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017-09-25鲍宇星

文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范曾充分利用南通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中小学美术在充分利用教材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和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做到充分利用地方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对中小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地方美术人才榜样,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 地方资源 人文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教学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其中,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是一个可行而又有效的措施。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价值之一;同时,将“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法。这也是对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要求所作的规定和要求。

地方美术资源是指具有本地方美术文化特色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既包括物态的,也包括人文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文本的,也包括图片影像资料。而南通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地方美术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南通有青墩古文化遗址,有狼山、水绘园等风景名胜,更有个簃艺术馆、张骞纪念馆、沈绣纪念馆、范曾艺术馆、南通民间艺术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珠算博物馆、风筝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城市博物馆等。将这些南通地方美术资源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既能够增强教学形式的直观性、生动性,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能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学习家乡名人榜样的情怀,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充分利用地方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对小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热爱祖国,必先热爱家乡。中小学生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亲切的感情,对家乡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也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青墩文化是江淮东部原始文化最鲜明的代表,它的发现将南通地区的文明史向前再推进了3000年。青墩文化是南通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三次发掘,共发现墓葬近百座,出土生活、生产用具和装饰物品五百余件,还发现稻粒、核桃、菱角及麋鹿、猪、狗的遗骨和大量蚬壳等。其中,有柄穿孔陶斧,作为生产工具的模型或替代品是江淮东部原始先民的一大发明,为全国墓葬发掘中仅见。陶斧的出土解决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石斧如何装柄”的学术难题,因此被人们称作“中华第一斧”;刻纹麋鹿角的发现被专家认定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从而为东方伏羲作八卦、开创易学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有人称其为“东方第一卦”;炭化稻谷的发现,标明青墩古人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其久远的历史与浙江河姆渡遗址比肩,更难得的是在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了酒器,这说明青墩古人那时就开始酿制米酒。所有出土的生活、生产用具和装饰物品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实用价值之外,都有着突出的艺术价值。带领中小学生去海安青墩实地考察,或到南通博物苑参观,都会使中小学生由衷赞叹南通家乡的悠久和神奇,无比崇敬家乡远古先人的勤劳和智慧,对家乡充满自豪感!

如皋水绘园淡雅清新、意境幽远,有着丰富的文化的内涵。古今文人墨客流连于青山绿水亭台楼阁的诗赋词章为园林增添了不少斑斓的色彩。“以水为绘”、“于自然中见人工”,水绘园独特的造园理念和别具一格的空间设计使它成为名扬中外的古园林,被誉为国内“徽派园林之孤本”,是不可多得的美术文化资源。中小学生身临其境,不但感受到古园林的美,培养考察研究地方美术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更能使他们感受到家乡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二.充分利用地方美术人才榜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教育。

中小学生对伟人、名人有着崇敬,甚至崇拜之情。以地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榜样,能更有效的對他们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教育。

冒襄如皋人,是南通历史文化名人。他品行高尚,崇尚气节。毛泽东主席曾评价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他精通书法,俞剑华先生的《中国绘画史》评说:“方以智、冒襄、傅山等,莫不各有其独特之丰采,足以焜耀当时、煊赫后代。”①

冒襄何以能取得杰出的书法成就?勤奋和刻苦是最重要因素。冒襄少年时代就拜大书法家董其昌为师。在董其昌的指导下,冒襄苦学钟繇、王羲之、李邕、颜真卿、米芾笔法。他72岁时,曾以自述刻苦学习书法:“老眼灯下书蝇头,遒媚河南(褚遂良)吾欲偶。”《冒氏宗谱》卷七:“辛未(康熙三十二年)春夏,脾病痊愈,目重明,泼墨作书,无不如意。”②冒襄即使是在年事已高的暮年,体弱多病,双目又近乎失明,还念念不忘书法创作,此种精神,此种境界,充分体现了冒襄在艺术上超越自我,构造他那崇高的空灵世界的执着。

范曾是南通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他杰出成就的取得也是来自于刻苦和勤奋。早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做《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绘图工作期间,他每天黎明即起,到公园跑步晨练,回来之后几乎足不出户,读书、工作、创作。业余时间,他痛下白描工夫,利用历史博物馆的有利条件,临摹了大批传世名作。为了画好手,他竟画了数以千计的手的白描写生图。有次生病住院,他请医生将输液管插在脚上,将一张小茶几置于病榻,每天伏在茶几上奋力作画。他在病榻上把《鲁迅小说插图集》全部完成了。

他的成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潜心磨砺,奋斗不息的结果。

对社会,范曾真情奉献。2008年5月,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当时范曾在法国。他立即返回祖国,捐献现金1000万元。他在大会上说:“我做我所能做而已,够了吗?还不够。我虽年逾古稀,但我还必须到灾区去,以一个艺术家所能付出的爱心,去温暖在苦难中的人群。”

冒襄的气节和书法、范曾的奉献和书画,都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教育的绝好材料。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学生知道了家乡的冒襄和范曾以及其他著名的德艺双馨的美术人才榜样,对他们一生的道德和才艺的影响使非常积极和非常重大的!

注 释

①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下),118页,上海书店1984年版。

②《冒氏宗谱·行述》卷七。

(作者介绍:鲍宇星,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曾充分利用南通
范曾,狂人作画醇如酒
展览纪录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紧缩加强”到“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范曾和朱军的莫逆之交
8个充分利用假期的小贴士
读懂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