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新时代高新区的产业选择

2017-09-23

中关村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关村高新区动能

为了发展新经济,各个高新区在选择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探索?本期“创新双月谈”将给出答案。

最近,全国各地兴起了发展新经济热潮,全国各地的高新区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做了有成效的探索。本次创新双月谈的主题是“新经济:新时代高新区的产业选择”。为了发展新经济,各个高新区在选择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探索?本期“创新双月谈”将给出答案。

烟台高新区:以“四新”促“四化”

新经济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信息业发端,智能化、开放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高新区理应是发展新经济的策源地。今年山東省提出建设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提出了以“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四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思路,其实质就是要全面塑造新经济体系。

结合烟台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我的体会要把握以下“五化”:

一是信息化。烟台高新区一直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坚持开放引进和自主孵化培育相结合。

二是平台化。目前,全区建立各类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等开放平台100万平方米,8家孵化器有4家被列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医药创新平台建设,烟台市还专门投资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达4亿元,两年内建设11个医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是生态化。烟台高新区近年来在产业生态方面,高度重视以规划为引导的关联企业和产业的培育,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科技、智能制造的关联企业雏形;在科技支撑方面,围绕重点产业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与全国100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投融资方面,建设了以政府为先导的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基金;在政务生态方面,以“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加快了以服务为目标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国际化。烟台高新区2008年成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建立了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和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五是去行政化。高新区发展新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应该放到特殊重要的地位。最近,烟台高新区对自身运行体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以产业培育和发展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事业部,建立专业的队伍,按产业把项目引进、建设、培育、孵化结合起来,把与产业创新无关的工作全部分离出去,打造了一个局部的发展环境和创新环境。

泰安高新区:乘新经济发展东风而上

泰安在产业的培育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以招商引资为主,包括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但是目前招商引资的难度非常大,好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引进来比较困难。

2、自身的孵化,多数孵化企业是源于原来的资源和基础。比如矿山装备企业,是由山东科技大学和几个集团在这里培育,现在成为主导产业。

3、作为企业搭建平台。内部孵化越来越重要,对于已经达到天花板的产业,孵化上下左右产业的延伸,成为新的增长点。实际上就是上下游之间用经济手段,用供销联系起来。同时围绕主业打造新的企业。

以上是泰安高新区产业的被动选择,下面向主动引领来转变。在新经济的发展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数字经济的打造。因为山东农业大学座落在泰安,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利用山东农业大学的资源打造农业大数据的产业园区。

第二是智能化产品和智能化改造。用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这也是很多企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提出轻量化、信息化、智能化。

泰安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区域、交通、人文、科教这些优势比较明显;劣势也是优势转化的,小富即安的观念比较强,求上进的欲望差一点。下一步借助新经济发展的东风,努力让泰安高新区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关村:加强与各联盟间的对接

中关村在新经济领域中是一面旗帜,在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方面走在全国前沿。从我的了解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做的最好的是体制上的,没有节能环保检查等,轻装上阵,牢牢抓住了高新技术前沿项目。

首先,平台对高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中关村现在有180多个企业联盟,都是基于某个产业,对前沿技术的把控非常准确。把握核心的东西,所以就能很快壮大、发展。

其次,有专门的人才队伍。最近北京市要在海外招聘8个科学家,在中关村设立研发实验机构。给的政策是相当优厚的,成立落地办公地点等等,这些基础的条件中关村把握住了。

第三,知识经济分享。现在中关村搞开放实验室,做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做好专家学者的科技转化。其实我们的资源和高校的结合还不到位,这是我们以后在高新技术里要研究透的。

第四,产业布局。中关村“一区十六园”,这个布局就要形成上下游一条链,严格按照产业布局的特点来做。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产业打通,形成深度的融合,这是中关村做的产业布局。

另外就是技术联盟。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一定要具备四条:基础制造、服务、金融、共享。未来高新区发展上,如果不具备北京这么多优势的话,就需要跟北京结盟,吸引北京的技术进行导入。包括最近做的中关村储能项目联盟,100多家企业参加,开了一个投资峰会,听到许多之前没有听过的概念。不仅仅是北京的平台,要把全国的平台都用上,加强跟中关村各个联盟的对接。

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东湖高新区近两年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一,新技术。我们有131产业主导架构,2016年企业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五大主导产业的收入全部过千亿,还涌现了一些新的技术。

第二,新业态。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显示方面,以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为核心,准备打造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基地;新网络方面,网络直播、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在机器视觉、图像识别领域表现不错,也准备出台人工智能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智能网络汽车方面也有一些重点企业,在智能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金融科技方面也有新兴产业。endprint

第三,新模式。平台方面主要有互联网+的直播平台,也有零售平台的商业模式正在探索。分享模式还有可预投资的一批公司。

在新经济的发展推进上,我们成立了互联网+办公室,重点促进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发展。在双创、人才、金融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举措和布局。

