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艺术学本科专业教育:理念与实践

2017-09-25陈旭光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10期

陈旭光

摘 要:北京大学的艺术学本科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现主要分为本科专业教育、辅修双学位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方面。本科专业教育按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招生。艺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戏剧影视创作领域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跨学科视野,出众的创意能力的能够引领艺术未来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本科专业教育

北京大学的艺术学本科专业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上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校长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画法研究会、音乐传习所等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机构,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之先河,也使得北京大学成为全国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祥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成立艺术教研室,1997年成立艺术学系,2006年成立艺术学院。建院(系)近20年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一直坚持以“道”(人文内涵)统“技”(艺术技能)、“道”“技”合一,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贯通的总体方针,在艺术学科建设、艺术素质教育、艺术理论研究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当前,依托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弘扬光大北京大学悠久的艺术教育、艺术研究和美学美育研究的传统,以艺术学理论专业为龙头,以史论方向为基础,以文化产业管理方向体现与时俱进,以戏剧影视文学方向体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致力于“双一流”建设,力争把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北大艺术学科的主干与特色学科,力争建成为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特色与优势学科。

一、本科专业教育、辅修双学位教育和艺术教育简况

艺术学院的本科教育主要分為本科专业教育、辅修双学位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方面。

1.本科生培养:简史、定位与宗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本科教育最早开始于2001年当年首次招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称影视编导)本科生30人。2012年,艺术学院本科专业教育分为艺术史论与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招生。2014年至今按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招生。现有本科生134人。兹介绍三个专业的定位、宗旨等如下。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我国戏剧艺术和电影电视产业在生产、拍摄和宣传发行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创意生产领域的理论探索和人才培养远远不足。创意生产(编剧与创意写作)环节是戏剧艺术与影视文化产业的核心系统,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因此,该专业力图培养具备深厚人文艺术素养、精湛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熟练的科技应用技能的戏剧影视领域的创意写作、创意生产的高级人才,培养具有宏观的整体创意把握能力、微观的流程控制能力,有艺术之“道”引领创作之“技”的高度复合型、多元型融合人才。

(2)艺术史论专业。北京大学艺术学本科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深度的艺术专门技能和创意素养、务实的艺术项目管理和策划能力的艺术学高级专门人才。

(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产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文化艺术理论素养,熟悉文化政策,掌握艺术、经济、法律和管理等多方面常识,既具备较强的艺术鉴赏和鉴别力,懂得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又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产业经营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艺术学辅修和双学位教育概况

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开设艺术学双学位和辅修课程,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艺术学双学位的院系之一,旨在融合专业、拓宽知识,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获得较深入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内在教养、人格与气质。每年培养50名左右来自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艺术学双学位以其明确的培养理念,丰富的课程设置赢得北大学生的青睐,每年申请者超过100人。许多双学位学员在经过艺术学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后,选择在国内外继续攻读艺术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3.全校艺术类通选课及公共选修课教学概况

艺术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积极承担全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任务。1991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施行每个在校生需至少修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2个学分才能毕业的规定。艺术学院承担大量的全校学生艺术素质课程,2013—2014学年通选课19门,选课人数4 553人,全校任选课开设32门,选课人数847人;2014—2015学年通选课16门,选课人数3 825人,全校任选课开设41门,选课人数892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通选课8门,选课人数2 100人,全校任选课开设32门,选课人数 502人。其中通选课单门选课人数最多达到450人,最少80人以上。目前学院每年接纳艺术类通选课、公选课学生人数平均多于4 300人次。同时,学院还承担全校艺术通选课程和公选课程,并开设艺术学双学位和辅修课程。

课程教学方面,2015—2016学年开设本科生课程131门,其中包括通选课、全校任选课、专业必修课。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评估中,本科课程共计66门课参加评估,评估分数在90分以上的有23门,80~89分有32门。

二、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定位与目标

下面主要阐述本科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定位与目标。

1.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

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遵循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致力于构建具有自己特色和北大风格的多样化的艺术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把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本科教育中去,以激励学生的好奇、自信、激情和内在发展动力为目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成长体验和发展环境。

学院遵循学校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以及“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育改革思路,在本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全心全意,精益求精。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戏剧影视创作领域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跨学科视野,出众的创意能力的能够引领艺术未来的专门人才。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艺术学院学科发展的重心、方向和基本布局均保持一致。

