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软件园:中国大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增长极

2017-09-23明星

中关村 2017年9期
关键词:软件园中关村园区

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作为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代表,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事实上,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在一个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家里,要想让经济起步发展,不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进行。一定要有一个优先发展的区域,而这个优先发展区域就成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极。

这一理论为各国发展区域经济、园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中国经济的发展走的就是一条非均衡的发展道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推广“特区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打造“京津冀”、“长三角”或“珠三角”等经济圈,都是增长极理论的生动体现。

在这其中,科技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元素,在新兴产业增长极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就其理论观点而言,弗郎索瓦·佩鲁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创新集中于那些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联效应较强的产业中,亦被称为“推进型产业”。“推进型产业”与“被推进型产业”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联合体,通过后向、前向连锁效应带动区域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

而科技园区是指为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目标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这与增长极的发展模式“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增长极会产生经济发展的“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增长极以其自身优势,吸引很多生产要素到这里集聚,从而促进其发展壮大,这就是所谓的“回流效应”。与此同时,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把要素扩散出去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扩散效应”。

而我们之所以建设和发展科技园区,正是希望通过它的产业聚集和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合作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而营造出科技园区、产业经济甚至一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影响力。

作为科技园区的卓越代表,中关村软件园自2001年成立至今,不断地释放引力波,构建起强大的创新力场,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并强有力地发挥辐射力,开展区域协同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在短短的17年里,已成长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科技园区的领军者。

创立软件园区:国家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举措

作为中关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创新高地,中关村软件园在国内外可谓声名远播。这是因为在诸多“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中关村软件园的综合实力遥遥领先。自成立至今,已经有500多家知名国内外IT企业慕名而来,纷纷将它们的总部和研发中心放在软件园。与此同时,还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数千个创业者也争相入驻软件园,希望借助园区平台和资源优势,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中关村软件园为何有如此之高的吸引力呢?这要从软件产业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脉络谈起。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时代的“开山鼻祖”IBM 引发了一场PC革命,这一革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爆,带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同时造就了康柏、戴尔等一批信息产业新星。几年以后,微软发布Windows系统,它的成功引发了各类应用软件开发的热潮。

与此同时,一批聚焦软件产业的科技园区从无到有,推动了各国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1984年,爱尔兰国家科技园成立,将软件产业作为经济支柱,推动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的纽带,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中介、孵化服务。这一举措使爱尔兰由一个农业大国迅速转变为成软件产业中的“黑马”,创造了当时IT业界的“神话”。1991年,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成立,八年以后印度跃升为当时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中国软件产业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长。1983年12月,按照当时电子工业部的部署,电子部六所开发了我国第一台PC机——长城100 DJS-0520微机。紧接着,汉字操作系统CCDOS诞生,解决了电脑的汉字处理问题;“五笔字型”输入法发布以后解决了汉字输入问题;多种DOS平台中文操作系统、以中文之星为代表的Windows平台中文操作系统、以金山WPS为代表的中文字处理系统、以瑞星为代表的杀毒软件等一批批产品和企业相继脱颖而出,国内软件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但是,这一情形随着国际软件公司进入中国而发生改变。这些公司凭借技术和市场推广优势,迅速抢占中国市场,中国本土软件产业在“交锋”中逐渐陷入低谷。

“未来信息社会的竞争就是软件的竞争;未来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将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和跨世纪的支柱产业。”来自国内产业界的呼吁让政府和产业界携手起来,力图改变国产软件相对落后的发展状况。1990年代初,时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曾培炎在考察国外软件产业发展情况之后,提出了发展软件园的思路。

1993年,時任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启动了影响深远的“三金工程”,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产业部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软件内需市场。1995年,原国家科委支持召开了“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研讨会”,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在会上指出:“建设软件基地是一项战略举措。”研讨会达成了一个共识:当时,中国信息产业尚不发达,软件产业尤其弱小,存在规模小、分部散的问题。而发展软件产业必须要有一个符合软件企业生长的、有一定产业聚集程度的区域,而这个客观的、又是必要的环境就是软件园。与之相对应,原机电部探索建立北京、上海、珠海三个软件基地,集中发展软件产业,开启了中国软件园区建设之路。

