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慕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5阎紫菲李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4期
关键词:药理学慕课微课

阎紫菲++李武

摘 要 微课和慕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式,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非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综述微课与慕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越性,以及如何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微课;慕课;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126-02

1 前言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药学相关学科不仅在医学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生物类专业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正在转型发展的大专院校,朝着应用型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多地开设了生物类专业的院校,生物制药技术成为一个主要的专业方向,开设药学类课程特别是药理学也成为专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笔者所在的内江师范学院,在转型发展的趋势中开设了生物技术(制药方向)专业,其中药理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相对于医学/药学院校而言,在开设药理学课程中,师范类院校面临医药学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匮乏、教学资源欠缺、教学模式传统等问题。同时,生物技术专业招收的是职业高中生,生源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因此,药理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建设是当前的教学重点工作。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时代,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微课和慕课这样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2 微课

微课含义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 L A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1995年,英國纳皮尔大学Kee T P

提出1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他指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实施的教与学活动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体[2]。2012年,由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将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

微课的概念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关键内容是相似的:时间简短、载体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完整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微课的概念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同,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课的发展程度进一步加深,其H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微课教学案例 张振飞指出:“微课可以用于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实现深度探究。”[4]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视频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度学习,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课前预习。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的便利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上没理解透彻,可以课下反复学习微课程;由于请假错过课程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学习,自主弥补缺课的损失。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将知识点化难为易,特别是针对重难点知识。药理学中有较多抽象概念和知识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做成微课,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将易错知识点、重难点各个击破,更加透彻地领悟和学习相关知识。

生物技术专业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他们虽然对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兴趣浓厚,但是几乎没有医学背景,甚至很大比例的生源是文科类的。而药理学和医学联系紧密,同时需要高中的生物与化学知识,因此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对药理学课程学习吃力。针对该问题,教师设计微课并且加以实施。如药理学实验第一节“实验动物基本给药途径”,传统模式需要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示教;学生自行练习,遇到问题由教师一对一示范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同时需要熟练小鼠的四种给药方法。这对于职高生源的学生,难度很大;对于教师来说,短时间内教会所有的学生,工作量极大且效果还不明显。而且由于实验耗材只在课堂上具备,学生课后无法练习。

微课的实施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教师将实验的示教过程和重难点做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学生能够对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四种给药方法的具体动作、注意事项都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而领会。教师可以减少示教的次数,节约教学时间,从而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微课,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反复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3 慕课

慕课含义 慕课是英文MOOC的谐音,按其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意思,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5]。慕课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大数据信息挖掘功能而进行的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6],对学习者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络,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慕课。同时,慕课与微课不同的是,它有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作业、反馈、讨论、评价、考试和证书。2012年,慕课在美国发展了三大平台,即Coursera、Udacity、edX,因此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7]。2013年,清华大学成为edX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同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分别启动“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两大MOOC平台,中国其他知名大学陆续加入MOOC平台,所以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8]。

慕课教学案例 实际上,早在慕课诞生以前,OCW模式(开放式课件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广泛运用,如教育部牵头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各高校的网络课程等。以内江师范学院的校级精品课程“遗传与优生”为例,由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编写课程主要内容,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以课程网站的形式发布,主要向校内学生开放。网站上可浏览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课录像及习题试卷等。不过该类模式虽称“课程”,实际上只能算“资源”,因为其重视资源的传播共享,但忽视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9];简言之就是缺乏学习者与授课者的互动,并不能促使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达成。endprint

慕课的诞生,很好地弥补了OCW模式“资源的单项输出”这一弊病[10]。慕课吸取了OCW模式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基础上,积极构建学习社区,通过提供互动性论坛,为全世界有共同学习目标和兴趣的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11]。慕课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了“教”与“学”的关系,将教育模式由“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彻底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对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改革[12]。

药理学课程有其独特的教学特征:基础较厚实、应用性很强;学科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学习上应触类旁通,易理解,但内容繁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13]。因此,应考虑从单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即OCW模式)积极向课程与教学的转变,创建药理学新型互动式在线开放课程,即药理学慕课。

笔者以药理学课程第八章“抗微生物药”为例,互动式教学就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每章课程前,都将向学习者播放结合该章节内容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视频,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使学习者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对于在教学情景剧中展现的各种不合理的用药方法、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用药误区等,使学习者感同身受,因而会产生强烈的与课程互动的亲身参与感。

4 结语

对于生物技术专業来说,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也给非医学院校的药理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院校本身要不断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适当采用微课以及慕课的形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提升,同时加深学生对药理学课程涉及技术的了解,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586-589.

[2]蔡骏翔,罗萍.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解读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7,6(4):296-297.

[3]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1-5.

[4]张振飞.“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5(5):45-46.

[5]王丽梅,姜泓.慕课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3).

[6]Alvar J, Vélez I D, Bern C, et al. Leishmaniasis worldwide

and global estimates of its incidence[J].Plos One,2012,7(5):

e35671.

[7]熊光华.中国黑热病流行学的现状(综述)[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1992(3):113-125.

[8]Bern C, Haque R, Chowdhury R,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and asymptomatic leishmanial infection in

a highly endemic Bangladeshi village[J].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 Hygiene,2007,76(5):909-914.

[9]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10]汤文璐.基于MOOC构想的药学教学模式改革新突破[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5(6):378-380.

[11]Mcauley A, Stewart B, Cormier D, et al. 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DB/O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

cation/260205419_The_MOOC_model_for_digital_practice.

[12]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6-8.

[13]王玉琨,王萌,卢宝华,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7.endprint

猜你喜欢

药理学慕课微课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药理学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