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017-09-25潘熙
潘熙
摘要:近年来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标都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激发出来。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其中数学教学的展开意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为了在数学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当自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文中将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然后重点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育大众化、终身学习等理念得到发展与推崇,提高学习自主性是贯彻终身教育等理念的重要途径。小学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影响着学生后期的学习效果与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对小学生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这一习惯。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将课堂交给学生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掌控着课堂的一切活动,而学生只能以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相对来说难度较低,但是仍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使学生仅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思考与消化知识的空间,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问题的累积,继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受限。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较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仅按照课标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复述,而没有加入自己的分析与理解,致使大量的信息堆积,同时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找到教学中的重点并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单一简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进度,还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仅以教材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数学无用”的想法,认为数学知识与生活无关,因此不愿将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继而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自身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是营造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游戏式教学、竞赛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游戏式教学与竞赛式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合作式与探究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間的交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都有利于形成热烈、和谐的课堂范围,但是在教学中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教师要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课堂予以适当的调控,避免课堂偏离教学目标,保证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有效展开的必要前提,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记忆力与理解能力都会高出平常几倍,学生便能够以最佳状态进行主动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便于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小学生认知能力与控制能力均较差,游戏是其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教育,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感知与认识,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拍六令的游戏,即从1到99依次报数,当遇到数字“6”或者“6”的倍数时,学生需以拍手代替报数,如果有学生报错则以表演节目等形式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游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倍数的了解,加强对数字的感知,以较高的兴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三)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保障,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能够让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他们很可能因此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予以引导,这种心理将影响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关注,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当对其予以鼓励与表扬;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误时,教师应当首先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然后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能够改正错误,从而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自信心。
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了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自我与学生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的魅力,同时教师需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创新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张建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1(64).
[2]陈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4).
[3]陈爱明.走近生活,走进数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