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墓地看美国的丧葬文化

2017-09-23袁南生北京海淀

清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戴高乐老布什尼克松

文_袁南生(北京海淀)

从墓地看美国的丧葬文化

文_袁南生(北京海淀)

应德州农工大学布什政府和公共管理学院的邀请,今年4月5日,我到该院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演讲地点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总统图书馆”这个说法于1938年由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来,它是美国特有的事物,既保存总统的档案文件,又收藏总统接受的赠品、个人物品、图书、艺术品以及货币、邮票等各种收藏品,因此,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

美国总统是联邦政府的首脑,在任期内形成的文件材料,对研究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统图书馆实际上是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于一体的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官员、学者和普通公民,只要出示身份证并且说明理由,任何人都可以阅览总统的档案。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带头不动用国家政府基金以来,所有这类总统图书馆均是由私人民间赞助经费设立,这套做法在1955年成为国家法律。

老布什墓地与百姓无异

学院华裔蒙古族教授牧人陪我参观了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然后问我是否愿意去看一看老布什总统的墓地。我惊奇地问道:“老布什总统不是健在吗?已经修好了墓地?”主人告诉我,老布什总统对德州农工大学情有独钟,不仅在德州农工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布什政府和公共管理学院,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担任过这个学院的院长,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担任了学院中一个研究所的所长,不仅把布什总统图书馆建在这个学校,而且把自己的墓地也建在了这所大学的校园内。

既然就在校园内,我自然愿意去看一看。从总统图书馆到墓地不远,沿着一条水泥小路可以到达,路边枝繁叶茂、莺飞草长,不远处有湖泊,水色清澈,湖光倒影,好像置身于乡间村落。

很快来到了老布什总统墓地,墓地的简朴情况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墓地占地面积看上去约50平方米,四四方方,四面用铁栏杆围了起来,但人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清里面的一切。墓正面左右两边有用石头垒成的两个小柱子,右边的柱子上齐人高钉了一块金属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George Bushi 1924-;Barbara Bushi 1925-; Robin Bushi 1949-1954。意思是乔治·布什,生于1924年;芭芭拉·布什,生于1925年;鲁宾·布什,生于1949年,死于1954年。墓地用地是德州农工大学捐出来的,地面上长满了青草。这块小小的墓地将用于安葬3个人,中间是老布什,右边是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左边是老布什总统夫妇的爱女鲁宾·布什。鲁宾因白血病不幸去世,只活了4岁多。老布什夫妇不忍爱女童年夭折,愿在天国永远陪伴他们的爱女。草地的左边有一块土黄色的牌子,不大,约8寸高、1尺5寸长,上面写着Robin Bushi,镶嵌在草丛中。由此推测,老布什总统夫妇百年之后,这块草地上还会多镶嵌两块牌子,中间是老布什的,右边是老布什夫人的,3块牌子会是同样大,同样的颜色。如果没有牌子,完全看不出是墓地。除了牌子,除了栏杆,除了两个小石柱,没有别的任何成本的支出。

从设计上可以看出,老布什虽然贵为美国第41任总统,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国家元首,他和他的家族也有的是钱;并且,按西方人的价值观,他也有的是政绩,例如,他担任总统期间,见证了苏联和东欧的巨变,打赢了海湾战争,等等。但他的墓地同老百姓的墓地却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人站岗,不少老百姓的墓还比老布什的墓大。

尼克松的墓地

美国总统墓地有简朴的传统

老布什总统的墓地如此简朴是否是个例?不是。不少美国总统的墓地都很简朴。例如,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与成千上万无名战士安葬在一起。肯尼迪的墓地既不大又简单。一块长方形的地上,铺着大小不一的方形或长方形的石块,石块同石块之间的缝隙里长着草,墓地四周用铁链围着,墓地上方有一块蓝灰色的牌子,下面安葬着肯尼迪,牌子上刻着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下面简单地写着肯尼迪的全名和出生、死亡年月。这块墓牌的两边各有一块较小的墓牌,那是肯尼迪的一子一女的埋葬地,墓地中间有一块圆石板,石板中心的小坑里点着长明灯,即一把不灭的火,这是安葬时点燃的。

中国人民最熟悉的美国总统之一是尼克松,尼克松开创了世界格局的新时代,打开中美两国关系的大门,美苏对话结束冷战,结束越南战争等等。但尼克松墓地非常简朴。他的墓地离出生地只有15米左右,妻子帕特陪伴在身边。尼克松1994年去世,比妻子晚了一年,他的出生地和墓地都成为“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的一部分。尼克松的墓地不大,风格同老布什总统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一块石头平放在草地上,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下面是逝者的遗骨。

尼克松葬得如此简单,为美国纳税人省下了多少精力和钱财呢?顺便说一句,尼克松办自己的后事时叮嘱家人要节省纳税人的钱财和精力。他竞选美国总统时,也没有忘记节省纳税人的钱财与精力。1960年的总统选举,肯尼迪最后得票3422万,得票率占49.7%,尼克松得票3410.8万,得票率49.6%,如此接近的得票率,在美国历史上很少见,尼克松的支持者质疑伊利诺伊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选票不实,有欺诈行为,最高法院也准备判两州重选,但是尼克松公开声明承认竞选失败,拒绝了对选举结果提出质疑,尼克松说,重新选举将耗费一年半时间,国家会面临很多问题,而且,他也不愿意继续耗费纳税人的精力和钱财了。

