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2017-09-25唐少梅李洁源
唐少梅,李洁源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唐少梅,李洁源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讨分析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后冠脉支架再狭窄的9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对症组,各4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症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对症护理进行干预。护理后,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并将两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且对症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5.56%,显著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症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进行介入治疗后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至关重要。同时采用对症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对症护理;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属于一种利用心血导管将卫星高频超声的探头置入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中进行探测的一项超声下操作,通过形成的电子图像,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属于一种新型的探测技术[1]。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部分冠心病患者使用对症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后冠脉支架再狭窄的90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症组和参照组,各45例。
对症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6.78±6.58)岁;心肌梗塞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
参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6.21±6.46)岁;心肌梗塞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4例,稳定性心绞痛1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首先注入200 μg的硝酸甘油,将相控阵式探头通过引导钢丝送至患者的病变冠脉中的最远端,缓慢回收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刻录光盘后进行分析。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症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心理疏导、准备工作、检查中护理、检查后护理等,具体如下。
(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将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告知患者,使其及家属对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鼓励、安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慌等情绪,促进其配合治疗和检查工作。
(2)准备工作:检查前,协助患者进行心、肝、肾等功能检测工作,嘱咐其检查前4~6 h禁食禁饮,并为其做好穿刺、建立静脉通道等准备。提前准备好术中所需用到的器械(不同型号的动脉导管、阴道钢丝以及超声探头等),将各种抢救物品(除颤仪、起搏器等)准备好,以应对患者出现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3)检查中护理:保持患者的静脉通道畅通,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属于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血压以及心肺功能等变化,调整好药物用量以及输液的滴速,保证各项指标的检查稳定性。同时应做好心电监测工作,可为患者注入硝酸甘油,以防止痉挛现象。同步记录好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数据,检查完成后应对患者再次进行造影检查,观察其血管壁是否完好无损。
(4)检查后护理: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应24 h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每隔30 min测量1次患者的血压水平,直至患者的状态恢复平稳。对其出血情况进行护理,并检查是否存在血肿现象。对于其桡动脉压迫器应每2 h放松1次,持续6 h即可摘除。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包堵塞、冠脉穿孔以及动脉壁损伤等不良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满意度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并将两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3.2 满意度判定标准
采用MMSS量表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采取5级评分制,5分表示很满意,4分表示比较满意,3分表示一般满意,2分则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很不满意。满意度=很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简单问卷调查。可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核对,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
护理后,对症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5.56%,显著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症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技术不仅可对患者血管内腔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可近距离对血管斑块进行探测,观察其形状、性质以及硬化程度[2-3]。近十几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可作为重要的检测依据[4-5]。该项技术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的缺陷,对于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同样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的帮助较大[6]。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技术同样属于有创技术,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伤害,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检查和治疗效果,应进行合理的对症护理干预[7]。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对症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佳。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对症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对症护理干预后,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5.56%,护理满意度为93.33%,均优于参照组的(82.22%、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可充分证明上文护理措施的作用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可对临床诊治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姚卫华,祖占霞.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中的护理配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104-105.
[2] 童晓珊,金建芬,沈 芸.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5):403-405.
[3] 霍燕嫦.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使用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99-101.
[4] 苏绮雯,蔡秀华.血管内超声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37-39.
[5] 田 蓓,赵志宏,罗 俊,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性质的血管内超声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8):484-488.
[6] 廖富彪,周颖玲,李 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在诊断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s1):80-82.
[7] 董淑敏.经皮穿刺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1):1396-139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4.87.02
唐少梅(1975-),女,主管护师,广东三水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