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现代散文教学的三个关键

2017-09-25甘林全

文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汉语散文作家

内容摘要:散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自由表达的艺术结晶,正是因为这种文体上的自由,因而无论是作品语言、还是文章结构都显得比较“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散文显得比较吃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将来的就业很大可能是到“一带一路”中所涉及的国家,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读”、“悟”和“写”三个关键环节狠下功夫,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现代散文 读 悟 写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将来就业的角度来说,众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志向倾向于到国外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或在新闻出版、文化管理、或者到汉办当志愿者,或者选择“曲线出国”的策略——在国内工作时候,参加公派考核,从而实现到国外就业的理想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国外工作的时候,他们身上所代表,不仅仅是自身的个人形象,也是代表国家的名片。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尽自身的能力去培养学生,认真上好每一次课,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培养出更加优秀,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公民。

文学作品是每一个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艺术反映。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全面了解一个社会的时代风云,因此,可以说文学作品比历史书更真实记录下了历史。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中西思想文化交融中产生的,很多中国现代散文大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等,几乎都是脚踏中西文化,熟读中外经典的文化大家。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在整个“五四”文学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具体来说,在中国现代散文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多次朗读作品,增强语感和感性认识,在课余,以读书会的形式,积极的引导学生多读散文作品,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拓展知识的宽度;读作品是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感悟、领悟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特征、作家思想意蕴等;我们以培养更多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我们要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课堂内外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提高写作能力。

一.读

读书使人明是非,懂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华是一个人最永恒的颜值。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竞争压力非常大,生活节奏迅速的时代,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必须不断进行阅读,阅读经典,了解过去,才能更好把握现在和未来。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来说,阅读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精神旅行,而这样的“旅行”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一次次感悟世间的喜怒哀乐,充实心灵的精神世界。散文作家是最能体现出“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的特征,散文是作者思想情感最真实直接的流露,阅读散文作品,可以直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思想情感,收益应该是非常大的。因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读”,在这里既是指在课堂之上的朗读,真正放声的“朗读者”,也指在课余时间里开展广泛的阅读。阅读欣赏优秀散文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充实情感世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会用历史和时代的眼光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发展自己的想像能力、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散文作品,在朗读当中去感受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字之美。比如,当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经典散文《春》的时候,安排几个学生代表,分段落,富有感情的在班上朗读出来。通过学生的朗读,一方面读者可以直接地感受到了朱自清对于语言文字的娴熟运用,而听者也能够在朗读声中,感受到作者的细腻柔和的感情,仿佛春风细雨抚摸着脸庞一般,由此而真正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语言之美,文字之美,感情之美。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学生可以通过散文作家的作品去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文化等。林语堂,就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他能够两脚踏中西文化,而一心评论宇宙文章,在他的散文作品当中,他坚持向中国人讲西方文化,而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对林语堂散文介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直接感受林语堂散文的魅力,同样可以安排学生对他的散文进行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他的幽默,领略中西方文化的魅力,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情感体验。

当然,学生的“读”更应该延伸至课堂之外的每一个角落,保持着一份虔诚的阅读之心。读好万卷书,方能更好地走万里路,书中自有人生之路的“指南针”。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无数,佳作更是数不胜数,经典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萧红、张爱玲、沈从文等等,像是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天空,闪闪发光,璀璨无比。在课堂之余,规定学生每周阅读一两个作家的作品,并写读书笔记,记录收获的感想等,再安排一个规定的时间,以读书会的形式,把学生召集过来,以小组为单位,就读书的体验,一起来分享和讨论,老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做适当的点评,表扬先进,鼓励表现不大好的学生,以此作为该课程考核方式之一。通过这样的读书会,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碰撞出学术的思想火花,形成良性的竞争,拓展知识面,培养坚持读书,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也可以在相互之间的读书交流之中,增进友谊,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这样的读书活动还是很值得推广应用的。

二.悟

一个人的收获程度来源于他的体验感悟程度。学生的学习也是這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只是不断被动去接受一些外在的知识,没有自己的感悟、领悟,那么他们的收获也是很少的。即使有收获,那么也只是对别人“经验”的单纯占有,其充当的角色只不过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因此,在中国现代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真正把别人的思想和见识,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内化为自己思想见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感悟,可以从散文的语言、结构,意蕴等方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既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更能付诸行动,妙笔生花,创作散文。endprint

