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本科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措施

2017-09-24张薇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黑龙江省院校

黑龙江省是传统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的高等院校也肩负着培养东北地区的人才的主要使命。在对黑龙江省部分金融财经类院校、专业的调查的基础中,发现大多高校及相关专业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站在高等教育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财经院校或致力于培养金融人才的高校和院系专业,更应该与学生主要流向的用人单位增加沟通和探讨,发挥协同作用,为社会输出合格优质的毕业生,降低用人单位和岗位的在培训成本,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便顺理成章、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黑龙江省本科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问卷和面谈信息汇总的基础上,发现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还突出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高校和学生都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高校普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仍显不够,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调查的学校和已毕业的在职人员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的本科教育重点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不管从课时的分配和其他渠道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方面,多数学校还不能构成德育教育的体系和评价机制,德育教育不被重视的现象尚存。

(二)多数学校没有区分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调查的学校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的开课集中在《职业生涯管理》、《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类课程上,这些课程普遍适用,但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三)职业道德教育观念陈旧、内容落后, 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单一。目前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仍以专门的教师讲授为主,尽管有关院校也试图做了改变,但仍然存在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

(四)承担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院校的职业道德课程教师为专业课教师兼任,稍有专任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师资。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需求,任课教师和承担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没有经历过相关的培训,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清晰,结果也不理想。

二、相关建议与措施

教育者不重视,被教育者必然忽视。针对以上突出存在的问题,结合黑龙江本科院校的特点和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在育人上的协同作用。

( 一 )高等教育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黑龙江省的本科院校类型比较分散,但除了个别的综合性大学外,有专业倾向的职业类大学比例却较高。这类学校把发展的重点大多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设置上,对德育人文类的课程,无论在课时上,还是师资上、资金支持上都无法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得到保证。高校应选拔具有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责任心、掌握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成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师资队伍。学校除了要做好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时保证;还应拨出经费邀请职场成功人士定期向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讲座,用榜样感召学习有时远胜于传统方式的效果。在更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时, 需要培养大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等品质的培养。

( 二 )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了解到, 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于传统课程的建设, 忽略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对教育的深度影响, 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首先,高校必须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挖掘。增加传统文化、人文类的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构建以课程为支撑,以训练为手段的职业素质训练平台,依据职业教育教学论与课程论,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训练课程化,实施教学训练与管理,把职业素质训练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次,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德育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开展教育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测,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基础,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和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调查等方向进行评估,健全职业素质训练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三 )开展多种方法和途径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显示,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于依赖传统的课堂上的理论灌输, 方式方法单一。建议课堂讲授时可以通过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书面分析、集体讨论等方式中穿插案例, 利用体验者的体验来达到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借助别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的生活阅历和生存状态, 有效地诱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增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去用人單位实习,也可以创造条件和模拟环境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职业道德道德,进而进行生涯体验。哈尔滨金融学院已经连续四年开展了跨专业的联合认知实习,每期的跨专业联合认知实习都涉及金融系、会计系、商务英语系和管理系等不同专业的几十个班级千名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系指导教师利用暑期参加了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软件培训,跨专业联合认知实训平台注重通过综合性训练帮助学生由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转化为跨专业的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培养,同时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跨专业联合认知实习依托跨系部实训平台,通过多个核心制造企业、银行、外贸公司的岗位设置,让学生亲身进行角色体验。联合认知实习对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解决财经类院校实习难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仿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的专业训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融入感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

( 四 )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具备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虚心好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等品质和职业道德精神,这是用自身品德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深度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求职方向。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通过课堂授课、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素质素养提高同样很重要。高校应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学习国内外的德育教育培养的先进的方式、方法、教法,去职业道德教育做得好的学校用人单位、企业交流咨询,以反转的思路打开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格局。同时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反馈和学生对专业、对工作、对未来的疑问与困惑 ,有针对性的警醒职业道德教育和人生解惑,坚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大学生今后走入职场的必要条件,强化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协同效应,旨在为黑龙江省金融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的金融人才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张薇,哈尔滨金融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应用等研究。

依托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协同育人机制下的黑龙江省本科院校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GJB1215031)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黑龙江省院校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