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爆炸狂潮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9-23汪臻张周宇范佳佳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汪臻+张周宇+范佳佳

摘 要:随着数字浪潮的日益深化,信息的传达与传播处于不断变化中,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形式越来越复杂,信息爆炸狂潮席卷全球,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降低,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巨大。研究了泛媒体时代本身,分析了信息爆炸狂潮的现状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站在媒体和大众的双向角度,简要阐述了如何在泛媒体时代下传播和攫取真实有效信息的对策研究,构建清朗媒体网络。

关键词:泛媒体;信息爆炸;对策研究;清朗媒体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digital wave,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is constantly changing,communication channels,communication subject,communication mode is more complex,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craze sweeping the globe,reduc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will bring huge impact on society.This article from the pan media era of the social problems,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and frenzy caused by standing on the point of both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briefly ex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spread and grab the real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in the pan media era,the media 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Pan media,information explosion,Counterneadure research,Clear media.

1 泛媒体

1.1定义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极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通过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获取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传播所依附的即是随处可见的媒体,所谓泛媒体,是指除了在历史的变更和发展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的传统媒体之外的媒体,也就是周边的媒体,例如企业内部的报纸刊物,公司内部的网站信息甚至是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网络公众平台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媒体,为了满足人们传播信息的诉求,各式各样的媒体日渐崛起,于是泛媒体时代随之到来。

1.2表现

泛媒体,主要表现在自身形态上的宽泛。首先,表现在形式广泛上,新媒体从早期的图文开始发展,而后拓展到音频、短视频,再到如今红极一时的视频直播,这些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其次,结合领域广泛。和互联网相互结合成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搭载了越来越多的载体和支撑,新媒体结合大数据,做舆论与时情的分析,新媒体结合人工智能等,而这些新型的媒体方式也逐渐被大众所熟悉,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再者,发展到如今,其实媒体承载的平台也十分广泛。从微博,微信两大主流平台,到现在的新闻客户端、工具平台、各式社会论坛和贴吧,再到近现代兴起的电商行业等,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最后,内容广泛。流量即代表着生意,获取流量即获取到金钱,这一价值观继而导致争取流量已经成为某些媒体人发布新闻的第一目标。

2 泛媒体时代下的影响

2.1信息爆炸狂潮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不断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每天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信息,信息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几乎以指数的形式增长。信息爆炸的来袭让我们茫然失措,各种信息如泥沙般宣泄而下,而在海量的信息中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垃圾信息所吞没,而普通的手中在面对庞杂的信息群体是往往会失去了反应能力,无法精确地捕获有利信息,极端地,信息爆炸狂潮反而造成了一种相对的信息匮乏。

在媒体时代下很多人都可以发布文章,这些信息中很多中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在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时,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实际上是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这时候那么多“观点”先行的文章进入他们的视野和大脑,只会让自己先入为主,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搜集信息作为思考的推动者真的可取吗?把思考和学习融合在一起,便思考边学习还是先学习后思考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2虚假新闻泛滥成灾

在当今的时代下,各种新闻真假掺半。换句话说,也就是信息垃圾越来越多。二零一五年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在会上表示,新闻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泛媒体的狂欢,求真不再是媒体工作者第一工作要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质量急速下降,造假蔚然成风。为了制造舆论噱头,每年都会有一些为了吸引网友而夸大的新闻事实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甚至完全扭曲了真相的新闻。似乎为了博取关注,完全不在意新闻的真实性,未经求证便将消息添油加醋的发了出来,热度慢慢演变成了王道。

在2016年春节期间,有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经微信、微博转发和传播,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后来有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实地进行调查,想要还原事情真相,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文中描繪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辽宁省委宣传部后来也确证此文完全为虚构杜撰。其实,类似于这种假新闻还有很多,从“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到“罗尔事件”以及“大妈碰瓷玩具车”和“北京学区房每平米46万?”等等,新闻真实性的反转总是如影随形。这些新闻源往往来自社交媒体,而其中,微博、微信、各种自媒体平台则成为了主力,而自媒体平台所带来的影响力更是惊人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网爆”这个词似乎成了很多新媒体转发时必不可少的事。新闻和信息的真实性在自媒体的快速传播中逐渐被人们忽视,但这“网爆”最原始的出处又在哪?有没有人转发传播之前去新闻现场采访或者实地考察呢,又或者对新闻中的图片、信息、出处审慎考核一遍?在眼球经济时代,这些媒体人在乎的更多是否有更多的读者,怎样能赢得更多的点击量,怎样得到更多的关注,事件越离奇越好,而不是事实的真相。

