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针对性护理观察

2017-09-25李艳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针对性心血管

李艳洁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针对性护理观察

李艳洁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从而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护理后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较之前(护理前)并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确分析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其相应焦虑、抑郁情绪。

重症心血管疾病;心理特点;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重症患者由于各类因素大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不利于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服务[1]。本文为提高重症心血管疾病心理情绪改善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从而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8.91±2.11)岁。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遵医嘱给药、预防并发症、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遵医嘱检查等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护理前后SDS量表(抑郁)、SAS量表(焦虑)评分变化情况。

1.2.2 针对性护理

①护理人员通过与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实施有效沟通、交流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并结合本科室实际特点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②因发病突然,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死亡产生恐惧,护理人员可有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生原因、将要实施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等,使其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从而消除恐惧情绪;③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后将对生理产生相应不适感,患者因无法获得高质量休息从而产生或加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干净柔软的床单被褥等措施缓解其生理不适感,患者心理负面情绪随之改善;④医院对患者而言是一种陌生环境,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后将对陌生环境表现出恐惧、不安感,护理人员可通过使病房布置温馨、放置绿色植物等措施缓解患者因环境所致相应负面情绪;⑤发病后身体机能较差、部分患者无法正常生活,此时将表现出严重的依赖性及猜疑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与医生共同告知其实际病情、指导家属提供相应支持(心理、生活、经济等)等方式消除上述不良情绪;⑥重症心血管病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部分患者因此对临床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可通过讲解以往成功治疗典型病例、给予语言或肢体鼓励等形式提高患者战胜病魔自信心,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相应救护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不同护理后研究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得到有效改善,(P<0.05),而对照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较之前(护理前)并无显著变化,(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SAS护理前后评分分析(s,分)

表1 两组SDS、SAS护理前后评分分析(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护理前对比,P<0.05

SDS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n=44)54.32±4.5141.26±6.33*★59.36±1.2644.35±2.11*★对照组(n=44)55.36±4.6753.21±4.9858.36±1.2756.58±1.68组别SAS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突然起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1]。研究表明[2],正确临床对症治疗与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疗效、预后的关键因素。

但有研究显示[3],由于部分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了解自身病情加之道听途说对疾病产生恐惧、发病后对生理状态造成相应不适感、不信任医护人员、就诊环境陌生、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因素,将表现出相应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其失去接受救护积极性、依从性,若负面情绪严重则将直接对患者疗效、预后造成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具体心理特点,有学者提出若护理工作者在提供以往侧重于改善生理状态的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相应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其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保障患者治疗积极性、依从性以及获得理想疗效均具有积极意义[4]。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抑郁、焦虑情绪并未获得有效改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服务时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该组SDS、SAS量表均较之前显著改善,此结论与车驰[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准确分析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其相应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今后推广。

[1] 钱文茹,邬淑雁,李森龙,等.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11):1715-1716.

[2] 冯慧聪,王 慧.持续提浅谈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高医疗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1,1(16):272.

[3] 张秀萍.浅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4(01):288-288,289.

[4] 杨丽梅,陈小银.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05):602-603.

[5] 车 驰,杜以利.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02):136-13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4.26.02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针对性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