更为重要的时代背景是,1996年,全国人大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1999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紧接着,2000年6月,国务院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的地区,建立若干个国家扶持的软件园区。同时,2000年下半年,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申报“国家级软件园区”。endprint

一切水到渠成以后,2000年8月,由北京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北京海淀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海淀区东北旺村成立。

东北旺在北京的西北方位,曾经是一个2000多户村民聚居的城中村。2000年12月,随着园区一期工程的开工典礼,这里成为承载国家战略意志、服务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地。2001年7月,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正式授予中关村软件园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如此一来,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所承载的信息产业发展使命最终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名称确定下来。

这意味着,中关村软件园要聚集一批高水平的软件人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软件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国家对园区的定位,中关村软件园公司从建立之初就明确坚持,入驻园区的企业必须是以软件为主的高端信息技术企业,重点吸引企业将自己的总部或核心研发基地落户园区。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克峰对记者强调,中关村软件园自诞生以来就烙印着三个鲜明的特点:规划立意高、产业定位高和引进项目品质高。

如果探究其中的原因,“首先,中关村软件园得到了国家部委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其次,园区作为中关村科技园的核心园区,享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创新创业环境。再次,园区已经有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模式。”

对初期商洽入园的企业,中关村软件园坚持“国际化”和“大企业”的高标准。“国际化”就是吸引国际著名软件公司进驻园区以起到示范作用;“大企业”则是面向国内知名大型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希望它们在园区进一步做强做大,提升国际竞争力。当然,这些标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的到来,一批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中小微软件企业也相继进入中关村软件园,通过获得孵化、加速等产业服务,它们与大型软件企业在产业链上合作互补,共同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成员。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中关村软件园没有设立管委会这类政府机构,而是由国资控股的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软件园公司”)负责管理园区。软件园公司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市场化运作,受北京市政府委托,承担中关村软件园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

“我们不搞大杂烩,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目标,招商期间甚至还婉拒过两家全球五百强公司。我们始终将吸引软件企业入驻、为软件企业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正是凭借这些原则,软件园公司才能够坚定不移地按照产业规划洽谈企业入园。”刘克峰说。

2001年10月,中关村软件园迎来了第一位签约入驻的企业——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超声波图像分析和图像定位的高技术企业。

紧接着,2002年,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关村软件园公司签署协议,前者将公司北京解决方案验证中心落户中关村软件园。

2003年,美国甲骨文公司北京开发中心正式进驻中关村软件园。作为第一家入驻中关村软件园的跨国公司,它意味着园区的综合优势得到了全球行业龙头企业的青睐。

紧随其后的是,IBM中国研究中心、德国西门子研发中心、英国路透集团中国研发中心先后入驻了中关村软件园。

经过17年的发展历程,中关村软件园已经聚集了联想(全球)总部、百度、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亚信科技、博彦科技、软通动力、启明星辰、广联达等逾500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达80%以上,拥有十百千工程企业26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23家、跨国公司研发总部7家、上市企业(含分支机构)47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1家、收入过亿企业60家。

释放创新引力波:構建全方位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引力波”一词最早源于物理学,指的是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方式传输能量。后来,这一词汇被引入经济学理论,意指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自身优势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促进自身发展的路径。

中关村软件园发展壮大的过程正是不断释放引力波的结果。

刘克峰强调,“园区通过吸引国内外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在园区集聚,逐渐形成一种高能量、高密度的软件资源优势,正是这种优势推动了中关村软件园乃至中关村地区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

那么,中关村软件园所释放的引力波从何而来?

刘克峰对记者强调,“园区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得益于处在首都城市发展的大格局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示范带动、明确一致的产业规划路径、优美宜人的园区生态营造和不断细化提升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首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明确指出,北京未来20年将全面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发展,北京新城市格局亦随之展开。而北京西北部将以科技创新、文化中心为主导,构建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核心、服务保障中央政务职能。这让中关村软件园与其他软件园区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

其次,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际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在产业空间、资金扶持、研究开发、人才奖励、应用市场等方面解决了软件产业的关键问题,释放出了更多生产力。

再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相继推出了“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新四条”政策以及“京校十条”等新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环境。

中关村软件园处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环境中,借政策之势,将政府政策导向功能与企业的市场运作有效结合,贯彻执行政府的方针,确实实现政策落地,通过软件园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保证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全面为园区企业提供配套的产业服务。endprint

