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否定词“不”和“没(有)”

2017-09-25齐琛

文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偏误主观母语

内容摘要:“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不 没(有)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相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即使他说不清不和没有的区别也可以准确运用“不”和“没(有)”,这是因为他们凭借的是语感和平时的积累,但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母语与汉语有着千差万别,本身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再加上“不”和“没(有)”又属于语法范畴,想要准确区分更是难上加难。

一.“不”和“没(有)”的区别

1.从意愿层次上来说

现代汉语“不”和“没(有)”在主客观的表达上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不”是对主观评价和看法的否定,对动作发出者的主观行为产生的客观事实的否定;“没(有)”是对动作的发生或完成的否定,是不带主观因素的客观解释或客观陈述i。郭锐(1977)指出了“不”否 定主观意愿和“没”否定客观现实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不”是对非过程时状的否定,“没(有)”是对过程时状的否定。所谓对主观意愿或客观事实的否定只是用“不”或“没(有)”否定后产生的外层意思,与过程和非过程的划分并不完全对应。ii对于主客观区别的研究是出现最早也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观点,也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例如,(1)我不喜欢游泳。(2)我不懂你的意思。(3)我想吃麻辣香锅,可是没有钱。(4)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妈妈不允许我出去玩。

可以看出来1-2用“不”时,都是用来表达自己主观上的一种想法和意愿。而3-4是用“没(有)”来表述否定的说法,“我想吃麻辣香锅,可是没有钱。”表达的是主观上想吃麻辣香锅,但是客观情况是没有钱,是对客观情况的一种否定。“我的作业没写完,妈妈不允许我出去玩。”客观情况是我的作业还没写完,这个客观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可以出去玩,即表达的是对客观状态的一种否定。

2.从时间层次上来说

“不”多用于现在、将来,也可用于过去,“没(有)只用于过去和现在,不用于将来”iii。比如“昨天是他自己不去,不是别人不让他去”,“昨天”表示过去的时间,句中用“不”进行否定,从语义角度来分析这句话,表达的是说话者的主观判断,因此用“不”来进行否定。“未来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未来”表示将来。聂仁发认为“‘没(有)是对‘实现的否定。‘实现是活动过程的时间即‘体,他又存在于活动的背景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即‘时中,对‘没有而言,它否定‘实现,只是确定了过程的时间,而对另一维时间则是未定的,既可以是过去、现在、也可以是将来。”iv

当然“没(有)”也可用于过去和现在的否定,但不能用于对将来的否定,对于将来的否定只能用“不”。“没(有)”用于对过去的否定是交际中较为常见的用法。例如“几百年前,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电话,住的远的人们只能用信件来联系。”

3.从静态和动态层次上来说

张时阳认为“没”是对动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不能对静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而“不”则可以对静态词语进行否定v。

(1)“不”修饰动词时,是对动词本身进行否定,是静态的否定,表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而“没(有)”修饰动词时,是对动作的经历完成进行否定,是对动作的客观说明。例如:“不上课,不睡觉,你想干什么”表示说话者对这个人行为的主观态度。白荃(2000)认为:“大部分心理动词都既可以被“不“否定,也可以被”没“否定,能单独被“不”或“没(有)”否定的心理动词很少。”vi“对于她说的,我并没有想法”表示说话者对于这件事的客观看法。

(2)“不”修饰形容词时,是对性质状态的否定,性质形容词是表静态的,是对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的否定;而“没(有)”修饰形容词是,隐含了事物状态是通过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事物從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是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而用“没有”进行否定即这种事物的尚未完全发展到另一种状态,还处于过程之中。比如,“苹果不红” 是对苹果红不红的这种状态的一种否定。“苹果没红”是苹果由开始的不红变红时所经历的一个中间阶段,即由“不红—红”转变的一个过程。

二.汉语学习者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

鲁健骥先生《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中把语法偏误分为四类,即误加偏误、误代偏误、错序偏误、遗漏偏误。vii“不”和“没(有)”的偏误类型大致有这些。

