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分析

2017-09-23王斌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革兰感染率病原菌

王斌

摘 要:目的 分析透析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了2011年5月-2016年3月接受血液透析的324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部位分布、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种类等。结果 324例血液透析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6.05%;感染部位以导管、肺部为主,分别占32.7%和23.1%,其次依次为尿路、腹膜炎、肠道、皮肤;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47.7%,革兰阳性菌15株占34.1%,真菌8株占18.2%;年龄>60岁、静脉置导管、血红蛋白≤90g/L、血清白蛋白<30g/L、伴有糖尿病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論 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对此需要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医院感染;

特点分析

血液透析是肾衰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但治疗过程中, 因长时间进行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加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 容易引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本研究对5 2例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 部位以及病原菌分布等, 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 0 1 1 年 5 月 -2 0 1 6 年 3 月行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5 2 例,其中男3 1例, 女2 1例;年龄1 3~7 8岁, 平均(

5 4. 3±2. 7 ) 岁。

1. 2 标本检测 采集患者痰液或咽喉分泌物作为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统计分析致病菌的种类及分布特点。

1. 3 影响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 性别、原发疾病、 感染部位以及中心置管方式、 实验室结果等临床资料。

1. 4 治疗措施

1. 4. 1 肺部感染的防治 透析治疗时适当加强超滤, 减少容量负荷, 对于呼吸装置每天更换, 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概率 。对发生感染的患者, 护理人员及时上报主治医师进行检查,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1. 4. 2 血管通路感染的防治 透析过程中重点做好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住院期间密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感染迹象, 当出现感染时及时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更换污染敷料,如果患者出现畏寒、 高热, 血培养呈现阳性时暂时拔管, 血管通路局部已经形成脓肿的切开引流, 采集局部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 4. 3 肠道感染及腹膜炎的防治 出现感染后采集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进而选取抗菌药物进行控制。对于腹膜炎患者要及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合并腹水患者加强透析超滤来减少腹水。

1. 4. 4 尿路感染的防治 患者注意日常生活的卫生, 避免盲目的设置导尿管, 保证尿路的冲刷作用,出现感染的患者采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1. 4. 5 皮肤感染的防治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更换体位, 避免出现局部皮肤因长期受压而出现褥疮, 皮肤出现破损且发生感染使用药物并进行理疗,实现创面的有效愈合。

1. 5 诊断标准 参照2 0 0 1年1月原卫生部颁布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进行医院感染判定。

1. 6 统计分析 采用S P S S 1 6.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 <0.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医院感染情况 3 2 4例血液透析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 5 2例, 感染率为 1 6. 0 5% 。感染部位以中心静脉置管、肺部为主, 5 2 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 4 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住院时间7~1 7d, 平均疗程(1 6. 3±1 2. 5 ) d , 好转4 9例, 死亡3例。

3 讨 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 0 1 1年5月-2 0 1 6年3月医院透析室5 2例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感染部位以中心静脉置管(临时、长期)肺部为主, 分别占3 2. 7%和2 3. 1% , 其次依次为尿路、 腹膜炎、 肠道、 皮 肤, 分别 占 1 5. 3% 、 1 3. 5% 、 9. 6% 和5. 7% 。共分离出病原菌4 4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2 1株占4 7. 7% , 革兰阳性菌1 5株占3 4. 1% , 真菌8株占1 8. 2% , 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雷伯菌属、 流感嗜血菌、 链球菌属。临床研究认为, 肺部感染与透析不充分有关, 其造成患者出现反复肺水肿和免疫功能的减退;泌尿道感染患者因透析期间尿量明显减少, 从而使尿路冲洗作用减弱, 这是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感染一般以糖尿病及女性患者为主;血管通路感染则主要与穿刺、 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以及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密切相关;肠道感染患者因营养不良、 饮食不当及肠道黏膜水肿等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医院感染风险增加;腹膜炎患者在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情况下易出现感染;皮肤感染的诱因一般为长期卧床、 不注意卫生、 营养不良、 抵抗力低下等, 同时因为患者临床长期治疗, 在虚弱、 贫血等状态下导致皮肤无光泽、 色素沉淀、 干燥等 龄、 血管硬化、 钙化等因素往往自体动静脉內瘘建立困难, 相对于非老年、 非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 导管留置时间长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高。留置时间 <2周者, 感染率仅为5. 7 1% , 而导管留置时间>2周者, C R B S I的发生率达1 2. 1 5%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管留置时间越长, 细菌定植率越高;部分患者卫生条件差, 置管时间长者反复发生导管出口处皮肤感染, 未及时处理发展为血流感染。本组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置管感染风险高于颈内静脉置管其原因与腹股沟及会阴部位潮湿, 尿粪污染的机会较多, 管口受到污染的机会较多。另外, 股静脉置管透析中血流量往往较差, 需要尿激酶封管及一次透析过程中反复多次的操作增加了细菌经导管口侵入的机会。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高, 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 而高龄、 原发病为糖尿病者、 导管留置时间长、 股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 C R B S I 的危险因素。预防导管感染应从多方面着手: 科室管理者应树立医院感染管理理念, 重视血透室的环境管理, 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加强患者卫生宣教, 加强对护工的培训、 监督;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从而减少 C R B -S I的发生;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透析前宣教, 尽量避免中心静脉置管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革兰感染率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