当然,还有更鲜明的时代背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下,园区改造或新建孵化器、加速器、集中办公区、众创空间、创客工作室等吸引各类创业团队入驻,借助产业基地的综合优势,提供丰富的创业服务。2015年,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强化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软件园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的支持外,软件园公司对自身的园区服务不断细化和提升,也是赢得入园企业“芳心”的重要因素。

在园区环境的营造上,公司花费了大量心思,建园伊始就采用了“浮岛”式理念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在空间利用、交通系统、景观生态、绿色建筑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曾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海归高管对刘克峰说,他喜欢漫步于软件园的曲径之中,这种富有人文的情怀可以让思绪自由舒展。可以说,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北京市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区,一直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绿色园区、聚绿色产业、促绿色增长。

在硬件服务设施方面,软件园公司通过增加自持载体物业,完善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对园区企业进行投资,获得了产业服务以及产业投资收益。如今,在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信息中心、软件广场、孵化加速器、云计算示范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与技术转移中心、互联网与智能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为创业者服务,力图让创业变得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不久前刘克峰在2017中国软件生态大会上强调,“产业生态的构成要素,如果对比自然界的话就是阳光、空气、土壤,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构建了产业政策、产业集群、科技金融、协同创新、国际化发展和园丁服务等六大要素。”

中关村软件园成立以来获得了从国家部委、北京市中关村、海淀园等各类政府的授牌几十项,其实每一个政府授牌都代表了一套产业政策的聚焦落地。这里面包括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产业示范基地、工信部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基地。因此,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园区创新创业发展的阳光。

中关村软件园从最早的IT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中国服务外包的发祥地开始,一直围绕软件产业的前沿技术在聚集产业集群,包括云计算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基地、移动互联产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从天使投资、VC、PE、产业投资到并购基金,包括母基金等,很多活跃在中关村甚至全国的PE机构、创投机构都在园区里开展各类投融资服务,包括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

中关村软件园建立了科技金融超市平台,以实现促成融资供需双方的对接、成交的功能。同时,中关村软件园作为惟一的“中关村信用示范基地”,于2012年率先启动了“信用园区”建设系列工作,将园区作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构建信用体系建设的中间层,以信用园区建设探索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汇聚创业金融和创业团队的“创融e家”,通过软件园服务平台,汇聚社会资本力量,推动创新创业要素充分整合。

园区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当作了一个重要的生态要素。截至目前,园区已经发起成立了中国校企协同创新联盟,与几十所高校、园区企业搭建了协同创新平台。现在园区有几十个博士后流动站,园区也是开放实验室,聚集和培养了很多高端人才。

如今,园区已经和世界十多个一流科技园结成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园区持有外籍护照的已经达到了3千多人,纯老外500多人,有来自十个国家30多家企业聚集于此,这实际上是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

园丁服务指的就是产业服务,工作人员正如辛勤的园丁,选种、育苗、助长,每一个阶段都有园区的支持和服务,每一细节都成功给予成长所需的全产业要素。园丁服务体系包括从产业研究到创业孵化、品牌拓展、人才培养与定制、科技金融、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建设、上市公司沙龍、产业基金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服务,以及从基础通信服务到云平台服务和数字化、智慧型服务的多层次技术支撑服务,再到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和谐发展和机制创新的生态示范园区三大方面,合力推动园区产业发展和企业做强做大,其服务层次、服务规模、服务质量、服务口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产业服务和商务服务外,以通信服务、增值服务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成为园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要素紧密围绕企业从成立、孵化、加速到成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特点,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搭建对接平台,构建了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品牌化和创新性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软件园公司在服务工作上坚持着一个独特的“打分理论”:满足入园企业要求得30分,让入园企业满意得60分,让入园企业兴奋得80分,另外20分要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新的服务内容,来为入园企业追求卓越价值。“这么做是为了不断提高新的服务标准,不断创新服务质量,为入园企业追求最大的价值。”刘克峰说。

软件园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例如“开辟IT企业沃土,成就IT精英梦想,助力IT产业腾飞”,这是公司给自己确定的发展目标,而软件园的英文名称“ZPARK”之蕴意更是体现了鲜明生动的服务意识。其中,Z意指Zest,代表对事业的热情;P意指Professionals,说明专业是必备的素质;A意指Ambition,代表员工的自我要求和公司的发展愿景;R意指Respect,要求尊重每一位合作者;K意指Knowledge,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与合作伙伴无缝交流。

如今,创新服务、贴近服务,将企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已经融入软件园公司每一位员工的血液里。

那么,园区释放引力波后的效果如何呢?

