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2017-09-25潘泽威
潘泽威
【摘要】当前县域中职学校新招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普遍性和很大的危害性。文章依据行为心理学、管理系统论原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取课堂德育、奖惩制度、结对帮扶、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措施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关键词】中职学生;不良行为 ;矫正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西中职教改项目《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策略》(桂教职成〔2014〕32号,项目编号2014-2-8)的研究成果。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当前县域中职学校新生的不良行为具有普遍性和很大的危害性。本文从加强中职校教育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中职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
近十多年来,县域中职学校实行免试入学,由于生源数量不足,招生“饥不择食”,大量在初中阶段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涌入了中职学校。中职新生普遍存在厌学、网瘾、缺课、打架、叛逆、早恋、毁坏财物、吸烟、酗酒、赌博、顶撞教师、仪表仪容不规范、懒惰、不讲卫生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成为中职学校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一些教师丧失教育自信心和幸福感,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迹象。如果放任不良行为蔓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3年修正本)明确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中职学校必须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矫正,才有可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中职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及矫正原理
中职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是由不良生活环境的多次刺激、反复作用而形成的。人的行为一旦被重复或执行多次,就形成了习惯。习惯是固定的,不易改变的。但是,既然问题行为是习得的,那么按照学习的原理,也就可以重新學习和改变。通过重新学习,消除过去的不良刺激,并给予新的良性刺激,就可以矫正过去的不良行为,形成优良品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由语言、数理、空间、运动、音乐、人际、自省和自然观察等八项主要智能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都有在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因此,只要措施得当,所有“问题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转化成人成才。
三、中职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措施
(一)抓好课堂德育,提高道德认知
通过德育课、安全课、主题班会课等课堂教学,全面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教师应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该做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家庭,爱劳动,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的合格公民。进一步加强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学校要使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多通过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让事实说话,要通过教师、同学、家长和企业管理者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二)奖励惩罚并举,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规范日常行为管理制度,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细化,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首先,要对学生多鼓励。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于良好行为要及时给学生表扬奖励。教师还可以建立“道德银行”,设立学生操行进步奖项,以激励学生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其次,要有必要的适当的惩罚。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在校园里表现出的拉帮结派、欺负弱小、破坏公物、乱扔垃圾等行为,教师要抓住典型,采取批评处分、扣操行分、不给参与等正确而适当的惩罚,挽救当事者,形成威慑力,让和谐的道德之风吹遍校园。
(三)实施结对帮扶,关爱问题学生
学生的不良行为形式多样,原因各异,必须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学校要在校内建立以师生结对子为主要载体的关爱教育平台;在校外建立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社会团体参与的学生不良行为矫正体系。在教师队伍中强化一种爱心理念,坚定所有问题学生都可以教育转化成人的信念,树立“转化一名学生,挽救一个家庭,和谐整个社会”的责任意识。中职学生不良行为具有差异性、可塑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行为不良的学生的帮扶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有信心、耐心和恒心,反复抓,抓反复,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最佳的发展。
(四)组织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要向他们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除了展示教师的魅力,还可以在中职校形成“校校有社团、天天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学生社团工作新局面,通过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的社团活动来吸引学生,挖掘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帮助不良行为主体树立起已失去或削弱了的自信,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的同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五)组织社会实践,实施体验教育
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让行为不良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言行。其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或勤工俭学活动,组织他们参与“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能让他们在体验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吃苦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等中国传统人生礼俗活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过程,深刻体验生命的幸福,从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并为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而努力奋斗。
(六)弘扬校园文化,渗透无声教育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职业学校可结合各专业技能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楼、宿舍楼、技能训练室、餐厅等集体场合进行一些文化标语教育。如“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今天的职校生,明天的创业者,后天的企业家”“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等,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文明的气息。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行为不良学生参与,对于减少不良刺激和克服自卑心理有较大的帮助。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化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海燕,张草.中职校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调查与探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88-90.
[2]陈华峰.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55-56.
[3]昝飞.行为矫正技术(第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