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控化学肥料施用减轻环境污染

2017-09-23魏东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污染治理

魏东

摘 要: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部门开始逐渐重视农业上的投入管理技术含量,为了让农作物的亩产量可以得到最大限度提升,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研发出了许多高效的化学肥料,这些化学肥料在增加农作物单产的同时,也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治理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文章针对环境问题出现对化肥的使用进行了意见上的献言,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化学肥料;科学调控;污染治理

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化学肥料的投放虽然在农业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农业发展战略,推行化肥零增长行动等举措治理环境污染,为此,如何调控化学肥料使用量,确保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生态化,是当前农业管理部门应该进行重视的问题。

1 化学肥料施用对土壤产生的污染途径

1.1 土代换土壤胶体上的Ca2+、Mg2

当施用生理酸性化学肥料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浓度迅速提高,,溶液中阳离子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Ca2+、Mg2+发生交换,形成溶解度大的新盐,在多雨地区或多雨季节里,被代换到土壤中溶液中的Ca2+很容易从随水流失,导致Ca2减少,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形成,造成土壤板结硬化,,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

1.2 土代换土壤胶体上的H+、Al3+

使用化学肥料后,土壤容液中新增的阳离子将代换土壤肥胶体上的H+、Al3+到土壤容液中,导致土壤酸化和铝过量。农田环境的改变,给植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

1.3 土壤重金属元素来源

磷肥的主要原料是氟磷灰石[Ca3(PO4)2CaF2],在生产磷肥过程中,磷灰石经粉碎、酸化等过程,会排出大量含氯废气,造成空气污染;长期使用磷肥,会造成土壤中含氟增加,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氟会以CaF2形态沉淀到土壤中造成土污染;在渗透性强的砂质土壤中,一些F-还会经淋洗进入地下水造成水污染;加之磷肥生产所用的磷矿石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多数磷矿石含镉5~100mg/kg,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肥料中。由于镉在土壤中运动性较小,淋失很少,也不会被微生物分解,不断积累地土壤中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

1.4 土壤中氯离子含量增加

当施用含氯素的化肥(例氯化铵和氯化钾以及由这两种肥料组成的复合肥)后。会使土壤中累积大量的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甘薯、马铃薯、甘蔗、甜菜、柑橘、烟草、茶树和葡萄等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如在幼龄茶园氯化钾一次用量达20kg/亩时,新梢内氯离子含量迅速增加,超过临界值而受害凋萎。

1.5 降低土壤自净能力

土壤化学氮肥有些施入土壤后需要转化为铵态氮和硝态氮方可被植物吸收。铵态氮在土壤通气状况下,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氧化形成硝酸盐,使NO3-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自净能力下降。NO3-本身没有毒性,但这些离子可在作物体内积累,被人和动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其可将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生成的红血球变性,血红蛋白不再有携带氧的功能。

为此,长期依赖化肥的增产效果而忽视农家肥料,一是导致土壤养分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粒结构破坏并减少,蓄水保肥能力削弱。蓄水力的削弱导致氮磷等养分向作物根系扩散移动的速率。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反硝化细菌作用强烈,氮素肥料以气态氮的形式损失增多,土壤中残存的硝态氮因难以形成有机氮而发生渗漏,污染地下水。Ca的代换、流失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胶体吸附力减弱导致磷素肥料使用后有效性降低。二是强酸盐肥料的施用导致土壤酸化,肥料用量不断加大。三是盐类物质积累,破坏土壤结构,土壤板结严重。四是抑制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地力,五是肥料投入不仅直接给土壤带来污染源,而且增大了土壤溶液浓度,促进难容性重金属物质溶解,给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2 调控化学肥料合理使用量的应急对策

2.1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我国环保部门曾应用“谁破坏、谁建设”的原则开展环境保护的工作,这一工作理念可延伸到土壤保护中,地方部门要认真制定和积极推行土壤管理制度,让农民重視自己土壤的保护问题,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土壤保护措施,让农民愿意自主的优化土壤肥料使用方法。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2.2 农业生产者的参与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者不愿意花费额外的环境治理成本,最终导致严重的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政府部门要用法律法规的方式约束农业生产者破坏土壤的行为,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人人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2.3 建立推荐施肥新方法

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建立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根据土壤地力和作物需肥特性进行合理补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肥料过量投入给土壤造成污染。补肥过程中一是推行多施有机肥少用化学肥: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自身带肥可增加有效养分含量。而且可改变土壤结构和优化细菌群落,增加土壤硝化螺菌、根瘤菌、微生物等的丰度,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二是强力推广新型肥料:做好肥料利用率高的新型肥料的示范建设,引导劳动者认识和使用新型肥料;同时采取国家政策优惠,增大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及使用量。三是推行化肥深施技术,减少化肥挥发和流失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结束语

通过对化学肥料使用给土壤带来的污染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的信息是想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就必须对化学肥料的使用进行科学调控,农业科技人员应该大面积的普及化学肥料的使用规格与标准,让农业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的情况以及时期来对化学肥料的使用数量、种类进行科学的选择搭配。尽量让这些化学肥料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浪费问题进行彻底根绝。为了让我国农业以可持续的状态向前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管理手段,对这些污染环境的化肥使用进行有效监管,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培养出更多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让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让农业生产可以变得更加高效与科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污染治理
开州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调查研究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困境
试论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工业氧化钼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正阳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状况分析与研究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养殖业负外部性分析及治理
政府规制视角下的企业环境行为仿真研究
工业与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治理研究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