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江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研究

2017-09-23任卫彬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黔江生态旅游优势

任卫彬

黔江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4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长期以来,绿色生态是黔江最大的财富和优势。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到,黔江是山区,工业污染少,生态保存完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经济自然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更深刻的认识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绝不能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只能做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生态优势促成经济发展的路子。

1. 借助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黔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个,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级旅游区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各1个。中国仅有、世界罕见的”深山明珠”、4A级景区小南海地震遗址,曾与梵净山、峨嵋山齐名的武陵山佛道教文化,独具魅力的阿蓬江峡谷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纯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1整合黔江旅游资源,增强生态旅游发展内在动力。针对黔江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做好重点景区景点的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旅游宣传营销、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产品等专题规划,形成一个系统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专项规划,包括旅游主要景区景点建设的区块规划、旅游产品提升扩容的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改善的行业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落实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发展旅游业。在支持形式上,旅游业在享受同等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在规划、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扶持;在政策导向上,坚持政府引导,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形成有利于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推介等促进机制和支持政策,吸引企业尤其是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保护;充分整合各种政策资源,合理使用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旅游产品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

1.2创建黔江生态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精品旅游。黔江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阿蓬江”、“武陵仙山”、“濯水古镇”等旅游品牌,但要把黔江旅游做大做强,必须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既要围绕“生态黔江”开发完善和推出一批在重庆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上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精品吸引市场;又要大力开发市场潜力大、适销对路的“一日游”、“二日游”、“农家乐”等大众化假日旅游产品,以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争取市场。

1.3大力提升黔江生态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媒介宣传推广,提升黔江旅游形象。一是创意旅游项目。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注重创新,强化项目招商,重点策划、推介、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生态旅游项目。二是加快推进黔江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收集、挖掘具有黔江特色的旅游信息,不断丰富和提升网站内涵;三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画册、广告牌等各种传播媒体,加大宣传黔江生态旅游的力度;四是制作和印发宣传资料,组织旅游宣传团队,外出宣传或参加各种旅游促销宣传活动等,不断扩大黔江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五是结合黔江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适时在各景点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诚邀各地新闻媒体、著名文艺工作者、外地游客等参加,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景区知名度。通过构筑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造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运用现代旅游新理念,指导黔江生态旅游的发展。

1.4着力营造黔江生态旅游发展新环境。一是加强民众生态保护教育。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教育。以明确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加强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上,采取邀请生态学专家、旅游专家等举办定期讲座、培训班等。在一般工作人员培训上,坚持就地转化的原则,按生态旅游区的规范要求和生态旅游企业的操作规范进行培训,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三是加强对黔江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切实抓好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市场管理、旅游星级饭店和景区(点)管理工作,促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宗旨,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旅游交通、卫生、食品、消防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工作。

2.立足生态优势,推進现代农业

2.1 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农业。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是农业经济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一是依托生态优势确立主导特色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黔江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优越,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最佳地域。黔江立足生态优势,重点扶持发展了蚕桑、生猪、烤烟三大特色生态农业。二是巩固生态优势强化城乡环境整治。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三是放大生态优势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宣传发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造林热情,使广大林农“愿造林”。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扶持力度,使广大林农“大造林”。致力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封山与育林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着力打造黔江林业支柱产业。

2.2围绕乡村旅游,打造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绿色朝阳特色产业。一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与城市旅游、城镇发展、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注重游客参与性,满足游客求变、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需求。二是以特色基地为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源头,是观光旅游壮大发展的重要基础。立足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采摘、增智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三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农业观光园区既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展示观光农业的有效载体。要利用当地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开展种、养、购、食、游、做、住等园区经营形式,积极完善园区市场供应、示范推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宣传、培训教育功能。

3. 围绕黔江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型工业。

工业是强区富民的关键。积极引进一批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产业。同时,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有选择性的发展税收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投资强度,出台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发展品牌经济,做优传统品牌,争创特色品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使全区经济向实现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转变。坚决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鼓励、引导企业围绕提升技术水平、保护环境、保障安全、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促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黔江生态旅游优势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矮的优势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画与话
黔江精神探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