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或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13例报告
2017-09-23行永利张亚玲
行永利张亚玲 杨 楠
(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外科,郑州 454000)
·经验交流·
经皮肾镜取石或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13例报告
行永利*张亚玲 杨 楠
(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外科,郑州 454000)
尿源性脓毒症是因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也是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下腔内碎石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病死率明显增加[1]。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处理13例尿源性脓毒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59岁。结石病史>半年12例,<半年1例。肾结石8例,其中单发2例,多发6例,结石大小2.6~4.2 cm;输尿管结石5例,其中单发3例,多发2例,结石大小0.9~1.3 cm。术前尿培养细菌阳性2例,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8例,经输尿管镜碎石术5例。合并尿路梗阻13例,2型糖尿病10例,尿路感染5例。术中均有腔内高灌注压过程。手术时间72~150 min,平均98 min。13例术后体温38.5~39.8 ℃,平均39.1 ℃;呼吸20~29次/min,平均24次/min;心率95~132 次/min,平均113次/min;WBC(1.30~1.85)×109/L,平均1.62×109/L;中性粒细胞>0.9~0.95,平均0.92。上述指标最早出现在术后第8小时,最晚在术后第52小时。2例分别在术后第22、25 h收缩压低至70、76 mm Hg。均在术后72 h内确诊。
尿源性脓毒症诊断标准[2]: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发热T>38.0 ℃或<36.0 ℃,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无其他原因导致收缩压<90 mm 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 mm Hg,外周血白细胞>1.2×109/L或<4000×109/L或未成熟细胞≥10%。
1.2 方法
首先进行“高危患者”评估[3]:年龄>65岁,结石时间>半年,血糖>7.0 mmol/L,有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史患者,合并尿路梗阻,有尿路感染史,尿检细菌阳性,手术时间>60 min,其中≥2项者;或发生肾或输尿管腔内损伤者,确定为高危患者给予实施预警。预警方法:术后3、8、14、24、48、72 h连续6次动态监测血液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WBC、中性粒细胞、杆状核比值、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结合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志变化,进行趋势性分析。本组9例术后第8~16 h内出现PCT升至0.5~8.5 μg/L,平均4.5 μg/L;PLT低至40~90×109/L,平均56×109/L;WBC(1.55~1.82)×109/L,平均1.69×109/L;同时体温升至38.5~39.8 ℃,平均39.1 ℃;呼吸20~29 次/min,平均24次/min;心率95~132次/min,平均113次/min。立即行尿液、血液及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监测。当发生趋势性加重变化,符合疑似尿源性脓毒症时,即早期更换抗生素为泰能;符合疑似合并真菌感染者加用氟康唑首剂0.4 g/d,以后0.2 g/d,静滴,疗程为3周(或伊曲康唑,第1、2天200 mg,2次/d,以后200 mg,1次/d,静脉点滴,持续1周)。同时给予复苏、抗休克及支持治疗。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用药。一旦符合尿源性脓毒症标准及时确诊,给予重症监护、复苏、支持、高效能抗生素,同时畅通腔内引流,控制合并因素。
2 结果
本组13例术前评估均为高危,术后预警均及时确诊,经早期更换抗生素及积极抗休克治疗,9例术后第6天进入稳定康复期,2例发生严重脓毒血症、顽固性休克,经后续抗休克、生命支持等综合治疗2周后生命体征稳定好转,2例合并真菌感染经加用伊曲康唑治疗9 d后稳定康复。术后恢复时间9~16 d,平均12 d。尿培养均检出致病菌,11例尿培养细菌阳性,2例真菌阳性;血培养检出致病菌6例,见表1。
表1 13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血、尿培养结果
3 讨论
尿源性脓毒症在上尿路结石行腔内微创手术后时有发生,进展凶险,可致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泌尿外科医生须高度重视[4]。通过对13例尿源性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我们体会PCNL或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前应进行高危患者评估:结石时间>半年,血糖>7.0 mmol/L,有免疫低下疾病,合并尿路梗阻,有尿路感染史,尿检细菌阳性,手术时间>60 min,其中≥2项者;或发生肾或输尿管腔内损伤者,即为高危,要留取术中尿标本培养,为后期诊治提供确切依据。术后重点预警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液PCT、PLT、WBC、中性粒细胞、杆状核比值、CRP、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这9项检验指标在术后3、8、14、24、48、72 h连续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做出趋势性判断,达到早发现、早处理的目的。
疑似尿源性脓毒症标准:一般指标为术中碎石液混浊或有脓液,T>38.0 ℃或<36.0 ℃,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无其他原因导致收缩压<95 mm 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5 mm Hg;检验指标为PCT>0.5 μg/L且有持续升高趋势,PLT<90×109/L且有持续下降趋势,外周血WBC>1.2×109/L或<4000×109/L或未成熟细胞≥1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比>90%,杆状核比值>10 %。其中一般指标≥3项,同时检验指标≥1项者,即为高度疑似尿源性脓毒症。
疑似合并真菌感染标准:术中有大量丝絮状漂浮物,有真菌性皮肤病、糖尿病,接受化疗或皮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腔内或血管内置管,术后出现除发热外的精神症状或恶心、呕吐等,应高度警惕真菌性败血症。本组2例真菌感染,1例为肾结石,1例为输尿管结石,病史均超过半年,术中均发现结石粉碎后有大量的丝絮状、团块状漂浮物,且伴有腔内黏膜损伤。
对符合疑似尿源性脓毒症标准者应果断更换高效抗生素泰能;符合疑似合并真菌感染者,及时加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同时抗休克及支持治疗。一旦出现休克血压者要及时确诊,并在1 h内抢救,方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本组13例均根据预警期间指标变化,在确诊前期即高度疑似尿源性脓毒症后及时使用泰能,9例在早期得到控制,低血压得到纠正,2例加用氟康唑后,真菌感染被治愈,2例顽固性休克经进一步生命支持治疗14 d后逐步稳定进入康复期,说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教训一是术前如果存在感染必须控制,二是术中肾及输尿管腔内灌注液压力尽可能保持低压状态,减少术中灌注液和细菌毒素吸收[5]。细菌及真菌培养有助于术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6],但其结果略滞后,早期仍需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发现血清PCT逐渐增高及PLT计数逐渐降低的变化较早[7],多在术后8~14 h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在粒细胞中占比、CRP的变化在术后14~24 h,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相对滞后,多在术后24~72 h。我们认为建立评估、预警,进行危险因素分析[8],做趋势性判断,能够及时诊断,早期抗感染、抗休克治疗[9]有助于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1 周立新.尿源性脓毒症.医学新知识杂志,2012,22(1):13-15.
2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主编.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28-429.
3 黄洁夫,湛海伦,刘小彭,等.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7):164-166.
4 申吉泓,张白羽.泌尿外科医生必须高度重视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4):219-221.
5 段 康,刘齐贵,王跃力,等.自制测压吸石输尿管扩张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附33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2):1107-1110.
6 关小峰,黎承扬,邓耀良,等.上尿路腔内取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策略.微创医学,2016,11(3):326-328.
7 姚 远,王 伟,周 毅,等.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测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0):4659-4661.
8 谢旭敏,潘铁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1):53-54.
9 孙 青,徐宗源,刘 坤,等.上尿路结石术后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江苏医药,2016,42(16):1840-1841.
(修回日期:2017-07-12)
(责任编辑:李贺琼)
B
:1009-6604(2017)09-0859-02
10.3969/j.issn.1009-6604.2017.09.027
2016-11-24)
*通讯作者,E-mail:zzsyxy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