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合同签订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17-09-24杨晶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合同法意愿纠纷

杨晶莹

摘 要:《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中,仍有劳动者因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而造成了劳动纠纷,河南省H企业就是典型案例之一。本文在对其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企业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劳动者个体特征等微观角度发现,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合同签订意愿越强;劳动纠纷对劳动者签订意愿有显著影响;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程度与签订意愿呈现正相关。

关键词:劳动合同 签订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一、引言

近年我国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上升,但劳资关系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流动与劳动纠纷事件在我们周边显而易见,H企业就是典型案例之一。为加快我国劳资关系朝着法制化和契约化的方向发展,了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意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劳动者个体特征的角度出发,利用科学性的方法对H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与选择,也激励着企业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和劳动者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一直是政府及学术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关于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成熟。从企业的利益角度出发,Freyens,Benoit,Oslington和Paul(2007)认为,出于企业成本的考虑,减少劳动雇佣会增加企业资本投入,抑制就业。但是Samuel和Giuseppe(1990)却认为雇佣成本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为雇佣成本在使劳动力减少的同时也会使企业减少对劳动者的解雇。从劳动合同签订类型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Daniel et.al(2004)发现,女性的社会特征使其更愿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Faccini(2013)提出临时性劳动合同的灵活性可以降低失业率,使企业招聘更加合适的劳动者。

国内学术界对我国签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刘林平等(2010)通过调查珠三角的农民工发现,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培训、工龄、对劳动法的认知程度、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规模、产业和从事工种是影响劳动合同签订的显著变量。徐道稳(2011)认为劳动者主观特征即劳动合同的签订意愿和对劳动法的了解程度影响最为显著。孟凡强,吴江(2013)的实证性研究从劳动力市场改革效应、个体特征因素和单位特征因素三个方面考察了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大体上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政策三方面。在本文中,由于河南省H企业劳资纠纷特点从而探讨劳动者个体特征等微观因素,因此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与企业签订劳动意愿越强。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校学习的科目以及知识面也逐渐宽泛,即使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朋友告知等渠道获取法律知识或者援助,因此在找工作时非常注重劳动合同的签订。

假设2:劳动纠纷对劳动合同签订有显著影响。

一般研究认为,与企业发生过劳动纠纷的劳动者大多是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社会群体。这部分群体可能在教育程度上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在有过纠纷经历后更懂得法律的有效性,因此更愿意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更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假设3: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程度和劳动合同签订意愿呈现正相关。

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了解的越全面越深入,则越有利于劳动者采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模型建立与求解

(一)数据来源

上述假设的数据来源于对河南省H企业的问卷调查,H企业是一家主营化肥的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约460人。本次调查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了相关信息,借此以反映该企业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意愿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共发放了4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383份,回收率达到95.75%。

在这部分被调查者中,有196人对就职状况及企业员工规模这一问题的回答符合要求,并且其中有91人已订立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46.4%。由于无所谓态度的就业人员对劳动合同签订多处于消极看法,于是将无所谓态度与不愿意态度的群体作为不具备签订意愿的群体。

(二)模型构建与求解

Logistic回归模型适合用于对二分类变量进行分析,在本研究当中劳动者是否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愿正好属于二分类变量,因此可以按下列方程进行计算:

本文中,因变量为劳动者“是否愿意签订劳动合同”,p为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概率,1-p为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概率,βO 为回归方程常数项,βi 为自变量回归系数,Xi 为自变量取值。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注:***表示模型估计结果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示模型估计结果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示模型估计结果在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四、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由上表可知,纠纷经历、教育水平、对法规的了解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纠纷经历与劳动合同签订意愿显著正相关,且有过纠纷经历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愿性要比没有纠纷经历的劳动者高出0.536倍,这表明有过纠纷经历的劳动者相比于没有过劳动纠纷经历的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更强,更愿意签订劳动合同。

在教育水平影响因素上,以本科为参照因素,学历水平越高的劳动者,其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愿就越高。小学及以下学历比本科的意愿比低0.659倍,初中学历比本科意愿比低0.602倍,高中及专科学历比本科的意愿比低0.221倍。由此可见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与劳动合同签订意愿层层递进,显著正相关。

针对法规了解这一因素,以不了解为参照,从中可以看出了解法规的劳动者比不了解法规的劳动者的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要高出0.475倍。这是因为懂勞动法的劳动者更清楚法规对劳动者的保护作用,因此他们更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一结果也与人们的一般认知相符。

五、结论及讨论

本文从河南省H企业劳动者因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事件为源头,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劳动纠纷、对法规的了解是显著性因素。针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企业应主动提出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针对劳动纠纷事件,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来调解纠纷,因为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更擅长平衡双方的利益,更多的劝说企业让步,降低劳动者的让步程度;针对法规了解程度这一状况,劳动者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深入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内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延园,谢鹏鑫,冯娇娇,王甫希,徐晓世.劳动争议调解会损害劳动者权益吗?——劳动者的让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9):93-101.

[2]孟凡强,吴江.我国劳动力市场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与户籍差异[J].产经评论,2013,(01):125-134.

[3]袁彦平.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合同法意愿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论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关于合同无效制度的法律适用
纠纷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劳动合同法》过于偏重保护劳动者?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