可以说,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到今天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成员,中关村软件园真正形成了“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站上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制高点。正是因为软件园公司一直坚信,“只有占领产业高地,才能成就园区辉煌。”endprint

就高端產业集聚而言,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关村软件园集聚了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的高端软件和行业应用领军企业,集聚了创新驱动下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企业总部特征明显,战略先导特点突出。截至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已经聚集了500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达80%以上,拥有十百千工程企业26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23家、跨国公司研发总部7家、上市企业(含分支机构)47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1家、收入过亿企业60家。

腾讯、百度、中科曙光、广联达、启明星辰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除此之外,园区还集聚了在能源、通信、金融、国防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体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代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先进水平。在能源软件应用领域,中核能源、恒泰艾普等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在通信软件应用领域,亚信联创、天园网络、信威通信、瑞斯康达熠熠生辉;在金融软件应用领域,工总行研发中心、中国银联在中关村软件园落地开花,同时,文思海辉、思创银联、软通动力都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良好的影响力和市场规模;在国防软件应用领域,华力创通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强大的创新能力;在电力软件应用领域,国电南瑞、科瑞配电等企业在助力电力企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带动着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创新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软件园区的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服务的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成果竞相涌现,有的已成为国际标准,有的填补国内空白,有的引领全球科技进步。

中关村软件园入园企业百度推出的业界首个完整的人工智能平台——百度大脑。百度大脑是业界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平台,包括算法曾、感知层、认知层和平台层;智能云由大数据和云服务两部分组成。百度的算法层包括机器学习平台和深度学习平台;感知层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AR、VR等能力;认知层面包括NLP、知识图谱、用户画像;平台层则为AI开放平台,将不同能力向外界开放。智能云是百度AI平台的基础,由AI+大数据+云组成。

联想研发并成功部署的世界最大基于Intel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MareNostrum 4,这一超级计算机是由超过3400个节点的联想下一代服务器驱动,配有英特尔Xeon集群处理器,它的峰值功率能达11千万亿次/秒,意味着它每秒能执行超过11000万亿次运算,比安装于2012和2013年间的MareNostrum 3高出10倍。

广联达首发的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中小型建筑企业,广联达提出的BIM+PM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BIM+PM整体解决方案中所有的产品可分可合,并不需要企业对这一解决方案照单全收。比如一个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只需要一些岗位级工具解决现场施工的问题,BIM+PM整体解决方案就可以提供金字塔的底层——岗位级工具;或者一个企业想要解决进度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就可以提供项目级平台。

广域量子研发制造的世界首颗空间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至此圆满实现预先设定的全部三大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从大行业发展看,未来视频将是继手机之后的又一个大产业。并且这个产业正伴随着IoT、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进入高速发展期。从北京君正的视野来看,图像采集端的市场是他们切入大视频行业的最佳点。智能感知主要有听觉和视觉两大方向,北京君正的T系列产品重点就是提供智能视觉感知。目前君正有针对智能物联有X系列,针对智能穿戴有M系列,而T系列就是专注于视频与影像领域。如今经过数年的沉默研发,智能视频T系列芯片产品线逐渐成型。

滴滴出行是全球领先的移动出行平台;为超过4亿用户提供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豪华车、公交、小巴、代驾、租车、企业级、共享单车等全面的出行服务。滴滴日订单已突破2000万,同时滴滴还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城市建立智慧交通解决方案。2016年8月,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致力于与不同社群及伙伴协作互补,运用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解决全球出行、环保、就业挑战;提升用户体验,创造社会价值,建设开放、高效、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新生态。

跟谁学的找好老师电商模式,依托于移动互联技术创建的跟谁学,是O2O找好老师学习服务平台,跟谁学一开始致力于构建公开的、透明的、智能的、安全的体系,打造一个人人乐用的学习服务平台。在对老师质量的把控上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对老师的实名认证,第二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问答、发表的文章与参加的公益活动来构建出一个对老师评价的标准;第三是走访老师,对话家长,推荐好老师,为好老师画像。这些意在把所有的好老师聚集起来,形成更加透明和开放的群体。

