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新阶段

2017-09-23张希贤

前线 2017年8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和“强起来”这一时代主题。这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阶段; 强起来; 理论创新

[中国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919(2017)08-000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 “7·26”重要讲话,是一篇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是指导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判断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领导与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位”判断中,列宁对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的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19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共同胜利,至少在西欧几国先胜利。1915年前后,列宁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判断,认为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在西欧先胜利的条件和历史机遇已经过去了。列宁在对资本主义发展和俄国革命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和论述了资本主义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1的新论断和新特征。在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会在帝国主义发展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先突破,“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2。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引导俄国共产党按“帝国主义新阶段”进行新部署,很快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位”判断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发展发生第一个重大影响的是1938年秋冬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对“新阶段”的判断。是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中国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第二阶段“战略相持”;第三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1。当1938年10月日军攻克武汉和广州之际,毛泽东同志以理论家、战略家的政治视野,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日美苏德国际形势变化,依据中日战争形势变化,依据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变化,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国抗日战争正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判断,作出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建立在“中国抗日战争正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阶段特征和逻辑起点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中央科学部署与认真推进了全党同志的六年大学习(1939~1945年),几十万干部进入几十所干部学校学习,全党开展了前后历时两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四年时间的高级干部研究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学习,党在19个根据地发展起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新阶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位”判断中,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没有结合中国国情,结果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重大挫折。是“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使中国共产党回到了科学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一路乘风破浪。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高屋建瓴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长期以来,人们深陷“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认识误区,这一理论创新,其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给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政治历史影响,推动中国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依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国家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发展趋势,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依据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近16万亿元、税收收入13万亿元等经济实力和其他几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作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的十九大决策中国发展大业的理论基础,是全党全国人民深入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新起点。

国家“强起来”新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即中华民族“强起来”已经到来,这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既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致力于解决的三个时代主题。

近代以来,凝聚中国人民奋斗意志和力量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和思想基础是“站起来”。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中国人民就进入了近代反對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百年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为“站起来”,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起、越陷越深的屈辱。只有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制定了如何“站起来”的科学纲领,动员和组织起全民族参与的伟大的人民战争,国家才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站起来”。“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百年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和共同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让国家和人民“富起来”,是党和人民第二个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思想基础。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站立起来了,并日益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国家和民族如何实现“富起来”,就逐步成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思想基础。对如何“富起来”,我们党采取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经历30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和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富起来”奠定制度基础和国家经济基础。第二步,用42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起来”。“富起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强起来”,是今天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新起点。不平衡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种不平衡既有各阶层人群收入差距的不平衡,也有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广大东部地区和一部分中西部地区已经到了向“强起来”进军的起点,一部分东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一部分困难群众则处于国家民政兜底保障范围。依据我国今天发展现状,不能等到建党一百年再提出“强起来”历史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依据马克思主义战略观,提前四年提出“强起来”时代命题,给已经具备“强起来”条件的地方,率先吹响向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进军的奋斗号角。同时,也把解决人群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扶贫攻坚问题,带到新的发展环境中用“强起来”的新手段去解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解决中国问题的一种战略进攻,是马克思主义战略学的新发展。“强起来”,是新的时代主题和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后,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的理论,要围绕“强起来”进行理论创新、理论突破和理论飞跃。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要以“强起来”为主旋律,创造国家强大起来的新辉煌,谱写国家强大起来的新篇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11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为“站起来”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不屈不挠的奋斗篇章,探索实施了各种社会革命理论。中华民族为“站起来”而奋斗的110年,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上百年时间里为“站起来”英勇奋斗的实践结晶、文化结晶、历史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百年革命斗争的理论风采、实践风采。

从1949年到1979年,是中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30年,是穷则思变、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为“富起来”积攒“家底”的30年。改革开放后,党在过去奋斗的基础上,提出了“富起来”的时代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如何“富起来”的伟大探索。党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1。“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3。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具体途径是先富带后富,推动国家从东部到中部和西部地区,波浪式发展起来。到2016年年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理论探索“富起来”、实践探索“富起来”、党领导人民“富起来”、文化撰写“富起来”的历史阶段基本结束。

从2017年开始,全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要从“富起来”转到“强起来”的轨道上。这对全党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变。理论上,近代百年为“站起来”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从“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为“富起来”而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强起来”而奋斗,应当产生新的理论和实践。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广大人民在新阶段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为国家“强起来”提出新的发展理论、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举措,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使“强起来”成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逻辑起点。思想要共同想着“强起来”,工作要从“强起来”的角度,重新审视、认真部署再出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要为“强起来”而创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以“强起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站在“强起来”的新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我们一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更加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战略定力,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新实际和新特征紧密结合,在新阶段的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新特征、实践新要求、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更需要勇于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国家“强起来”新起点新内涵新变化新要求,其广度和深度,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到来的时代,我们要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越发展,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也就越多,就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我们共产党人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新阶段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建党一百年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的特征反映新的规律性,反映新的本质要求,只有把握新的特征、研究新的规律、遵循新的规律,我们才能在新阶段把社会主义发展得更好更强。我们党必须注意研究和把握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加强烈要求和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的新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所指出的那样:“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毫不动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国发展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四年,我们要坚决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战略大决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此,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毛澤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张希贤,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杜梅萍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