学校在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既要设计定量的指标,更须有定性的指标,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3.阶段性质量与长期性质量的关系

教学质量有阶段性质量也有长期性质量。阶段性质量是指学生在学期间的质量,长期性质量则是指学生从业后的质量。高等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及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衡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看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成果,还要看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对社会的贡献度和自身的幸福度。因此,高等学校在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既要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质量标准,还要具备长期性的教学质量标准。阶段性的教学质量标准主要从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效果去制定,而长期性的教学质量标准则要从学生毕业后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及学生自身发展去构建。

参考文献:

[1] 韩筠. 创新教与学 推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6):11.

[2] 潘懋元. 潘懋元文集(卷一·高等教育学讲座)[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57.

[3] 余小波.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1):47-49.

[4] 陈玉祥. 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35-36.

[5] 刘献君. 论“以学生为中心”[J]. 高等教育研究,2012(8):3.

[6] 陈静,张其敏. 学习投入度与本科教学质量标准[J]. 教育评论,2014(5):3.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以学生为中心
关于涉外护理质量标准的几点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