艺术学院学科发展的重心是:以艺术学理论为中心,传承北京大学人文学科的传统与特色,保持和巩固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艺术教育等研究领域的国内一流地位,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在中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艺术学院学科发展的基本布局则是:以艺术史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为重心,带动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音乐与舞蹈学等学科的协调发展,研究与解决文艺繁荣发展中紧迫而重要的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评论、艺术管理及艺术教育问题,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名誉院长叶朗先生高度重视美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在对现任院长王一川教授“从游”式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中,艺术学院在教育理念的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全院教学工作“顶层设计”,一个简称为“五层次(方面)一体化”或“五方会谈”的理念。即:做好五个层次或五个方面的教学保障工作,有序整合,打造本科教学的“金字塔”型结构,最终为教书育人、本科教学服务。五个层次是金字塔的基座和保障,而“金字塔”的顶端,就是学生,就是人才。这五个方面的保障是:

(1)以前沿科研成果引领教学水平。扎实、厚重、前沿的科研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艺术学院要求每个教师都做好自己的或协同配合学院的学术计划,做好、做大科研工作。归根到底,科研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促进教学。只有做好科研,才能与时俱进,把最前沿的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上来。

(2)以领先的教学研究成果深化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际去思考和研究教学问题,编撰教材及承担教学研究课题等,是总结、深化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学院非常重视、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叶朗先生躬身践行,一直以来对大学生美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声呼吁和有效践行“美学概论”被教育部评为精品课程,《中华文化读本》《文章导读》《美学原理》等都是脍炙人口,在校内外广泛使用、流传的重要教材。王一川教授出版了大量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研究论文,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从游”式教学模式,获得了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艺术学院其他教师的教材出版成果和教学科研论文都很丰富。这有力地保障了教学效果。

(3)以优质教学艺术激活教学现场。学院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教学艺术,把人生体验与艺术品体验、口头讲解艺术与课件制作艺术、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等紧密交融起来,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反思性素养和创新素养。学院还非常重视给本科生上课。每个教授都给本科生上课。每个老师每学期都上两门以上的课程。学院还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执行院领导听课制,听完课后与青年教师座谈讨论,共同提高。青年教师也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在各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屡屡获奖。

(4)以规范化、制度化和注重实效的教学管理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学院以注重实效的管理工作为本科教学提供保障,制定并贯彻实施一系列有章可循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委员会制度、本科生导师制、院领导听课制、助教管理制等,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循序开展。编辑《艺术学院教学通讯》等,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梳理总结。

(5)以立体的教学实践、积极主动的学生工作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才能。艺术学院学生工作有自己学科鲜明特色和历史传统。近年来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围绕学校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实践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创新创业育人方面打造了院长沙龙、博雅艺术讲坛、未来领袖创业大赛、十佳微电影大赛、博雅艺术杯艺术批评大赛、国际艺术展会参访计划、艺术创作扶持计划、艺术知行课堂等众多平台。为培养具有宽厚扎实专业基础和多元符合艺术实践能力的能够引领未来的北大艺术人作了很多探索。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综合能力优势在未来的求学和工作中都得到了体现。

2.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五种艺术学人”

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即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学育人、研究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追求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在北京大学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艺术学院根据艺术学科特点和当前社会、文化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等进行具体的设定。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有自己较为明确并切实可行的定位,即培养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戏剧影视创作领域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跨学科视野、出众的创意能力的能够引领艺术未来的专门人才。学院并不培养如歌唱家、钢琴家、舞蹈家、画家和书法家等实践型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重心不是重复或模仿,不拟重复建设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美院等顶尖高等艺术学府,而是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

大体说来,学院主要致力于培养五种“艺术人”:

(1)艺术理论家。艺术繁荣需要艺术理论的阐释和引领。艺术理论家专门研究具体艺术现象并从中提炼和概括出艺术的普遍规律。因为有哲学系、中文系等相邻学科的互相支撑,艺术理论人才的培养有其可观的前景。

(2)艺术史家。艺术创作、艺术发展需要艺术史家去理性地梳理和科学地总结,揭示艺术品和艺术理论产生的根源及深层蕴含,使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并通过文化教育等手段传诸后代。

(3)艺术批评家。艺术的发展繁荣需要艺术批评的引领、呼吁和价值取向。艺术批评家(包括美术策展人)是对艺术现象的闡释和理性批评,在当前艺术发展和艺术市场中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

(4)创意编剧。作为“一剧之本”,剧本创作是整个艺术创作的基石。当今编剧概念已有崭新内涵和角色,不再仅仅单纯编写故事或策划文案,而是在创意引领下承担整个作品创作、生产及营销的设计和执行。学院致力于编剧业领袖型、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