2.3泛媒体时代过于娱乐化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示了不受控制的泛娱乐化的最终结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小时候总会有大人问我们以后想做什么?很多人都会说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医生。现在问孩子,他们的回答是当明星,演员,歌手,网红。这就是精神文化精神的枯萎,人们内心所想要追逐的是大多是光鲜亮丽的外表。泛媒体时代下,媒体人总是什么能够吸引人就去报道,而不是去引导社会的关注点。

这几年娱乐圈的发展绽放异彩,明星的一部作品的片酬可能就是科研工作者一年的工资。有些不是明星的人想方设法出名。有人因为整容事件以及在微博夸张炫富而不断走红网络,还参与综艺节目的录制,走进公众视线。在机场蹲点集邮明星合照的疯狂粉丝也能爆红。这种充满负能量的走红,难道不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吗?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还不如明星的婚礼的关注度高。杨振宁教授放弃外国国籍回国,本是应该高兴的事,但有人拿他的婚姻做文章。这么奇怪的关注点,但居然还有很多人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泛媒体时代的泛娱乐化,已经慢慢渗入我们的生活。如果这种不良的影响持续下去,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1]

3 媒体和大众的双向选择,构建清朗传播网络

3.1传播真实消息 做良心媒体[2]

在利益和欲望面前,人往往会选择低头,遗忘自己原本的初心和责任。而媒体作为这个时代社会价值观走向的重要引导人,尽管身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仍然不能抛弃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这个行业的良知,成为一个媒体人,是一个选择,更是一份责任。

在信息爆炸的泛媒体时代下,数字化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主流媒体,微博等自媒体成为大众收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新闻机构以及工作者更应该提高自身职业修养,做有公信力的媒体。报道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还原事件本身的样貌,追寻事件的源头,挖掘出新闻背后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才是一个媒体人应该做的,而不是一昧地受金钱利益的熏心,为了所谓的热点热度,抛弃事件的真实性,随意捏造新闻,影响大众的基本判断,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造成社会风气的混乱,使大众在不真实的信心中迷失方向。

3.2保持清醒头脑 做理智受众

在如今的泛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我们手握手机紙笔电脑等媒介,我们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我们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信息交换,文化传播以及思想碰撞都在以一个飞速的状态进行着,我们开始需要面对的是,虚假消息越来越多,垃圾新闻层出不穷的社会状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求作为受众的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懂得从信息狂潮中攫取出自己所需要的真实可信的信息,不随意跟风,不盲目被新闻左右,不做虚假新闻的传播者,不助长造假之风。因为只有大众摆明了态度,作为接收者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可靠的新闻,我们坚决抵制虚假消息,才能促使媒体工作者认真审视他们的工作,杜绝泛滥成灾的假热点,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新闻。

3.3汇聚法律能量 做有力监督

有关机构应该完善法律制度,规范媒体工作者的日常行为,包括对自媒体运营者和网络平台地监督,提升职业道德。新闻法制更应当建立在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和"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即为人民服务,为思想和道德服务。只要传播的渠道和内容是真实的,准确的,积极向上的,那就是在为整个社会服务。

我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真实性以及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不应发表煽动言论,更不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3]

法律与媒体是相辅相成的,媒体使法律的效力被人们所见,使得公众对法律有所信赖和支持,同时也使得公共具有对社会事件的知情权,同样地,法律也规范着媒体的行为法则,汇聚法律正能量,有力地对媒体起到监督作用,严厉打击非法媒体运营商。只有法律,媒体工作者,以及大众都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真正打压虚假消息,构建清朗媒体平台。

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时代,社会的和平安定与繁荣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合作,相信我们都在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着。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 邵培仁.泛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更要严守职业底线[J].中国新通信.2015-08-20

[3] 郑福汉.“全民记者”时代的媒体责任[J].青年记者.2012-08-10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78264)

作者简介:

汪臻, 张周宇,范佳佳,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在读。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