1.误加:例如:“参观完后我俩心里都很复杂,心情很难说不出来。”(参观完后我俩心情都很复杂,心情很难说出来。)该句子中已经含有否定的意思,所以不应该再用“不”进行否定,这样就变成了双重否定变肯定,违背了句子本来要表达的含义。“目前还没找不到工作,心里压力特别大。”(目前还有找到工作,心里压力特别大。)句子本身意思是找不到工作压力大,而用了“不”之后变成“没找不到工作”即现在还有工作,这就违背了句义。

2.错序:例如:“他很懒,所以喜欢不游泳。”(他很懒,所以不喜欢游泳。)

句子中是对喜欢的一种否定,如果把“不”放在“游泳”前面则句子的侧重点就变成否定游泳,这就与句子表达的本意有了分歧,所以应该是“不喜欢游泳。”“我马上没有回答。”(我没有马上回答。)句子中副词“马上”和“没有”搭配时,要放在“马上”前面。

3.遗漏:顾名思义,是指词语或者句子漏掉了某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使句义产生偏差。“你别听父母的话,他们都是为你好。”(你别不听父母的话,他们都是为好),根据句义可知,这是一个双重否定表肯定,句中少了一个否定词,句义就变成了一个否定句,与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就截然不同,所以要加上否定词“不”。“我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对毕业很迷茫。” (我没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对毕业很迷茫。)句子不符合语法规范,句义不通顺,缺少一个否定词“没”,“工作经验”要么是有要么是没,后半句提到了迷茫,那前半句应该是对“工作经验”的一种否定。endprint

三.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和“没(有)”的使用偏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这些。

1.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是留学生初学汉语时出现偏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当母语与目的语的语法规则相异时,他们会不自觉的选用母语的语法规则,这就会出现偏误。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上,他们会自然的用自己母语中否定词的用法套用在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上,从使用的正确率上来看,其中亚洲的学生正确率会比欧美学生的正确率高,因为亚洲很多国家的否定词用法与中国否定词用法相近,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英语的否定词“no”和“not”的用法比较复杂,和汉语否定词“没有”和“不”也有着很多区别,因此,他们学习使用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会因为母语语法规则的原因出现更多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泛化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学习目的语产生的负迁移。王建勤通过考察大量的语料,认为“不”和“没(有)”的习得过程分为:单一否定期、“不”同“没有”的混合期、“没有”大量泛化期、二者分化整合期。viii所以根据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教學。

四.教学建议

1.作为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对比式教学法

利用学生母语中否定词的语法规则和汉语中否定词“不”和“没(有)”语法规则的对比分析,对其出现的环境、位置、时间、搭配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从而能够预测到学习者学习“不”和“没(有)”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减少偏误的出现。也可以利用“不”和“没(有)”的对比,根据他们的语义、语用、语法方面的差异,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更加清晰的了解“不”和“没(有)”的区别。

2.作为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教学安排,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次操练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多次操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老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PPT中给出语境后,留出空白让学生进行填写,学生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加强自己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3.关于教材的编排

针对语法点,尤其是易混语法点,教材的编排要趋于合理化,比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的一年级《汉语教程》(上),对里面的课文进行统计,发现“不”表否定意义的句子为68例,“没有”表否定意义的句子却没出现一例,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出现率是不均衡的,对学习者进行练习也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对外汉语的教材应该进行完善,“不”和“没(有)”的编排分布要更加均衡,出现频率也要趋于平均,练习数量要增加,练习题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区分和用法是多样和复杂的,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给学生讲清楚本质区别和用法,然后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多给例句,让学生多加练习,减少学生的使用错误率,从而掌握这两个否定词。

注 释

i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341.

ii郭锐.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中国语文,1997,(3).

iii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53-256.

iv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2001,26.

v张时阳.否定副词“没”和“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vi白荃.《“不”和“没(有)”在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关于“不”和“没(有)”的意义、用法的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21 .

vii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1999年.

viii王建勤.“不”和“没有”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3月.

(作者介绍:齐琛,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主观母语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后印象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对立与存在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