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发展离不开德育教育

2017-09-23杨胜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敬老院课间德育

杨胜

德育教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教育,是一个能否成功的教育。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教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會德育等形式。我们教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得从德育教育入手,所以应把道德教育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要核心地位。

针对德育教育这一重要教育,我们大方三中是这样做的,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更懂得怎样去尊老爱幼,懂得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整体性的发展,让学校有了一个和谐的氛围,我作为学校团委书记,也在这方面尽了自己的力量。

一、利用大课间进行经典颂读

经典诵读是为了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体育大课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大方三中把经典诵读融入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中,我校大课间分为:进场-跑操-队形变换-军姿练习-经典颂读-广播体操-退场几个部分,一直由我和学校郑鑫老师负责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身体锻炼,也让学生得到了德育教育,也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的古诗文背诵不再枯燥,让同学们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下、操场上,在参与中获得活动的快乐,实现增强体质和快乐阅读的双丰收。

为此,从去年开始,学校就将《弟子规》《三字经》等这些经典的诵读,纳入正式的大课间经典颂读。通过颂读,学生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样几年学下来,学生的国学文化功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学校将“经典诵读”引进大课间,既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得快乐,又能实现经典诗文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二、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做义务劳动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也成为了我校的一个传统,每年,我都会带领一些学生会成员及团员去一次,因为,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我们看望了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上祝福。擦窗、拖地、抹桌、拔草,耐心细致地搞起了卫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的赞扬。

敬老院阿姨向我们讲解到:敬老院里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病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同学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前往不同的房间慰问不同的代养老人。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有同学还为老人们表演起了节目。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朝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广大老师根据学科知识及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道习题、一节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

总之,我校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尊老爱幼,让他们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做人,同时,一个学校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学生,是不可能走得远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努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德育教育。

(本文曾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贵州省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16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和评选活动三等奖)endprint

猜你喜欢

敬老院课间德育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敬老院的微笑
火场救人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