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火起来了?
2017-09-23陈海砚
陈海砚
最近网上发起一个话题,叫做“今日头条”是否能杀死知乎?很多人认为这个话题有些哗众取宠的牵强附会,虽然都是内容创业类产品,毕竟这两个互联网产品分属不同的领域,两个逻辑迥异,不同圈层的产品竟然能怼起来?
内容创业 流量为王
今日头条是一款移动端的Push产品,而PC端更多便于内容编辑的后台,并没有啥流量。
但知乎从一开始就是为坐在电脑前的上班白领服务的,问答模式往往都是用户主动搜索问题或寻找问题答案的,在PC站点的阅读效果、鼠标点赞、键盘输出方面的体验明显优于移动端。
在平台变现模式上,今日头条是信息流广告模式,基本是靠向B端企业主收费;而知乎的“市场”中的Live、书店、付费咨询等均是直接向C端用户收费。向用户收费能保证用户免收广告打扰,但平台的抽成是细水长流,远不及广告模式躺着收钱来得快。并无直接利益相关,也有悖太史公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定律。
乍一看,两者盈利模式不同,分属阵营也不相同,即便不握手合作,也不会两军对垒,但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这就决定了今日头条和知乎的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毕竟C端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将时间用在了今日头条,难免会冷落了知乎,如果经常逛知乎,今日头条也难免躲过被打入冷宫的局面,这在我们看来就像是后宫争宠,是时候掰一掰手腕将C端用户的心给拉到自己这一边来。
内容创造价值
今日头条不一定是当下最具有进攻性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是最会挖角儿的平台。
今日头条从草根自媒体流量红利起家,一直到2017年年初,头条产品大改版,在首页把“关注”放置在“推荐”之前,才逐渐摘掉内容low的帽子。尽管张一鸣坚信,算法是没有偏见的,但是人们注意力跟着“大V”以及关注对象走,远远比机器推荐来的高效。
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以后所有内容不可以再发知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了,所以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这在流量为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代,怎能不让知乎怒发冲冠。
知乎的现状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昔日的豆瓣,颇有些风雨飘摇的伤感。
忙于做知识付费及信息流想法的知乎,在问答社区上运营的传统优势品类上并无出色突破,知乎问答模式是用户回答的越多,邀请相关回答相似问题就越多,比如有篇共享单车的帖子被点赞过千,后台里的233个问题中绝大多数是关于共享单车,很多是重复的。
除问答之外的另一内容重镇“知乎专栏”,网友之间的点赞才会呈現在首页,而在内容生产者的流量推荐上,知乎与头条相比又落后不少;很多优质内容几乎无人问津,无聊八卦占据上风,那些生产优质内容的用户活跃度下降是必然的。
老的大V受利益诱惑被大量撬走,而新大V培育相当缓慢,这或许是知乎最大的困境。
内容创业 能打败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与知乎做问答是解决专业问题出发点不同,今日头条做问答更多出于满足用户的猎奇。
运营头条号的朋友就会发现,带问题的标题总是比肯定句式更容易获得系统推荐。头条的问答模式之所以能够受重视,在于其改变了自媒体发文、读者评论的阅读模式,把用户参与度和创作门槛进一步拉平;能在评论活跃度上与今日头条媲美,或许只有跟帖文化深厚的网易新闻了。
关于今日头条是否能杀死知乎,目前虽然今日头条尽占上风,但知乎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是非输赢言之尚早。两家内容创业公司都在努力做好产品和内容,满足各端用户的需求,在分属两个领域的产品很难互相被对方击溃。
其实,在做内容创业的这条马拉松赛道上,能打败自己的永远是自己,而不会是别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