华力创通北斗导航应用,例如“北斗天通智能手机”是华力创通在卫星综合应用领域,突破卫星通信与导航一体化关键技术的重大成果,旨在提高陆海通信、政府服务、全球商务、科考探险,户外旅行等活动的信息化程度,代表了“高精尖”产业的先导性和高科技附加值,对改善民生、提高我国应急保障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关村软件园的企业通过持续研发在不断地拓展各自领域的产业链条。

发挥产业辐射力:绘就区域创新的更大同心圆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某一个区域内,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其创新元素为了更大的空间势必会向周边扩散,这就带动了相关区域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具体途径是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让增长极与相关区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endprint

如果按照這一观点来看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那就是先吸引、再辐射,怀揣中关村创新的旗帜“走出去”,通过与各地协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以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

这是习总书记对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指示,也揭示了软件园公司对协同创新的深刻理解,“所谓的协同创新就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协作为半径,画出更大的同心圆。协作范围越广阔、协作资源越丰富、协作方式越多样,协同创新的同心圆就能画得越大、越多姿多彩。”刘克峰说。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专业化园区,中关村软件园充分发挥在科技园区建设排头兵和大信息产业风向标的综合优势,勇于担当、积极探索, 在区域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国际协同创新三维坐标中正在勾画出越来越大的协同创新同心圆。

不久前,刘克峰撰文指出,“中关村正在走出北京、走向全国。中关村软件园积极发挥中关村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灵活的模式把中关村基因带原土移植到各个区域,与当地综合优势资源嫁接,高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当地政府必须与我们的理念相契合,才有可能促成双方之间的合作。”刘克峰对记者强调,“过去各地政府招商常常是盯着经济指标,譬如看企业的投资规模有多大?能容纳多少劳动力?年产值能达到多少?一年能缴多少税收?这些都是经济指标的范畴。而我们希望政府更加看重创新指标,例如企业带来多少知识产权和专利?聚集了多少创新人才和资本?可以带来创新服务的平台有多大?甚至是否可以把中关村的创新政策模仿落地?”

正是在这一合作前提下,中关村软件园在近几年内完成了很多协同创新的大手笔之作。

2015年4月28日,距离北京140公里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是中关村软件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中的首个落子。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承载了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引入中关村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将创新文化基因植入项目,形成裂变效应,为保定产业升级和转型发挥示范和促进作用;二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实施落地做出实践探索。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遵循“引高端、搭平台、建氛围、做示范”的思路,严格按照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研发四大产业定位筛选企业,聚集高端要素。目前吸引了阿里巴巴、用友、北京绿建宝、中国网库、SMC、DB、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天津大学成果转化基地等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其中50%的企业和机构来自北京,为保定带来了人才、技术和资本,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亮点。

在“保定模式”的示范引领下,江苏徐州、广西南宁积极开展与中关村软件园的创新合作。2015年10月17日,距离北京600公里的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创新汇,是中关村在区域城市设立的首个集研发、产业、商业、人才公寓于一体,综合配套设施齐全,宜业、宜人、宜居的创新综合体。经一年多的运营,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吸附效应”成果显现。中心目前聚集了120多家公共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收入年产值达到5.6亿元,新型IT服务外包产值占全市68%,各类板块上市企业占全市总数的21%,聚集了包括甲骨文、华为等全球500强企业,东软、神州数码、金蝶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美国工程院院士裴有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刘韵洁等院士领办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和欧洲新能源项目企业也接踵而至,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正在成为黄淮地区新地标。