这两年,各地在创新资源、人才创新基本设施平台的竞争非常激烈,有些领域甚至是惨烈。我们的产业举措、产业政策,效果是怎么体现的?我个人理解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要继续举着原有的牌子,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么多年树起来的。其次,如果有能力引导新經济发展的话,还是要把经济发展上去,有可能新业态才能更快的涌现,能留得住,才能发展起来。再次,与其选择产业,不如集中精力不断优化我们的创新生态,产业发展的环境也要和先进的地方对接。最后,希望能对标硅谷,对标中关村,不断学习和引进探索适合武汉高新区发展和新经济发展的情况。

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通过人才聚集带动沈阳高新区发展

我们高新区要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大旗,第一是电商,第二是机器先进制造,第三是生物医药和生物装备,第四是航空产业。

成立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是想依托大学科研院所作为人才聚集的基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大学科技城里的主导产业有大数据和机器人。我们现在有40家机器人企业,沈阳机器人产业基地即将在大学城建立,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整个沈阳对我们也特别支持。第一,中科院自动化所是机器人的摇篮,这个渠道可以吸收力量。哈工大等国内40多家龙头企业机构,在这成立了一个国家机器人检测中心。第二,东北大学成立了机器人工程学院。第三,大数据超算中心。第四,辽宁创新研究院有7个院室在里面,包括机械制造、新材料、基因等。

现在主要是人力、资源、技术和“六个功能”的变化。过去“六个功能”是本体、零部件、精密加工、国际合作、配套、展示展览。现在变成了总部未来之翼、创新、国际合作、国际社区、后台管理等。

以前我们搞过产学研合作,一直有断层:有了技术研发,到产品阶段,院所做不到,企业也推不动。于是我们学了几个模式。

第一个是史泰白的模式。有了需求再找技术,找到技术以后搞资金、人才,建立完团队再输出。孵化率达到81%;第二个是美国硅谷的模式;第三个是孵化器。我们现在在学习国内、国外,希望用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带动沈阳高新区的发展。

成都高新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

新经济越来越成为各地重点发展的方向,成都市也是把新经济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成都市委书记明确要求成都高新区未来聚焦三个方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

为了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成都市级层面专门成立了新经济委员会,成都高新区也在以前科技局的班底基础上,成立了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

成都高新区具备新经济发展的一些产业基础和条件,也涌现出一些新经济方面的企业。下一步我们也希望能够结合成都高新区的特点、优势,走出成都高新区发展新经济的路子。

新经济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内容

新经济是高新区、中关村发展的主要核心内容。中关村发展30年,从产业角度来讲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经济形态上讲也是新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做政府具体工作的同志,往往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上思考园区这个层次的工作比较多,从经济形态上思考园区整体工作稍微弱一些。

昨天召集管委会十几个处室和长城所研究前沿科技,研究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说咱们都讲技术、讲产业,好像讲经济形态不够。大家都有这种感觉。我在中关村处以上领导位置工作了十几年,开各种办公会、专题会,讨论中没有从新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可能是我们工作的弱项。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最后实际上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高新区应该是发展新经济的最好的平台,也是资源发展最好的平台。

我建议长城所作为一个高新区之间交流的平台。抓住长城所这样的智库、联盟、大学科技园、协会,通过他们去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利用中介服务组织。比如沈阳,机器人发展比我们还强,因为制造业比我们发达,如果把我们的研发和沈阳的制造结合起来就很好。

高新区应结合文化、生态、科技培育新业态

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国家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制造业的发展,解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高新区在制造业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成果。第二个30年,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拐点,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人均GDP从3千美金向1万美金迈进。

中央已经提出生态、文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中国未来产业增长点在健康领域、文化消费领域。六中全会以来,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除了健康中国之外还有健康服务业。以人为核心的高层次需求一定会诞生出一大批企业和未来的BAT。文化科技健康和互联网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与旅游结合等,形成新的业态。

现在健康中国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小镇,文化旅游小镇。电子竞技小镇带动的产业链已经百亿级了,成都是我国最大的手游基地。所以未来高新区一定要利用当地的文化、生态和科技结合,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积极培育新业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90%都是基于信息、现代科技支撑的服务业企业,在健康领域、文化领域等,很少是制造业的。

中关村当然很有优势,可以引进国际最顶尖的人才。新的高新区很多都是山清水秀,有庞大的区域面积,可以跟科技、当地文化、传统资源结合,跟健康产业、养老、优生优育结合,培养出一个极其庞大的产业。

我现在做投资,也是致力于推动跨界融合,文化联盟、产业联盟、健康联盟、教育联盟,我们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国家重大成果,也希望跟高新区结合。包括如何在高新区落地文化健康产业研究院,围绕当地的文化、健康的各种资源,和生态结合起来,打造文旅健康小镇等。旅游方面打造百亿级的新产业生态,前提是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结合起来。endprint

在新经济上抓住新科技、新理念,抓住长期积累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来打造新的经济业态,在这个业态里培养瞪羚、独角兽,打造新一代BAT。

