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09-24杜鑫刘立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体育教学大学

杜鑫+刘立

摘要:在当前这种新式教育环境下,伴随我国对教学工作的改革,大学对于体育学科的改革是一件对于体育工作者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但是改革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改革的进行也更不能冒进一蹴而就,需要大学的体育工作者与学校、学生协力配合,逐渐找到一条适应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子出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强健身体素质和健全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推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等大非常重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推进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加快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加大大学体育的教学实践的力度,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必要的措施不断创新与改革大学体育教学实践,转变大学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构建起一套完善、科学、高效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对提高大学学生体能素质、心理素质、价值观及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教育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2.1 注重学习,忽视体育的功能

面对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和家长都赞同应试教育,认为学知识才是最主要的,体育锻炼只是浪费时间,没什么实用。

2.2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材编制和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当前,大多数高校中都存在着体育课程的安排多而不精的情形,表面上乍一看,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散打、游泳等等多种多样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虽然它们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体育项目尚未使学生们真正掌握较好的体育技能,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另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材编制不尽合理,教材内容过于单一、陈旧,主要以竞技体育内容为主,缺乏相应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效。

2.3 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偏低、知识技能不足和体育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跟不上当今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局面,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3 如何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3.1 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合理设置体育课程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必须要合理设置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兼顾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多开设一些各种类型的体育类选修课和基础课,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还要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严格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去修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3.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加娱乐的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太单调,全班参与一个项目。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有些学生喜欢运动量多、紧张刺激的运动项目,而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就喜欢运动量少,娱乐性强的健身效果好的运动项目。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购置多种运动器材,供学生选择,留出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并增设一些娱乐性的内容,如舞蹈、形体艺术等。

3.3 教材建设

现行体育课教材单一,缺乏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体育活动课教材和隐性课教材还是盲点。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的特点、个性,缺少时代感和地方特点,超前意识不强,还没有转变到“以人为本”。应当注意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注重传授体育知识、体育能力培养与体育精神内化的互动性,注重教材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相关性。?

3.4 与时俱进,开展多元化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更应当注重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育,在动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三大转变,即:由传统的讲授型向引导型的转变、由流于形式向臻于实效的转变、由单调乏味向快乐趣味转变。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强化学习,提升自身修养,积极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视野和范围。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在示范动作技能的时候同样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小组互动的教学方式等,增加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高效的学习环境。

3.5 重视体育成绩考核

体育课成绩考核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目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中,既要对教学中应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培养的技术、技能等进行考核,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身体方法,以及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提高的程度等进行综合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和体育兴趣,促进其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的意识。

3.6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培养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高校体育不仅仅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应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主要生活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生活的意识由工作第一,转变为工作、余暇生活并立。体育运动不仅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也是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努力中,持之以恒以至终身从事的运动。高校阶段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体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优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質,不断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元伟. 信息化建设. 2016(02)

[2]当今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J]. 李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33)

[3]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研究[J]. 尹杰.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11)

[4]论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的缺失及对策[J]. 赵洋. 科技信息. 2014(08)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体育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