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地域建筑创作与建筑形象

2017-09-23余东博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建筑创作村寨民居

摘 要:建筑的历史,是建筑生产、发展、成熟、变化的过程。建筑在发展的同时,寻求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相融合,遵循地区生态,建筑设计将地域资源当作建筑创作的源泉,并不断更新其内涵以响应社会对建筑的要求,确立一种积极开放的新地区主义建筑观。本文主要探讨了贵州地区的建筑创作和建筑形象。

关键词:贵州;地域文化;建筑;特色

引言

民居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建筑要求必须适应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传统民居建筑中,像南方的依山伴水,北方的地區气候偏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使得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

1 建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地域建筑的特色是在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从建筑的外形到建筑的内部,都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各个方面。优秀而又充满当地特色的建筑作品能够从各个层面体现出当地群众的生活信仰。好的建筑作品能够赋予建筑环境不同的内涵,并且渲染出特定情况下的环境氛围,表现出地域的精神。建筑设计必须充分的考虑地域性和历史性。建筑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深入地分析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特点,要从外形、习惯、空间和材料上,令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特有的民俗精神可以延续和传承下去。

贵州的水族村寨的布局有着其鲜明的地域特点。水族村寨一般选择在平坝建村,或在半山腰台地建村,少数在山顶建村。村寨的规模大小不等,一般有十几户、几十户,少者只有几户,多者达上百户。水族是农耕民族,村寨大小要根据耕地面积而定,耕地集中面积大,则村寨大,耕地分散面积小,则村寨小。老寨大而新寨小。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村寨,都要有下列四个有利条件才可作为选择盖屋建寨的场所:一是容易获得水源的地方,二是有建筑房屋的竹、木等材料的处所,三是靠近耕地的地方,以便耕种,四是野兽出没较少的地方。

水族民居的底层作为饲养牲畜、家畜、家务劳作、存放家具什物之用。有牛猪圈、鸡笼、灶房、碓等。

2 地域建筑创作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

2.1 建筑与气候

世界各地的民居俱不相同,都是在人类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化而来的。那些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下的传统民居无一不表现出其特有的智慧。

贵州是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纬度偏低,所以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温暖舒适,加上山地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茂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2.2 建筑与地形、地貌

建筑的空间和形态与自然地理的风景特质保持着直接或象征性的联系。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当地建筑的布局、传统技术与构造以及外观形象。建筑设计不能阻隔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场所应相互渗透,使人们强烈感受到建筑深深根植于自然所获得的某种生命力。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多水,一直以来都比较落后与封闭,山区仍然保留着不少至今不被世人所知的村落。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逐渐被开发出来,而这些村落的房屋形态也以一种崭新的民居形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如图2所示。

2.3 建筑材料与地方特色

地域的材料和气候原因是形成地域之间不同的建筑特色的两个主要因素,材料和气候原因对建筑的风格和形式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筑的艺术主要表现为形体和空间的巧妙组合,整体和局部之前良好的比例关系,色彩和质感的妥善处理来获得。

因此,无论是建筑整体还是局部的处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筑材料的运用都是最主要的手段和表达方式。

3 地域建筑与技术的关系

从民居建筑的技术手段方面来看,地域的建筑应该利用唯物辩证观的观点来对待。传统的建筑物中大部分材料是来自大自然,像最早的竹屋、木屋到后来用石头、土等建筑材料等等。建筑的外形特征、空间构造和建筑材料的使用无一不受到经济水平和建筑水平的影响。建筑技术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了建筑的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

4.1 “传统文化元素”新诠释

地域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它提供一种观念,贵州民居有一种格局,就是南方山区典型的穿斗结构及吊脚楼形式。一般建筑都是三层,底层是喂牲口的地方,二层是人居住的,三层是粮食及杂物堆放处,每家都有一个能眺望外景的出挑大阳台,设美人靠,屋顶形式很有特色。一边山坪面是一般的悬山,另一边则是歇山做法。也有的没有这一间,而是简单的加一间偏屋,一般加的这一间都作为灶房用。有大阳台的那间屋叫堂屋,是全家的中心。出挑部分的地面用木板,另一半落在地面上的用当地的石板,中间有地灶,是全家人取暖聊天的地方。贵州山区的村民在冬天几乎不干农活,整个冬天就是围在这种地灶边烤土豆、烤红薯、嗑瓜子,享受一年中难得的轻闲,谈过去的一年收入如何,谈东家道西家,畅想明年的收成比今年好。

4.2 “地域建筑”的延续和发展

地域性建筑创造应该反映历史与时代特征。建筑的物质形式是某种社会形态、经济、技术、文化的直观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理想,地域性建筑功能形式、风格以及空间秩序无不打上了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按照产业基础好的先行,沿207省道和主要县道先行,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先行的原则,开展‘黔北民居创建活动”。

地域性建筑的创造,首先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尊重地域自然地形的特征,尽量避免对于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具有地域特征空间模式;合理利用材料和资源,提倡研究、使用地域性建筑材料,注重继承和保护与此相应的建造技术和传统。

阳春三月,走进诗乡绥阳,一条条连户水泥路在油菜花中阡陌交错,一幢幢“黔北民居”建筑风格的新房依山而建掩映在树丛竹林中。

5 结语

纵观历史,在经过了百年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贯彻了坚持理性和功能主义的本质精神,加上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坚持与时俱进,对于国际教条化的设计原则和刻板、单调的建筑面貌进行发展和创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风格,建筑创作也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稳定。

作者简介:

余东博,身份证号码:41130219890406051X

猜你喜欢

建筑创作村寨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
特色村寨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奇趣民居
简析建筑创作与文化认同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