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居住区设计初探
2017-09-23王任翔
贾 凡 赵 辰 王任翔
(1.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69; 2.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3)
山地居住区设计初探
贾 凡1赵 辰1王任翔2
(1.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69; 2.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3)
在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山地居住区逐渐增多的背景下,通过探讨山地居住区内场地高程、单体建筑、地下空间、景观环境四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为合理利用土地、营造舒适空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山地景观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袤,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其中山地占国土面积2/3,约为630万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我国山地区域不但占地面积广大,而且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每个省份都存在。由于各省份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气息、民俗、民风等人文气息也相异,所以我国的山地建筑,更是有显著的地域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居住建筑作为改善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建筑类别,承载着每个居民的家国情怀,随着山地居住区的逐渐发展,克服山地建筑的难点,营造饶有特色的山地居住区越来越成为开发商、设计师的重点关注重点。
1 山地居住区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1.1 开拓生存空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平原与山地区域的发展进程对比明显,平地资源的不断消耗,土地利用趋于紧张,为了开发和获取资源(土地、林木、水利等等),人们的生活生产用地不得不开始向山地进发;同时,面对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的匮乏,我们必须珍惜地球上仅有的平地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好每一寸耕地”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中不再回避山地,而是自觉的采取向山地拓展生存空间的行动。
1.2 回归自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曾说过:“我希望在布置城市的地方,靠山附近有平原,平坦地方有丘陵”;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为了修身养性,乐于山居:陶渊明喜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羡慕故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各代帝王对登高居上也情有独钟:秦始皇“离宫别馆,弥山跨谷”,清康熙兴建承德“避暑山庄”。
“回归自然”的心态,使人们把“山地”当作一种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大批愿意在山峦起伏、河湖纵横环境中度假休闲的城市人。因此,一些远离城市喧嚣,隐藏于城郊山区中的居住及酒店项目逐渐成为目前房地产开发中的一个热点。
2 山地居住区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2.1 场地及高程设计
任何山地建筑的场地设计都是澄清用地空间、勾勒区域结构、争取最大化解决建筑与基地矛盾关系的过程。山地环境复杂、地形破碎,常有陡坡和悬崖地带,如何在场地设计中利用寸土寸金的平整地块,高效的组织建筑群体和各类场地的关系,是山地居住区设计的重难点之一。
山地居住区的场地设计需综合考虑车行路、人行路、游园路、非机动车等交通道路的合理坡度,符合建筑单体之间的防火间距、卫生视距,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日照间距的相关要求,统筹各级别公共配套设施、无障碍设施和绿化景观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根据地形的精确分析来确定总平面布局,“因形就势,随曲合方”是基本的设计原则,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地形、气候、地质、现有道路、建筑、植被等的基础上,做出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通常来讲,坡度不大于8%(部分情况可扩大到10%)的场地,可以利用场地来解决高差,即通过楼间场地起坡或设坎将场地高差消化。山地居住区如果采用这种形式,在节地、省时、便于标准化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如果居住区位于阳坡(地形由南向北逐渐变高),还可以根据各地区规划要求,缩小楼间距,以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
高效优质的场地及高程设计是一切其他设计经济合理的基础,是工程进程中任何后续步骤稳步进行的保障。
2.2 单体住宅设计
复杂的地形环境对建筑设计起到关键性、制约性的作用,尤其对于居住建筑设计来说,已经趋于成熟的居住建筑往往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在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的创作上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复杂多变的地形也为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独特的风韵提供了有利条件。
居住建筑适应地形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除去前文提到利用场地解决高差,住宅单体底面仍为统一标高外,还可利用单体和户型的设计处理高差。常见的有错层、掉层、架空、吊脚、跌落、错叠等,其中,错层和掉层最为常用;架空、吊脚、跌落和错叠由于形式的局限,往往只应用于低层或多层住宅,适于低容积率居住区的开发和建设。
