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中的问题探讨

2017-09-23闫正明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

摘要:随着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必要研究施工图中的相关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在探讨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常见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提升对策。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问题探讨

1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基本组成

1.1 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阶段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是建筑方案的宏观定性。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是各专业对方案的宏观定性。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主要阶段,是各专业对工程实施的具体量化。

1.2 建筑施工图表达

建筑施工图表达主要分两个部分:文字部分和图形部分文字部分:封面与目录、结构设计说明、荷载分布表、钢筋锚固长度表、结构计算书。图形部分:结构平面图、梁、柱平法施工图、大样详图。

2 结构计算或设计方法

2.1 结构自振周期未折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010第4.3.16条规定,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此条为强制性条文。但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此折减系数,造成违反强制性条文。多、高层建筑结构内力、位移计算分析时,只考虑了主要结构构件(梁、剪力墙、柱、支撑等)的刚度,而没有考虑非承重构件的结构刚度,因而计算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长,按这一周期计算的地震力偏小。因此,《高规》规定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对结构的影响,对计算的自振周期予以折减。不同结构体系周期折减系数可按《高规》4.3.17条取值。

2.2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值不合理

抗震设计的连梁由于其跨高比小,刚度大,常作为主要的抗震耗能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有时甚至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连梁两端的变位差较大,使连梁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刚度退化严重,而连梁刚度的退化加大了剪力墙的负担,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010第5.2.1条条文说明规定,可考虑在不影响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允许其适当开裂(降低连梁刚度)而把内力转移到剪力墙上。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有些设计人员不考虑非抗震区还是抗震区,也不考虑设防烈度高低,为了连梁设计不超筋,不区别对待,均取用小值,如0.5,这样取值是不合理的。规范条文明确指出,如果连梁的跨高比较大,重力作用效应比水平风或地震作用效应更为明显时,此时应慎重考虑连梁的刚度折减问题,必要时可不进行连梁刚度折减,以控制正常使用阶段梁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并且新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仅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可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如重力荷载、风荷载作用效应计算不宜考虑连梁刚度折减。

2.3 楼板计算假定应用范围不清楚

有些设计人员对“强制刚性楼板假”和“非強制刚性楼板假”的应用范围不是很清楚,现归纳如下;

(一)对整体结构进行规则性判别、结构体系判别等其他整体指标判别时,应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主要计算项目有:层间位移角计算、扭转位移比计算、周期比计算、结构底部倾覆力矩比计算、结构的剪重比计算、结构的刚重比计算等。

(二)对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计算时,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构除外,程序计算时,取消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的勾选)。主要计算的项目是:梁、板、柱、剪力墙等构件的设计计算。

3 建筑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

3.1 设计施工图问题

在一些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中,对设计规范的改动没有及时更新。不清楚工程概况、设计规模及范围,没有准确判断建筑规模、工程设计等级、建筑高度等,不清楚抗震等级,场地类别,环境类别等。节点设计中,要清楚表达线条、配筋锚固及其他构架做法等。

3.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概念不清

即使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正确,但在结构计算上是否需提高一度的判断经常会出现失误。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建筑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来进行计算,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时,应提高一度设计。

3.3 图纸上不注明设计时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地震分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两者都对地震作用计算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同时还应根据建筑场地类别的不同来设计相应的“设计特征周期”,同步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3.4 未注明基坑回填土的夯实要求。

在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往往由于未正确注明基坑回填土的夯实要求,最后造成了地面开裂。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明确指出高于基础底面标高必须进行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这样就保证了回填土的密实度,避免地面开裂。

4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提升对策

4.1 设计单位的主要改进

设计单位各专业之间应密切联系,结合工程施工技术实际条件和现场地质状况,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现行设计规范、法规、图集进行设计。遵守国家规范强制性条文。建立内部严格的质量责任体系,杜绝私自转包主体工程设计业务和越级承包设计业务,减少后期因变更引起的增加工程量、增加费用等现象。设计单位内部应对图纸严格把关,做好阶段性、专业性的审查,本专业没有通过审查的不能进入下一专业的设计。

4.2 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

施工图审查部门应严格按照现行规范、图集、强制性条文等内容进行审查,审查人、设计单位、建设方站在各自的角度,对规范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审查人员应吃透规范的实质,公正有据、宽严有度、对于设计中的疏忽与遗漏应与设计人员采取补救措施,对有意违犯或钻规范空子的情况应促其改正,避免因疏忽等导致审查漏洞。

参建各方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须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交底和技术答疑,将设计的漏洞、错误、违规等一系列问题尽可能解决在开工之前,特别是施工单位作为建设单位的合作方之一,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体,阅读设计图纸最仔细、人员最多、时间最长。所以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要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团队,集中对建设项目进行充分分析,充分熟悉图纸内容并严格核对图纸工程量,积极参与现场堪踏,发现问题,及时通过建设方联系设计单位沟通解决;并结合本单位技术、设备实力来投标报价,中标后应密切联系设计单位,尽量减少合理的变更,避免不必要的变更。

4.3 设计人员的主要改进

要养成做设计前熟知规范的习惯,此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任何一个设计在正式开始前设计师都应当熟知相关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设计前要找到相关的规范资料,做到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了解清晰,对建筑的消防安全理解透彻,准确把握设计的总体大局,确保图纸不出功能上和安全上的大问题。

5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中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以及常见问题都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与应对策略,以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勇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76-82.

[2] 周辉.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4):103-105.

[3] 杨月呈,王刚强.建筑施工图中常见问题之看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231-233.

作者简介:闫正明,身份证号码:32010419860105121X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