中关村软件园的协同半径仍在延伸,2016年7月24日,中关村创新之花在更广阔的区域绽放,在距离2300公里之外的广西首府南宁市,中关村设立的国内首个双创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揭牌运营。项目位于南宁高新区核心区心圩江明月湖半岛,三面环水,风光旖旎,毗邻高校聚集区,由13栋欧式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示范基地的总体定位是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和创新枢纽,是面向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典范。目前示范基地已签约入驻的企业有46家,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项目、上海名匠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23家在“雨林空间”孵化的创业企业。先后在园区举办了多场硅谷、特拉维夫、赫尔辛基、北京多地视频同步创新活动,南宁的创新正在与世界创新强国同频共振。就在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视察,总书记指出,技术需要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只有互利共赢、彼此受益才可能交流合作起来,要让适合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可以说,中关村软件园依托各地建设、运营的园区链,带动产业跨地区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输出了高端业态、上游产业、先进平台,有效地构建了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提高国际影响力:接轨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舶来品,我们要发展软件产业,就必须有国际视野。”刘克峰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件园区纷纷以全球视野整合创新要素,服务园区企业走出去,对接国外企业引进来,通过技术转移、联合开发、产业并购,把国内外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汇聚、融合,促进化学反应,不断地在提高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刘克峰撰文指出, 中关村软件园以率先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为愿景,致力于整合国际创新要素资源,从“走出去”和“引进来”双通道上,不断探索国际协同创新模式,提高园区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是接轨世界“引进来”。

中关村软件园成立以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IBM、甲骨文、汤森路透、TCS等纷纷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成为其全球产业创新布局重要节点。endprint

在国际人才方面,目前园区拥有外籍员工3563人,其中非华裔565人。国际领军人才来,脸谱公司资深科学家徐伟,推特公司和脸谱公司数据中心建设负责人阿里·海达里,谷歌安卓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等领军人才担纲企业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很多留学归国人才把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从美国归国的严望佳创办了启明星辰,从美国归国的王晗创办了仪通微感,从英国归国的李兴斌创办了谛力泰克,目前园区聚集了近200家由海外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

针对国际技术转移,中关村软件园相继成立了中芬金桥北京创新中心、中以国际合作技术创新转移中心,打通与以色列、芬兰等世界创新强国的对接通道。

园区还举办了多场国际创业大赛,2015年10月欧洲影响力最大、享誉国际的Slush国际创新创业大会首度进入中国,在中关村软件园于启动首届“Slush China 2015”活动,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数百个创业团队同台展示,优胜者获得了进入芬兰的直通票。

16年间,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有43个国家的代表团到访过园区,累计接待近千个国际团组,数万国际人士。

然后是大步向前“走出去”。

目前,园区内有9家企业先后登陆纳斯达克、纽交所、港交所等国际资本市场成功融资。例如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信威集团收购以色列Space-Communication Ltd 100%股权,文思海辉收购Blue Fountain Media,广联达并购芬兰软件公司Progman,博彦科技收购美国PDL,园区已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融合创新重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外业务,园区企业已设立境外分支机构238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区域,其中位于美国的分支机构数量最多,占比达30%。

在创建标准方面,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申请国际专利,去年园区共有21家企业参与了高精尖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共获得国际授权专利296项。

为了更好地承载海外创业团队的项目,2012年11月13日,由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和中关村软件园三方合作建立的“中关村软件园芬兰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中心”揭牌成立,为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深化合作领域、强化企业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交往层面,中关村软件园是世界科技园协会的资深会员,已与美国、瑞士、瑞典、英国、芬兰、以色列、印度、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一流园区建立了交流关系,以园区为平台推动高科技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中关村软件园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了。

刘克峰对记者强调,未来软件园公司将沿着几个维度开展国际化工作:

第一,将园生态建设得更加开放和融合。“生态不能是封闭的体系,它的活力必须得以充分的释放。对于其中的生态要素包括大企业、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国际化的创新要素,要从数量和质量上提升和聚合。”

第二,组织企业更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合作当中。“不论是企业自己走出去,还是借助政府平台、园区平台、行业协会来组织,园区都要帮助企业营造行业内的深度合作。”

第三,打造自身的国际创新合作网络枢纽,“我们已经与日本、印度、芬蘭、以色列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合作,未来还将与德国、英国等建立深入合作机制,把国际创新网络更广泛地搭建立起来。”截至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的数千个创业团队和项目来到中关村软件园,希望借助园区的服务平台和资源优势,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服务企业。

刘克峰说,“目前,软件园区已经成为我国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支撑。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例,软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软件园区的建设,软件园区的建设也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与产业相互依托,共创共享,奏响了一曲协同发展的和谐交响乐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件园中关村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2014中国金软件金服务·方案商最信赖的产业园区
上海浦东软件园荣获工信部“智慧园区试点园区”称号
金蝶北上 北京金蝶软件园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