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于都黄沙矿区找矿增储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法措施探讨

2017-09-23刘桥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刘桥来

摘 要:保有资源储量是矿山的生命。因此,在保障产能的前提下,延长矿山寿命的途径有二:一是找矿增储;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本文分析了黄沙下一阶段找矿增储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法措施,认为主要通过强化找矿意识,优化勘探方法手段,以及深化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提高找矿勘探效果,达到增储之目的;主要通过强化生产管理和优化采、选工艺等方法措施,提高采选回收率。

关键词:黄沙矿区 保障产能 找矿增储 合理开发利用

1、矿床地质特征

黄沙矿区岩浆岩发育,燕山期多次酸性岩浆侵入构成了隐伏的黄沙复式花岗岩体。冯志文等(1989)[6]根据复式岩体内部不同产状岩体的穿插关系, 将其划分五期( γ5 2A-γ5 2E),与脉钨成矿有关的主要是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γ5 2B)和细粒似斑状锂白云母花岗岩(γ5 2C)。黄沙隐伏花岗岩体顶部侵位于寒武系变质砂岩夹板岩中,后者成为脉状钨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矿区褶皱构造简单,断裂构造复杂,横贯全区的F3B高角度平移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东盘南移并下降百余米,使矿脉和花岗岩墙受到明显的错动、变形和搓碎, 断层两侧隐伏花岗岩顶面标高相差150m左右。

本区大部分矿脉以赋存在变质岩中为主,部分矿脉下延深入隐伏花岗岩内,如芭蕉坑组、北组、中组、樟木林组等;少部分矿脉只发育在变质岩中,而不进入花岗岩,如北组及南组的部分矿脉;内带盲脉组则只赋存在隐伏花岗岩内。矿脉在花岗岩中延深一般100~150米,最深达300米。

2、矿山找矿增储的方法措施

根据近年来生产勘探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下一步找矿增储的方法措施总结如下:

(1)要强化找矿意识,优化探矿手段、提高探矿效果。在进行生产探矿的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论,利用地质水平钻,对矿区深、边部地质不清区域,采用钻探先行对矿(化)体进行控制,查明其工业矿化下限及矿体赋存规律,以指导坑探施工。

(2)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不漏掉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如十二中段副V229矿脉延深十三中段假缺失部分,在十三中段芭脉组170线至172线间副V229,因断层节理发育错失,原(2002年)坑探工程未揭露该矿体,后经过该区域地质情况系统分析推断出断层EW部矿体错距25米,在原372N重新开拓工程于2012年下半年揭露了副V229矿体赋存情况,规避了开盲中段的风险)。对首采地段主矿体上下盘具有工业价值的小矿体应一并勘探,以便同时开采。

(3)进一步加强矿区深部的探边摸底扫盲工作:①在深部中段,F3B断层以东芭组以南区域。基本上为花岗岩区域,从目前情况来看,其探矿效果较为理想。在最近几年乃至今后,黄沙矿区大部分的新增储量,将在这一区域,也是我们下一步的找矿重点。②F3B断层以东北组以北区域,是细脉带矿脉在花岗岩区的向下延伸,其矿脉聚集较大,如15中段V352、V353、V354、V358、V380矿脉在317线320线揭露矿化良好,据53520井揭露V352在倾向延深上有增厚变富的趋势,为下部中段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③3111W163-155线以南区域V706、V709、芭组173线V105以南区域V104、V102(为水平钻成果);以及2111W~153线与樟木林组之间500米区域,此区域揭露V338、V365,V365于307线始往西追溯至301线,计300米长,V338于307线至302线,计250米。V365往北200米为樟木林脉组,往南136米为V338,至芭组V111为300米,这一区域我们将充分利用好V338、V365沿脉工程巷,再加密网度,布置钻探、穿脉探矿,以消除此盲区,也是下一步及深部中段找矿的切入点。

3、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方法措施

通过井下生产勘探对矿体的产状、形状及其变化规律基本查清。针对矿体产状、形态复杂多变等特点,为充分利用资源,公司分管安全生产总经理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探讨、研究,对不同的矿体(块)制订出不同回采方案,经过对比、优选从中选出最合理的回采方案,再进行设计实施。具体实施方案简要如下。

浅孔留矿中段接力方法(简称小采):对于产状变化较大,形态较为复杂,脉幅小于3米的矿体选择该采矿方法。该方法优点是尽可能多收资源,提高采矿回采率,降低损失。缺点是采准工程量大,增加了成本。

中深孔有底柱阶段崩落法(简称大采):对于形态较为规整,脉幅大于3米,围岩结构较稳固的矿体采用该方法。该方法优点是:工作比较安全,操作全部在平巷进行,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材料消耗少,采矿成本低;回采强度大,可以单步骤连续回采;存窿矿量大,有利于矿山生产出矿要求,实现连续生产出矿;综合劳动率高;能够充分回收资源,尤其是对较高品位的矿块。缺点是:矿块贫化率高,一般在12%左右,放矿要求严格;矿石大块多,二次破碎量大。

浅孔留矿与中深孔结合方法:“五层楼”脉带型的矿体呈上宽下窄的特征,现采至11-14中段,已处于大脉、单一大脉、细脉混合出现地段,矿体形态复杂多变,采矿边界控制难度大,很多矿块出现上宽下窄的情况,该类型矿块上部多为大采,而且大采矿房已经用中深孔崩落完毕,底部结构中的电耙层、平巷层的底部结构仍未回收,为充分回收资源,下阶段小采采至矿体“上宽”(上部大于3米)层面时利用中深孔与上阶段底部结构中的电耙层、平巷层一同回收。因为中深孔崩落的矿石块度大,小采放矿斗难以达到出矿要求,就在小采采场下盘布置电耙层出矿。实例有:211157、311155采场等。地压严重活动区的浅孔留矿与中深孔结合实例:3170~3168线由N往S50米区域,分别有V229、V111、副V229、V112A穿插交汇,且断层节理特别发育。V111仅剩本中段底部结构中的电耙层、平巷层的底部结构未回收,以上矿房已采用中深孔(大采)回收完毕,V229、副V229、V112A十二中段以上均已采用淺孔留矿法回收完毕,大面积的采矿空区及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此区域为地压严重活动区,紧邻V111S面的副V229因为巷道倒落严重,不能做到安全回收已放弃。

4、结语

保有资源储量是矿山的生命,延长矿山寿命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找矿增储,增加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保障产能的前提下减少资源储量消耗。因此,这既是勘探及采、选工艺技术的问题,也是生产管理的问题。只有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及公司各级领导和谐融洽的管理氛围中,群策群力,在严格遵循科学及行业有关刚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提高,保持细致、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扬长避短,本矿床的探边、摸底和矿区外围的找矿、探矿工作会更趋科学合理,以达到多找矿、找好矿而降低探矿成本,减少矿产损失、贫化,从而实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企业、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之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