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09-25向云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

向云平

【摘要】文章对河南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各高校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体制不尽完善,社会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认识不足,以及足球训练项目的组织形式欠缺等因素,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河南省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的发展。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构建完善的高校课余足球训练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足球课余训练

一、引言

课余足球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课余足球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挖掘学校体育的潜力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足球是河南省传統优势项目,足球运动也有了长期的发展,拥有大批适合从事足球运动的大学生队伍,各高校具有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力量的优势。各高校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体制不完善和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认识有所欠缺等要素,已经影响了河南省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的发展。本文针对我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的队伍建设、训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为构建我省高校足球课余运动训练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河南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现状,我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资料库查阅和访问有关网站,如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搜寻了国内有关此方面的大量资料。

(二)问卷调查法

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铁道警察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7所学校的部分学生、教师及领导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样调查问卷420份,其中学生为400份。

(三)访谈法

近期对以上7所学校领导、足球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了访谈。

(四)数据统计法

对于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河南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运动员队伍现状分析

1.运动员队伍性别的组成。本文调查的对象是7所高校的400名运动员。如表1所示,男运动员320人,占运动员总数的80%,女运动员80人,占比20%。

2.运动员对足球运动训练的喜欢程度。此次所调查的这7所高校400名学生运动员都是在各个学校足球运动中成绩突出的,对足球运动训练较为愿意和喜欢。但是外界因素会干扰学生对足球的喜爱程度。一方面,受到家长和教师对待足球训练的态度的影响。多数家长和教师对于训练不支持,害怕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的训练场地和器材会对学生对足球的喜欢程度产生影响。从表2可以发现,调查中有280名学生对足球运动比较感兴趣,占总人数的70%;而不感兴趣的人为24人,占总人数的6%。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足球运动训练比较感兴趣,愿意参与课余足球训练。而从表3来看,设施满足的占19%,人数最少;基本满足的占43%,感到缺乏的人数为38%,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

3.运动员参加课余足球训练的动机。运动员参与课余足球训练的动机影响着运动员训练的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所以笔者对400名运动员参与课余足球训练的动机也进行了调查,了解运动员的内心世界,以更好地培养和输出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

通过调查统计,由表4可以发现,运动员参与课余足球训练的动机是综合的,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是运动训练的最主要问题。运动员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动机。教师应尽早加以指引,培养学生运动员良好的训练动机,使学生运动员对课余足球训练有追求,有兴趣,最大程度发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成绩。由表3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运动动机以拿奖学金加学分为主,对足球的热爱排在第二位,想要成为专业运动员排第三位,锻炼身体和为校争光排在了后面。

(二)河南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状况分析

1.课余足球训练的组织形式。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组织形式多为体育教练组织并制订训练计划和内容。每个层次的不同教练会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让学生运动员在课余足球训练中进行训练。体育教练会根据每一次训练是否达到运动员身体承受量深入制订训练计划。

每60次训练作为一个训练周期。由表5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自制力不是特别强,训练方式不多,所以课余训练多数情况下是教练员组织练习并制订练习计划和训练内容,这种情况占课余足球训练的组织形式的53.3%。课余训练教练员也会让学生运动员根据各自想要训练的内容自己练习,这种形式占33.4%。在学新动作的时候,教练员会安排学生运动员体验模仿学习训练(是指在学新动作时,教师做动作示范或通过看专业运动员的动作,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学生自己体验模仿练习),因为新动作不是每次都学看,只占总次数的13.3%。

2.课余足球训练的主要内容。课余足球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恢复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1)身体训练:足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主要为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也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2)技术训练: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技能潜力,练习最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3)战术训练:即根据自己队伍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安排合理战术,充分发挥自己团队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战术。(4)恢复训练:训练与比赛结束时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消除生理和心理疲乏的训练。(5)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整自己心理状态。(6)思想品德训练:在训练中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严格要求和耐心疏导,尤其是教练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从表6可以看出,对运动员训练内容来说,教练员最为重视的还是身体、技术和恢复的训练,其次是对心理的训练,战术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只是偶尔在训练中提到,并不作为一个主要训练内容。endprint

3.课余足球训练的效果。调查发现课余足球训练效果是明显的,但是足球运动的训练需要注意不同的训练时间、训练器材、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场地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的训练形式和节奏的安排要多元化,训练手段也要尽量避免乏味,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表7是依据近期的一次体育测试成绩和原来的成绩为参考对象而形成的。通过表7可以看出,课余足球训练的效果还是有明显的提升的,训练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其中提高较大的人数占了64%,而小幅度提升的人数占了26.5%,没有提高和成绩下降的总共只占9.5%,其中不乏有一些学生运动员在测试时由于身体不适而影响训练效果,还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认真对待。

由表8数据可以看出,教练与学生对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的组织形式认识不够全面。大部分教练和学生都认同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75%以上的教练和运动员认为社团协会俱乐部已经是高校课余足球训练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对于学生自发组织和院系、班级组织的课余足球训练只有极少部分人认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对以往课余足球训练错误理解的影响,认为课余足球训练仅仅是由学校组织的校代表队参加的训练,仅仅是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才有权参加的训练。

态度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需要是态度产生的基础。表9数据显示,39.3%以上的教练和47.4%的学生运动员都对课余足球训练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认为高校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是很重要的,说明他们都有参與课余足球训练的需求。但是,仍有14.3%的教练与8.1%的运动员认为课余足球训练的重要性一般。上表也显示有22.3%的普通学生对高校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持消极的态度,认为课余足球训练作用不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全面地在高校开展课余足球训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课余足球训练中来。

四、结论与建议

1.河南省高校课余足球训练运动员队伍中,男生占比较大,女运动员比较缺乏,而且学生对训练场地和器材满意程度不高,因此关于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动机需加强教育引导。

2.河南省高校足球课余训练组织形式欠缺科学化,针对性训练不够明确,限制了运动项目的发展,且教学内容陈旧,教练员只注重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和品德没有进行指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彭学曾.体育教育专业足球实践课改革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2007,18(03):91-93.

[3]沙灵.关于中学足球教师组织管理行为的探讨[J].中外学校体育文摘,2005(03):11.

[4]陈仁伟,张胜志,乔德平.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体育学刊,2016(03):73-75.

[5]郑贺.对体育院系足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5(03):14-15.

[6]张惠红,冯天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2):214-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南省高校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