错层住宅,指建筑内部形成了不同标高的底面;掉层住宅,指建筑内部标高差异达到了一层及以上,用于较陡的山坡,有纵向掉层、横向掉层、局部掉层三种表现形式,是错层的一种极端情况。错层和掉层住宅都会有竖直方向的墙体和山体相接,尤其是掉层,会有一层及以上部分空间的围合墙体为挡土墙,影响人在相应空间的体感(热环境和空气质量)。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利用设备改善物理环境,其二是在标高高的一侧通过挖天井的方式增加采光,增强通风,此处不再赘述。
2.3 地库设计
现代居住区规划无法避免车库的设计,地下车库既满足业主私家车停放的需求,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还能够结合结构基础,是节约土地的必然结果。山地居住区的地下车库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需根据基地地质条件、住宅布局和产品类型进行设计,按规模可分为以下两种:
1)大型地库,即整体式地库。地库的底板、顶板或两者同时随地形设置坡度,通常地库顶板和底板相互平行,坡度与地形要求一致,车库内的车行道及停车位均为倾斜的,坡度以不超过3%为宜,极限情况下可达5%。这种形式的地库不建议两个方向同时起坡,否则会大大增加施工的难度。
2)点状或条状地库。较复杂的山地条件下,仅有部分地下空间可以作为车库使用,所以只在建筑之间或部分景观下部设计地库,与整体式地库相比较分散,汽车出入口增多,造价和占地相对增加,故需设计人员权衡比较,得出最优解。
在山地丘陵地区,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可与高差相结合设计,采用较短的坡道,甚至是平进平出,能够有效节地节材节省人工和造价,也能为提升景观质量腾出更多空间。
2.4 景观设计
山地居住区同样需要优美宜人的景观环境,自然的高差能增加环境的趣味,也能使地景更加丰富,但是一些山地构筑物也增加了景观处理的难度,例如过高过陡的挡墙护坡,会给下方的观者以压抑高耸的感觉,而在悬崖上方的居民,则会有危险恐惧的感觉;再如山地泄洪沟和截洪沟,往往是有固定截面形式和尺寸的,平面一般较为直顺而非景观水系那样蜿蜒曲折,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无雨雪的时候,沟中很少有水流,若没有经过特别的处理,是非常影响观感的。
本文就山地景观中最常遇到的挡墙护坡设计根据高差进行阐述和分析。
1)高差在1.5 m以下的挡墙及护坡,一般无法遮挡低处人的视线,是较为常见且相对便于处理的高差范围。护坡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做一些处理,如结合植被的设计形成一定的雕塑效果,利用高差做成踏步或高台阶,可行可坐可驻足停留等等。
2)高差在5 m以下,1.5 m以上的挡墙护坡会遮挡低处人的视线,但由于高度带来的压迫感适中,需尽量控制挡墙与地面的夹角角度小于75°。挡墙和护坡的表面可覆盖爬藤植物,减少硬质表皮的生硬感。在行人视线高度范围内(1.5 m~2.0 m),设置一些构筑物,如小型花槽、路灯、指示牌等,可起到吸引人注意力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弱大角度挡墙护坡带来的压迫感(如图1所示)。
3)当高差大于5 m时,挡墙和护坡不仅在结构上较难处理,在景观上也较为棘手。所以在总图竖向规划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应尽量在水平向留出尽可能大的空间,以便挡墙护坡能倾斜或分段。在保证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将挡墙和护坡在竖直方向分段,即在中部增加水平段是最有效缓解观者不适感的方式,水平段上可以栽种植物,宽度足够还可设步行景观道,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见图2)。
3 结语
山地居住区的建筑设计比平地居住区更具有空间趣味性,要克服的难点也更具挑战性,相比其他类型的建筑更需要设计者趋利避害,创造稳定的空间环境,提炼优质的生活品质。山地居住区的设计在人类不断扩张生产生活土地的过程中将会越来越重要,透过场地、单体、地库及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叙述,本文希望能给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合理的思路,为今后更有效的利用土地、创造更适宜的生活环境提供建议和设计方法。
[1] 郭红雨.山地建筑意义的探寻[J].华中建筑,2000(3):29.
[2] 唐 璞.山地住宅建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 李 林.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Apreliminarystudyofmountainresidentialarchitecture
JiaFan1ZhaoChen1WangRenxiang2
(1.HuashangInternationalEngineeringCo.,Ltd,Beijing100069,China; 2.Institut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CAS,Beijing100093,China)
Land resources on the earth are becoming less and less, and more and more mountain area has been human’s habitats.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 article has discussed four aspects of the mountai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proposal for planners and architects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land and create more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While these four aspects include site altitude, single building, underground space and landscape.
mountain residential area, site design, mountain landscape
TU241.99
:A
1009-6825(2017)24-0017-02
2017-06-15
贾 凡(1987- ),女,硕士,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