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7-09-23李志刚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黑穗病斑病玉米螟

李志刚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栽培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作为我国的主要种植作物,玉米的栽培技术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而且还能提高玉米的产量。我们在玉米种植期间推行该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防止玉米的病虫害问题,并利用相关措施积极改善,以保证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本文从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两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1.1 整地技术

在对玉米进行播种之前,还要进行整地工作,主要是将上一个季度的土地进行翻整。利用农业机械收获后,对田地中的细土、碎土整平,并保证土壤在统一的标准程度下,以方便后期的播种、玉米根系生长等状况。对于一些过剩的玉米秸秆,可以将其粉碎还田,也可以利用生物降解技术对玉米秸秆降解,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有机质。在整地期间,还需要对土地的干湿度进行测量,其中,可以利用粮食水分测试仪来实现,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根据天气的状况、生长程度等实施灌溉,保证每株玉米都能在生长期间获得充足的水分。

1.2 玉米种的选择及处理

为保证玉米的出苗率,提高玉米产量,首先,对玉米种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播种前需要剔除干瘪不好的种子,尽量选择种子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对于种子条件不是很好的还应该先进行温汤浸种,以保证种子的出苗率;其次,在进行播种时可以进行肥团育苗和育苗盘育苗两种,不论对于哪种,都需要对育苗的土壤进行反复的翻均,让土壤颗粒都比较细、比较均匀,还可以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复合肥,这样可以保证土壤比较松软,便于种子的吸水和生长。为提高成活率,地膜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地膜可以保证温度,种植者还可以随时观察膜内的水分情况,有缺水的情况可以及时补充,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水分需求,大大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

1.3科学施肥

在对玉米进行栽培过程中,施肥能够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施足底肥,并保证碳磷钾肥的科学施用。还要促进有机肥的科学施用,该情况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使玉米获得更高的产量。对于氮肥的施用,应将其保持在10千克左右,期间可以根据田地的高产、地产等情况对氮肥进行调整。对于磷肥,施用的磷肥要小于氮肥,一般将选择在7千克左右,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土质。

二、玉米种植的病虫害种类

2.1病害

玉米这种农作物最主要的病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等病毒。在这之外,我们常见的在玉米生长不同时间,还有玉米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玉米瘤黑粉病、纹枯病、花叶病、青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茎基腐病等病毒病。玉米丝黑穗病多出现在幼苗期,会对玉米的花和果穗造成毁坏,是危害性比较大的一种病毒,进而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其中,在玉米生长的穗期阶段,在玉米斑病中,小斑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发展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斑病,主要对苞米的叶尖、叶鞘和苞穗造成危害。矮花叶病这种病毒病是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当中都有可能感染上的。在玉米的生长過程中,出苗到七叶期,是最脆弱的时期,被感染的玉米的花和叶子上,会出现绿色的条纹和斑点,接着逐渐变大,最后整个叶子上都被损坏了,使得原本碧绿的叶子转变成浅黄,也有的时候会出现黄绿色的条纹形状。感染此病毒的玉米植物数量较少,与其他植物一眼就可以辨别出,遇到强风大雨会被吹倒折断,茎秆比较脆弱。

2.2虫害

玉米虫害一是玉米螟。玉米螟属于钻蛀性的害虫,会聚集在玉米叶子上,咬出排列整齐的眼洞,数量种类有很多,会给玉米的产量造成严重的损失。体现在在玉米抽穗期的阶段,玉米螟幼虫直接在玉米的雄穗里面钻洞,当玉米螟幼虫进入玉米的花蕊之中,雄花的基部会被折断,或者会导致咬坏的现象发生;当在玉米螟幼虫钻入到雌穗期间内,则会将花丝、嫩苞叶和刚刚生长的的玉米粒吃掉;当在玉米的颈部被玉米螟食取的时候,其一就是造成整株玉米死亡,其二就是在刮大风的天气时,玉米杆则会被吹断等。玉米虫害最常见的是大老虎和小老虎,也叫地老虎,其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种类多样,这些虫害严重阻碍了玉米的生长。

三、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3.1玉米病害及防治

玉米斑病一般来说分为大点、小点。主要危害玉米叶子,有时还会威胁到玉米叶鞘和苞片。详细来说玉米大斑往往是小点发展过来的,一些小斑点聚集起来将成为一个大的斑块。玉米丝黑穗病。一般来说,这种疾病主要是对玉米的花和果穗予以毁坏。所以一旦病害发生,可以导致植物作物歉收。一般出现在幼苗期,从玉米芽鞘疾病病原体入侵,导致系统性疾病。玉米丝黑穗病这种情况也可以选择抗病品种的玉米。因为几年不停耕作会导致一块土地耕作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及其发病,实施轮作、深耕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

3.2玉米虫害及防治

一、地老虎。幼虫分为许多类型。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玉米虫害最常见的是大老虎和小老虎。

二、玉米螟。代数甚多,其幼虫善于将穿作物腐烂。玉米叶的核心是蛀穿后叶子会有排列整齐的洞。玉米螟幼虫一旦进入花心,会导致底部坏掉。玉米螟的危害往往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糖醋液通常用于防治害虫,黑色或配置毒药诱饵吸引成虫的方法。在早期阶段也可以用清除杂草的方法达到预防的目的。

四、 结论

玉米栽培技术的创新以及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玉米的种植和成长以及最终的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思考,创新我们的种植栽培技术,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对于好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全面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受益。

参考文献:

[1]路海东,薛吉全,郭东伟,郝引川,陈鹏飞.覆黑地膜对旱作玉米根区土壤温湿度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5)

[2]杨笛,熊伟,许吟隆,冯灵芝,张梦婷,刘欢.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单产增速减缓的原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21)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穗病斑病玉米螟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