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2017-09-25
1.《经济学人》2017.09.09
人脸识别能揭露什么玄机
人脸是一部鬼斧神工的作品。丰富多样的面部特征让人们能相互识别,它对复杂社会的形成也非常关键。脸部传递情绪信号的能力也非常惊人。
软件识别人脸的技术,正在快速超越人类自己。在美国,教堂利用脸部识别技术记录教徒的出勤情况。在英国,商店利用它指认扒手。威尔士警方今年利用它抓到一名嫌疑犯。在中国,专车司机的身份可以刷脸识别,刷脸支付也已成为现实。新款的iPhone手机有望使用刷脸解锁。
我们的脸会透露很多信息,对脸部做分析,可以自动诊断出一些罕见病症,且通常比常规疗法快。自闭症患者佩戴能衡量情绪的设备,可以捕捉到难以察觉的社交信号。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算法辨别性取向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1%,而人工辨识率只达到61%。在同性恋可以入刑的国家,辨别性取向的软件可能会给同性恋人群带来危险。在一些国家,已经在试图通过立法手段避免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欧盟的立法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数据保护规范,将“面部指纹”归为生物信息的一类。
技术手段在不断升级,现在要骗过脸部识别系统,光靠戴墨镜或化妆已经很困难了。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重建易容后的人脸。亚马逊和微软都在利用云服务来提供面部识别技术。各国政府也一定会加以利用。改变正在到来,我们必须要“面”对它。
2.《时代》2017.09.18
她们正在改变世界
《时代》的《女性时代先锋》一书,记录了对50名优秀女性的采访。她们来自商业、政治、技术、体育、娱乐等行业。我们选择采访对象所采取的标准并不统一,对她们成就的界定,我们的评判标准是她们跨越了怎样的障碍,而不仅是成就本身的大小。她们所达到的高度人迹罕至,甚至包括男性主宰的世界,但那里真的风光无限。我们做这个系列的目的,是讓每位女性接触到对一些取得巨大成就的女性的经历分享。
3.《彭博商业周刊》2017.09.11
虚拟娃娃Baby X已学会弹钢琴
2014年,奥克兰大学的马克·萨佳尔带领团队创造了虚拟娃娃Baby X,Baby X以萨佳尔当时18个月的女儿为原型,非常逼真。到今天,这个虚拟娃娃已经学会了弹钢琴。在模拟实验中,将虚拟的血清素、催产素等化学物质注入其体内,激活虚拟的神经递质,可以看到“她”虚拟的大脑释放虚拟的多巴胺,激活大脑的特定区域,接着在它的脸上就会看到微笑。这一切的背后是萨佳尔团队所研发的“大脑语言”操作系统。
4.《明镜》2017.09.02
真心和决心
近期,德国大选局势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年初还传出默克尔选战无望,无力追平前总理科尔创下的执政16年纪录的消息。而今,曾一度前景看好,被称为默克尔时代终结者、社民党救星的舒尔茨,却遭遇民调落后、效应不再的窘境。大选无论谁赢,德国都不用担心,因为两个总理候选人过于相似,不仅年龄相仿、政治立场相近,还都理性冷静,是“德国制造”。他们清楚:为人越是谦逊,就越惹人喜爱,也就越可能成功。
5.《新闻周刊》2017.09.15
前特朗普时代
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美国民众发现公共媒体极大地侵犯了个人的生活。这十几年造就了美国今日的样貌:社会分歧加剧,对虚假的现实见怪不怪,以至于特朗普这样谎话连篇的人都能当选总统。如果没有克林顿时代那些粗野狂放的岁月,特朗普的当选就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粗野狂放,离不开大众文化、当时新兴的网络、克林顿的丑闻,以及逐臭而动的批评人士。
—编译 金丹、周佳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