1.感悟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尤其是对于视真实为本质的散文作品,想要读懂读透作家作品的思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懂读透作家作品当中的语言文字。纵览古今中外的散文佳作,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考察,无一不具有形象、优美、朴实和简洁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心声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和谐,这是散文所独具的。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饰,体裁的运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得当,往往使作品更为出色,体现了外在装饰般的动人的美。对这种美的关照和审视将强化我们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也将加深我们对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认识。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作品当中去感悟不同作家的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周氏兄弟,冰心、朱自清,丰子恺、梁实秋等,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兴趣各异,因此,他们笔下的语言也是各不相同的。语言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家们的留学的国家地区来划分,他们的语言风格必然会受到留学国家语言的影响,比如徐志摩跟郁达夫散文的语言差异性就非常大,因为他们的留学的地方,一个在欧洲英国,一个是亚洲的日本。这样,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对将来有机会到那个国家地区的语言风格进行大致的了解。这样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先了解一个地方的语言。

2.领悟风格

风格是作家写作成熟的标志,一个作家的成熟,指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不混淆别人的叙述腔调,这个腔调不仅仅是指语言、而包括作家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处理故事的方式、运用的形式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氛围。一个散文作家的风格会从他的构思、题材、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鲁迅的《灯下漫笔》、冰心的《笑》、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等,风格各异,然都是散文精品。鲁迅冷静的观察、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构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冰心,以爱为主题,温润如玉,作品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丰子恺的童心佛趣,在平常的言语当中,真诚坦率之情扑面而来,也是一个把心交给读者的经典作家。

3.领悟结构

散文的结构,对于一篇散文来说,就像是人的骨架对于整体的一个人一样,是结构把一篇散文撑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更好读懂和感悟一篇散文,必须要了解清楚一篇散文的结构。结构艺术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散文历来被称为“形散神不散”,要“散”的“形”当中,去把握不散的“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把握理清散文的线索,善于抓住作品的“文眼”等。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散文也有它艺术的“眼”,读者通过它,才能看到散文诗意的内涵,有了这个艺术的“眼”,形似散乱的背景、人物和作者的感想,才被集中地传出“神”来,做到“形散神不散”。这个“眼”显示着作者行文的脉络,是谋篇布局的重心,抓住了它,作品那种放射性的新奇结构就得到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散文的“眼”是多种多样的:如《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有的是一句话,如《荷塘月色》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

4.领悟立意

立意是散文作品的灵魂,也可以说是作品的主旨,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精华所在。它可以是对事物的昭示,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是作者心绪与意念的表现。文学说到底是生命的转换,灵魂的对接,精神的契合。因此,引导学生对散文意蕴的领悟,是中国现代散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在这过程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到散文立意的三点:一“高”,二“深”,三“新”。所谓“高”,主要是指作品立意的高远,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峰,俯瞰人生,给从以启迪和教益。所谓“深”,就是指作者对生活,对事物有透辟的理解,从中开掘出生活的底蕴,引申出深刻的认识。而许多抒情类散文都具有含蓄的特点,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作者往往不是直陈其理,而是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所谓“新”,就是指立意有新鲜感,不是人云亦云。比如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作品当中提到的三种故乡的野菜,看似没有顺序由来,在作品中,作者也说自己对于故乡没有特别深的感情,甚至还说,作者到哪里就把哪里当故乡,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作者是非常眷恋着故乡的事物的,只不过是有故乡而回不到,只能如此安慰自己罢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当中,而没有通过细致阅读品味感悟的话,是很难发现作者真正的“立意”,也很难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三.写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语言、文化、教育为核心学科,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离不开会听会说,懂读能写这四个基本的技能。听与说,包括读,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最终都得全部转化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作品”,就是说需要能够很好地把心里所想要表达的事情,得体周到,文从字顺地写出来。学习都有个模仿的过程,学习写作也是一样。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作品的品读和感悟,语言表达风格等,引导学生去模仿作家们的写作。同时,鼓励学生,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相信通过不断模仿作家们的写作,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另外,也需要跟学生明确,那就是我们的模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超越,在倡导模仿之余,更引导学生要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也需要更多的既懂中国,又能走向世界的专业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这样的专业人才。作为高校教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上好每一次课,不断去总结,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具体到中国现代散文这门课的教学当中,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在“读”、“悟”和“写”三方面狠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实际的写作能力等,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不断的强化这些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把阅读、感悟和写作当成是一种自觉的追求和自觉践行的人生乐事,能收获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可以說,中国现代散文这门课的教学无疑是成功的。

项 目:

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项目招标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百色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东盟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JGA302。

(作者介绍:甘林全,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散文作家
作家谈写作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学汉语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我和我的“作家梦”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