(5)文化艺术管理专家。当今艺术繁荣需要一大批善于把创意通过管理手段而转变成艺术产品及生活过程的卓越的文化艺术管理人,包括艺术经理人、艺术策划、艺术咨询师、艺术营销者、影视制片人、文化艺术管理学家等。同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协作,学院致力于有深厚艺术修养又能管理经营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

这五种艺术人才合起来看,就是培养有思想的艺术人,即善于在创造和鉴赏的艺术形象中引领人类未来的艺术人。北大艺术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之一,应当是做这样的有思想的艺术人。

三、学院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特色

1.强化基础,强化综合性,跨学科性,积极贯彻北大的“加强基础、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促进交叉”的方针

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环境条件,重视基础,鼓励创新,注重拓展,能够依托艺术学院和北大多艺术门类、综合性学科的优势,能够广泛依托文史哲等传统专业拥有百年人文底蕴,并且广泛汲取政经管法等社会科学新兴专业的与时俱进的锐气。

艺术学专业的学习,在要求学生广泛涉猎人文学科、社会经济学科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加大专业学习。

2.以“道”统“技”,“道”“技”合一的教学理念

学院坚持以“道”(人文内涵)统“技”(艺术技能)和“道”“技”合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素养养成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方针。全面强调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文化底蕴和专门艺术素养,以及理论思辨、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面向社会、时代,“接地气”,“能动手”,可以胜任从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项目运作以及艺术批评评论写作等的实际能力。

3.探索“从游”式本科教学模式

学院总结、提炼以往办学经验,继承艺术教育传统,借鉴现代大学创新教育理念,在“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力于构建新的“从游”式本科教学模式,努力满足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从游”式本科教学是我国儒家“游于艺”的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创新理念在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上的一种融会形式,是一种让学生跟从教师和学长分享艺术与学术体验,涵养艺术创造、学术探究和文化创意能力的教育模式。根据这种“从游”式教育理念及模式,现代大学应是大群“小鱼”跟从“大鱼”游学之府。从游于艺术体验与文化创意的海洋,学生将能够成长为理想中的“大鱼”(导师的硕士、博士是“中鱼”)。这一教学理念体现在“导师制”等许多方面。

4.在人文和科学的“二元对立”中培养高素质人才

艺术学专业部分同学来自艺术学暑期课堂即“人文科学实验班”的“自主招生”方式,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填志愿或者是冲着“人文科学实验班” 来的。人文与科学是一对辩证统一的“二元对立”。与之相应的还有“道”和“技”、“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等二元对立。

艺术学本科专业的三个专业都具有某种综合性、融合性、交叉学科的特点。如文化产业管理,就是一个人文艺术跟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融合。艺术史论专业是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融合,而且也可能要做策展、画展、艺术品投资,也要考据、考证,对很多艺术品进行科学检测、艺术分析。这都跟科学、经济、历史、理论有密切关系。戏剧影视文学一方面与创意写作、文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与数字技术、VR技术、网络技术等等关系密切。电影本身就是一门与高科技密切相关互动的独特艺术。

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既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高度,开阔的多学科的视野,宽厚扎实的综合基础,“创意制胜”的思想、点子,也需要具备实现这种创意的技能,要能让创意“对象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和“技”合一、知行合一。所以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高深的人文科学,要去“体道”,要去“悟道”;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应该做的、应该动手的事情做起。因此要有动手能力,实现、表达创意的能力,例如策划、策展、创意写作,艺术评论、编剧、导演,制作微电影、排戏、制片、宣传、公关、管理。另外,跟艺术史论相关的评论、考证、研究、辨析,很多工作都非常复杂,也非常具体甚至是琐碎的,但不能因其小而不为。我们的教学方针要求学生有求真的深入思考的勇气,但也不能坐而论道,做空谈家、空想家,而是要“知行合一”。

5.具体教学方式例举

(1)本科一年级打通专业,二年级(第三个学期结束后)由学生自选方向。

(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院为每一位本科同学配备专业导师。学生选定专业后,可以置换与自己专业更符合的导师。

(3)教学理念是以“道”统“技”、“道”“技”合一,既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素养和专门艺术素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培养学生从事戲剧影视文学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项目运作以及艺术批评评论写作等的实践能力。

(4)在教学中重视英语教学,强化国际化交流,创造机会出国访学交流和互访,营造国际教育环境,力图使学生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