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2017-09-23齐家兰
齐家兰
在孩子心中,任何珍贵的礼物都不及父母的陪伴,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老师的陪伴。
——题记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的第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作者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娓娓讲述了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故事。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付出寻常母亲的爱之外,更多的是对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深深思索。很少有这样的母亲,能将自己充满感性的母爱和充满理性的思索有机结合。龙应台不愧是一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母亲,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女性学习的。
透过作者讲述的她和孩子之间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点滴,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有关教育的启示。
启示一: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作为母亲,陪伴孩子的成长理所当然。文中的母亲,为了让安安认识这个世界,不厌其烦地为孩子当起了导游。当安安终于将“大公鸡”和“bird”联系起来时,妈妈的兴奋之情难以抑制,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认识宇宙的起点。她陪着孩子,教他说话,告诉他这是“小桥”、这是“狗狗”;她陪着孩子,给他讲《白雪公主》《阿里巴巴》的故事;她陪着孩子,用深情的目光看着孩子在草地上爬行……因为陪伴,她洞悉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因而有了对生命更多的思考。其实,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像文中的母亲一样,做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导游——引路人。多陪伴在他们身边,教他们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处事。经常蹲下身来看他们学习,陪他们一起做游戏。用母亲般的情怀去感受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去发现他们成长中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因为,在孩子心中,任何珍贵的礼物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好的教育方式也莫过于老师的陪伴。
启示二:教育需要静等花开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被深深震撼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她的心一定如棉花一般柔软,如溪水一般澄澈,如天空一般宁静。面对成长中的孩子,不急不躁,让幼小的生命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走得太快?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的心开始变得有些浮躁不安。很多时候,我们会极不耐烦地打断孩子说话。我们也始终不能彻底走出教育功利的囹圄,因为无法静下心来面对孩子的“顽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成长着的生命,都是一株待放的花儿。因为各自的差异,这些花儿盛开的时间也不同。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默默守候这些花儿自己怒放,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人为地干预花儿的盛开,这样,花儿即使提早盛开了,也必然不会长久。
启示三: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奇迹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的儿童观是起点非零。他在《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写道:“儿童的起点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传承,他们拥有丰富的、强大的、先天的本能和框架……它是生命自身的功能,伴随着我们,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起作用,并为人的各种可能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而且一旦受到启蒙,它就会同儿童的日益增加的活动迅速结合,形成奔腾之势。”书中的小安安能把圣诞节的彩带想象成他所理解的“龙”,还能创造性地把自己的各种玩具车排列成“龙”的造型,这也正生动地说明了儿童的起点非零。在我看来,每个生命的体内都藏着一台发动机,只要给他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机会,这台发动机就会旋转起来,带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活跃起来。书中的小安安不仅有对“龙”的独特的理解方式,他还能学会汉语、英语、德语和瑞士方言这四种不同的语言。并且,他能准确地判断出东方人和西方人,能与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幼小的安安所创造的奇迹让我们深深折服!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面对的也是一些不大的孩子。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不点儿们,我们要用爱心和耐心,为他们搭建一个又一个的舞台,去唤醒他们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