以新经济模式匹配新需求

成都前两年围绕着创新创业、新经济发展方面开展双创工作,有一系列动作,包括人才引进、新的研发机构的建立、品牌活动、要素聚集、科技金融。开始主要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初创企业,后来和长城所研讨,认为重点应该是独角兽企业等。

成都双创有一些进展,但是在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王者荣耀,它的初创团队是成都的,但是最后结的果在深圳。所以我们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成立了新经济发展委,以新经济模式匹配新需求,破除原来政府不太适应企业当前新技术、新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新经济方面工作的设想,主要是想针对新经济的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对它们形成一个数据库,能够掌握他们的情况,能够精准地和他们进行对话、给予支持、提供服务。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实时观察他们的动态,和传统的统计数据形成新经济的监测体系。

新经济有一些定量、定性的描述,我们以后也想在新经济监测上跟国家信息中心合作,跟其他兄弟城市进行比较好的对标,进行进一步发展。

新经济是未来十年高新区发展的重点方向

新经济现在已经不是个概念了,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今天汇报有三个感想:

感想一,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科技和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途径。8月22日李克强总理刚视察了火炬中心,也视察了科技部,现在科技部的性质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过去科技部只做科技方面的内容,现在既是科技部门又是经济部门。

同时提出龙头发展,一个是中小企业的龙头发展,另一个是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对接龙头。比如科研机构、大专院所、企业创客载体的协作融合,还有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我个人觉得,科技、经济的融合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新经济会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感想二,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7月底,国务院18个督察组下到地方督察双创怎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把济南、青岛、烟台作为新旧动能的转换区。这里核心就是培养新产业的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里可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感想三,新经济在未来十年一定是高新区发展的重点方向。现在高新区面临的问题是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提升的问题,特别是新升级的103个高新区。这些高新区到底应该做什么?尤其是产业定位。现在想做一个工作指引,把新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使国家高新区,特别是新升级的高新区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新经济的核心是新动能的培育

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新经济就是新动能

中国正处在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期,产业选择的过程中对新经济的理解正在坎上。新经济的核心是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新动能的培育。火炬中心、科技部、各高新区,下一步就要做新经济的运营、新动能的运营,必须依靠新动能实现科技、经济、创业一体化。

成都高新区全是新经济的企业,这是很有意义的。做新旧动能转换,高新区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城市能直接喊出发展新经济这个口号,烟台在中国是第一家。一个大城市发展新经济意味着这个城市要以新动能为主来培育。我觉得烟台要学习成都的经验。

二、新动能的培育要遵循新经济三定律

新动能不是工业经济,是知识经济或者新的模式经济。新在哪里?在三定律:爆发式成长论、机会论、生态论。

产业选择的核心是抓机会,抓机会的核心是造生态。产业选择如果还有犹豫,先不管,先做生态,把生态越做越好。生态是由于创业服务越来越扎实,形成的一批好的资源,如大学院所、科技资源、各种平台等。

机会论要求高新区领导要有洞见能力,做好跨界领域的选择,同时只要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就等于企业帮你做出了选择,只需顺势而为。过去产业选择是一个分析过程,现在是生态建设过程,要动态地把握机会,用爆发式增长来倒逼产业。产业可以没有,但是先把生态做到一流。

新经济时代产业选择是选择一个新的领域,而且都是跨界的。

三、新动能的动力来自哪里

跨界不仅仅是在产业里,还在经济领域,在人类生活领域。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要探索人类未来怎么活着。

怎么弯道超车?我们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借鉴,要去不断探索,更多来自于经济领域、科技领域。高新区要探索的是50年甚至100年以后人类的事情,这原来是硅谷干的,现在不仅中关村要干,武汉、成都等都在关注。

高新区的新动能、新产业选择不是做个项目而已,而是个不停的互动过程。每个高新区都应该研究怎么引进独角兽。

在某种意义上,新经济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强国,也是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双创。新经济就是在新模式下去竞争,把中国变成世界一流的国家。

希望新经济能够真正到高新区扎根

我就讲三句话:

第一,发展新经济,观念非常重要。我们原来没有想到观念的问题这么大,现在很多问题都是观念不行。有一个适合新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思路非常重要。

第二,新经济发展出来的几个关系现在特难弄。企业不可能都靠自己研发,要促进企业到大学、研究机构挖技术、开发技术。另外,选项目也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求选的技术,到后期能产学研共同合作,这个成功率比较大。怎么帮企业选到好项目,选到好理念?生态非常重要,再就是处理好新产业的关系。现在引进人才也非常复杂。美国在全世界挑人才,我们在留学生中挑人才。什么时候全世界最厉害的人都愿意到你这来,才算是终结。高新區要处理好这些关系特别难,但是不处理好就不能发展新经济。

最后,新经济都是团队经济,单枪匹马不可能取胜。一个创新的理念往往不是一个人创造的,是好多人思想的碰撞。

我们今天研究新经济,希望新经济能够真正到高新区扎根,成为动能转换的平台,成为我们的主战场。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关村高新区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