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9-23梁成
梁成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符号、点错符,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题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完后也不检查。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发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不会读思想品德书,不喜欢看思想品德课外读物,95%的学生对思想品德阅读是望而生畏。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通过对我校部分思想品德老师的问卷有70%的教师认为当前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将起主要作用。教师比较多地反映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校教师认为中学生听、说、读、写良好习惯;中学生阅读习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与学习兴趣的习惯是当前最急需加强和关注的学习习惯。
二、听、说、读、写训练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②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三、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
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第几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壳。作业本写字迹要端正、清楚、整齐。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检查。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纠正的题目,要在评分格后重新做,不要把原题擦去或涂改。解决问题写答语时,要另起一行,先写“答”。这样的要求比起教师天天重复“请注意书写”要有效得多。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经过反复的强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生认真阅读的培养
思想品德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
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
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知识问题。
五、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培养
教会学生思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知识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知识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讲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六、学生善于质疑的培养
从七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七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八九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同学习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③融洽师生关系。若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习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当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一堂课新颖精彩的开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比如,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或从学生思想认识入手导入,或从情感入手导入,或从行为入手导入。有的教师还提倡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直观法、辨析法、哲理法导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有的提出问题设问法或类比法、归纳法、游戏法、故事法的运用,激发兴趣,引起悬念导入新课;有的则提出通过音响法或图像法、观察法、演示法、汇报法的运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导入新课。如此种种导入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积极学习的状态。
综上所述,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从事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当教师的就得下足功力,讲究方法,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