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加快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7-09-23赵润民
构筑新高地,是陕西“五新”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所在。加快构筑新高地,必须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在扩大对外经贸合作规模,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质量水平上狠下功夫。
以开展制度创新、建设制度高地为核心,加快建设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
建好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中央赋予陕西的重大使命,也是陕西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必须坚持大胆试、大胆创、自主改,自觉承担起为构筑新高地试制度、试政策、闯新路的重任。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持续优化升级“一口受理、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平台,力争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扎实推进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委托和承接工作,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全部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平台,10月前在西咸新区片区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并在全省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促进陕西创新创业加速释放。通过上述改革,率先在自贸试验区形成制度性交易成本低、内外资愿意来、优秀人才留得住的营商环境。
二是全面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借鉴、复制、集成先行区的成功改革新试点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创新带来的开放优势。全面深化投资领域改革,用足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7年版)》,对负面清单外的外商投资准入实行备案制;加快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建好用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推出具有陕西特色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差异改革试点和创新案例培育,如在杨凌示范区片区加快开展“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评估、联合验收”的“三多两联”项目审批制度创新试点,在全省自贸试验区开展项目建设承诺制试点,推动人民币作为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等,积极为国家探索可复制推广的陕西经验。
三是积极创新对外合作交流新模式。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着力推进“三个创新”,即创新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在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方面,积极开展“五项探索”:即结合陕西省的特色和优势,围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五个重点领域,在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提升我国“软实力”上做出重要贡献。
以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为目标,全面深化对外经贸合作
加快推进贸易畅通、全面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陕西省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任务和显著标志。
一是扎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以指导西咸新区加快推进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积极开展全面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跟踪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狠抓重点任务督查落实,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上创造陕西经验、做出陕西贡献。
二是加快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战略,加快推进外贸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加快实施陕西名牌产品出口振兴暨外贸孵化工程,着力培育中小外贸企业和出口品牌,支持航空、新材料、机床等14个省级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壮大,在重点经贸合作活动中大力推介大型运输机、3D打印机、无人机等行业尖端项目,宣传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导航等新兴产业的陕西优势,大力培育“陕西制造”“陕西创造”和“陕西服务”品牌,努力保持进出口持续增长态势,进一步增强出口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支持扩大高新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日用品和特色农产品进口,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是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或“陕西商品展示中心”,进一步扩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品的出口份额。积极推动设立“陕西非洲产业发展基金”,持续加强对哈萨克斯坦爱菊粮油加工产业园、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炼化产业园、中柬金边经济特区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和陕西有色集团印尼200万吨氧化铝项目、陕鼓集团捷克研发中心等5个境外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引导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加快推动优势产业境外发展,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充分发挥陕西省建筑工程企业的技术、装备和集群优势,努力拓展境外市场空间,着力打造“陕西建工”品牌。
以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为重点,
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构筑新高地,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以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和专业对接,不断扩大引资规模、提升招商质量,发挥好扩大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
一是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今年以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专题研究利用外资工作,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国发5号和39号文件),在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强化优惠政策支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體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利用外资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抢抓这一重大机遇,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全球高端产业链发展新趋势,围绕陕西产业发展重点,紧盯世界500强企业研发和投资趋势,开展精准对接、上门招商,继续拓宽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境外发债等利用外资渠道,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确保项目不断档、投资不减速、发展不停步,尽快扭转各市利用外资严重失衡的局面,实现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的新突破。
二是搭建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精心办好丝博会暨西洽会、杨凌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交易与合作平台活动,创新举办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陕西——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活动等境内外重大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加速在境外布局陕西商务代表处,构建“全球招商”服务网络,发挥好重大平台机制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深入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开发区是对外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组织开展省级以上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全力推进半导体国际合作园区、中韩(陕西)产业园等省级重点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大力支持中俄丝路创新园加快发展,开启“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不断提升陕西开发区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在构筑新高地中的先行区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定期发布中、英、俄、法多语种《陕西投资环境白皮书》,办好陕西投资指南网,善于用好各类新媒体,抓好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推介,全面介绍陕西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及时协调、妥善处理好外商投资投诉问题,切实维护好外来投资者合作权益,营造亲商安商兴商的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
赵润民 陕西省商务厅厅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