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龙头跨界经营无人便利店EAT BOX
2017-09-25徐硕
徐硕
无人便利店基于客群的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数据的赋能。
早在今年1月,居然之家就已上线大型商超品牌“怡食家”,产品定位中高档,而EAT BOX是怡食家正在尝试的无人便利店项目。相对于缤果盒子直接扫码注册就可以进入,EAT BOX显然更复杂:
第一步,扫码注册。
第二步,拍摄并上传面部图像。一般情况下2秒左右就能上传成功。
第三步,进门(两道门)。由于照片已经上传成功,系统已经采集到用户信息,接下来直接“扫脸”就可以了。同时,为了防止其他人员尾随,用户要等第一道門关上才能打开第二道门,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5?10秒。
第四步,买东西,结账。EAT BOX目前的商品识别方案也是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每件商品上都贴有RFID标签,结算时在柜台上被识别,继而在显示屏上生成二维码,由消费者扫码完成支付。
第五步,出门(两道门)。在这两道门中间会有摄像头再次扫描人脸,同时对消费者手中的物品进行识别,时长大概5秒左右。响起“嘀嘀”的声音后,系统才会开启最后一道门。
EAT BOX之所以设计了多重门,原因之一是为了提升便利店的安全性。“如果有人尾随前面的人进来,即便是他买东西结过账,也出不去。”一名工作人员透露道。另一方面,两道门间的地面内置了重量感应设备,可以通过感应购物前后人的重量变化判断是否有偷盗行为。
在无人便利店集中爆发的2017年,技术无疑是当下最热的卖点之一。先是Amazon Go试图通过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及传感器融合等技术来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但因其目前在定位上仍存在技术问题,加之成本较高,落地时间尚未确定。
接着是阿里的淘咖啡项目亮相造物节,主要涉及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学习、结算意图识别和交易、目标检测与追踪这三大技术系统,先后解决了在开放空间对消费者身份的识别(与淘宝进行绑定)、对商品的识别感知等问题。
而EAT BOX虽然只是一个占地面积20多平方米的“小盒子”,但在技术的应用上却颇有野心。现有的RFID技术后端运营成本高,要对所有商品进行人工编码贴码,技术要求偏低,因此,EAT BOX也在测试图像识别物品,未来将通过给机器“喂”SKU数据的方式,基于模型对其进行识别训练,教会计算机“认识”商品。
技术只是实现方式,重点在于选址及效率
在EAT BOX项目负责人安利英看来,零售最主要的就是突破选址及效率,无人便利店也是一样,要基于对客群的研究来选址,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数据的赋能。“通过门店进行数据的搜集,但最有价值的是涉及到年龄、性别及过去所有交易记录的‘用户的数据,而不是商品每月的销量、库存这类‘用户数据,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而针对不同的选址,EAT BOX会根据数据信息调整商品结构(如每家门店的主打品类、商品定价等)。举例来说,投放在女性聚集社群的EAT BOX将主打零食、卫生用品等品类,而在以男性为主的社群里将以啤酒、卤制品等品类为主,以满足特定区域消费者的大部分需求。
尽管EAT BOX等无人便利店可通过门店端的人脸识别系统精准抓取客群数据,监控商品动销情况并管理品类,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但安利英也表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有了大量的客群数据作支撑,无人便利店运营的精确度才会逐渐提高。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第三方支付也给无人便利店带来了增长空间。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091.2亿人民币,其中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3.21%,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也使得无人便利店省去了教育消费者的环节。
无人便利店是不是个伪需求?
据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观察,无人便利店通常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如社区、写字楼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且所售商品以中高端为主。但是这些区域基本上已被7-11、罗森、全家等传统便利店覆盖,每到中午,总能看到人们在这些传统便利店排起长队购买熟食等商品。
在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看来,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无人便利店”的噱头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首先,中国的零售行业对大数据的分析处于刚起步阶段,不仅缺乏相应的软硬件工具,而且数据的可信度尚不足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也相对单一。再加上对用户的数据积累有限,到后期很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难以整合等问题。
处于零售业态下的无人便利店也同样如此。尽管前期大家会由于好奇心等各种原因纷纷关注无人便利店,无限看好其未来发展,但后期如若像某某共享单车一样,扫10个码也打不开一辆,达不到良好的购物体验,才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由于无人便利店的成本低,商品标价普遍低于传统便利店。EAT BOX也曾算过一笔账:按北京便利店物业每日10?15元的单位平方租金来算,无人便利店只需18?30平方米的空间,其房租成本可控制在5400?13500元,相对于传统便利店动辄50?70平方米的空间来说,确实节省了不少。再加上昂贵的人工成本,怎么看都是无人便利店更划算。
但安利英也曾坦言,只有当便利店开到一定规模后,成本才能被摊薄,而无人便利店的先发优势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迅速占得一席之地,很难快速回收成本。当线下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无人便利店实现数据化运营也许就不是问题了。
也许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便利店反倒会成为零售业各种技术的试验田。据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所知,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型商超引进了自助收银设备。当出现收银高峰的时候,使用自助收银设备既可以有效分流结账的队伍,也能降低人工成本(每2.5台自助收银设备可取代两名收银员)。马云也曾表示要把淘咖啡项目的大部分技术开放出去,供各种业态灵活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