即使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墓地也非常简朴。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病逝于弗农山庄。此前,他坚拒一些人拥戴他当第三届总统的建议,坚拒一些人加给他的头衔和赞誉,坚决退休回农场,还参加劳动,做些家务。华盛顿去世前说:“我快不行了。我死后三天再下葬,葬礼要尽量简单。”按照他的遗言,华盛顿的葬礼只在弗农山庄举行,简单而朴素。2014年我在担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期间,找机会拜谒了华盛顿的墓地。

乔治·华盛顿长眠地——弗农山庄位于维吉尼亚州,全世界慕名来拜谒华盛顿墓地的人络绎不绝,因此,华盛顿墓地连同故居一起自然而然成了游客们旅游的热门景点,一张门票要18美元。价格不菲的门票不等于华盛顿的墓地很雄伟。当年,华盛顿墓地跃入我的眼帘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开国元首的墓地,太简朴了!

弗农山庄坐东朝西,背靠波多马克河,沿正面大道向南走,看到一条小路,标牌上注明:Tomb Road(墓地路)。那是一条红砖铺成的小路,干净整洁,两边是翠绿草坪,草坪上插着一个小标牌:华盛顿之墓,请保持肃静!松柏树枝掩映出两个小方尖石碑,左侧则是依坡而下半堵旧红砖墙。墓地正门较高,有黑色铁栏杆把护,其它三面是普通矮红砖墙。这里的工作人员讲解说,华盛顿生前最喜欢红砖建筑,所以墓地建筑都是用的红砖。墓园左侧的树丛中,有一铁牌铭文:华盛顿之墓,1830~1831建成。位置和材料都是遵从华盛顿遗愿(而选)。

铁栏杆内墓室里有两个白色石棺,并排放置,右边较高的是华盛顿的,左边是华盛顿夫人的。这个简陋的墓室并不大,内部环境看起来也似乎欠缺讲究。墓室后面是一堵水泥石灰色墙壁,将华盛顿夫妇二人的石棺与他们家族成员隔离了开来。从铁栅栏往里看,两尊长方形石棺的模样都很清楚。华盛顿的石棺在阳光照射下发出白色光芒,顶盖上雕着一只象征美国国徽的白头鹰图案,鹰雕下面刻着 WASHINGTON(华盛顿),石棺外侧面中间凸起部分上刻着他的名字: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石棺材料是花岗岩。他夫人的石棺也大体相似,只是顶盖上是空白的,没什么装饰雕刻或字体之类。一切简朴素达至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华盛顿墓地是后来通过国家迁葬后才建成的。一开始华盛顿墓地并不在此,而是在他的家族墓地里。家族墓地不远,向东沿河边走去,至下一条小径,左转稍顷,右侧向河边有条下坡砖路,在半腰的一小片空地上就是华盛顿的旧墓。华盛顿的旧墓与当时老百姓的墓毫无区别。如今,旧墓孤独地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波多马克河畔,已沧桑而陈旧,无人问津,也成了庄园施工人员坐下休憩的场所。无论是华盛顿的老墓还是新墓,我的感觉是,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看来,都根本不像一个开国元首的陵墓。

社会风清气正离不开良好民风

其实,节俭办理后事的并非只是美国领导人,其他国家不少显赫人物在身后的丧葬之中也尽显清廉节俭之风。例如,戴高乐将军是反法西斯的英雄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有不少人以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戴高乐将军的墓地应该建在巴黎等繁华的大城市。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安息在远离巴黎的科隆贝小镇——他的故乡。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反法西斯民族英雄的墓毫不显眼地被安置在一个教堂的墓群之中,十分简朴。

科隆贝小镇距巴黎有数百公里之遥,那里离最近的火车站还有十多公里远,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小镇以科隆贝双教堂为中心,周围住着几十户人家,处处古树旧屋。同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等大的公墓相比,科隆贝双教堂的墓地显得平凡朴素。在墓群里,人们往往需要经过一番搜寻,才能在角落处找到戴高乐将军的墓。

戴高乐墓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墓由白灰色的石头砌成,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分线,分线左侧的石面上刻着:安妮·戴高乐,1928~1948,右侧的石面上刻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这种砌墓用的石头,是最普通的,常用来镶马路边。而就在这小小的墓群中,有好几座墓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比将军父女之墓讲究多了。戴高乐父女的墓前摆放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各色花朵。根据规定,墓前只能摆放一瓶花,其他花可摆放在墓地斜对面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大如圆桌,上面有戴高乐的战友和友人赠送的大理石纪念牌。来参观的人大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简朴平凡的方式把一位伟人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1970年11月9日,离80大寿不到两个星期时,戴高乐将军溘然长逝。早前,戴高乐将军就留下遗言:“不必大操大办,只在科隆贝双教堂的墓地里举行一个朴素的私人仪式。”按照戴高乐将军的遗愿,他的葬礼办得简朴而又平静,既没有乐队演奏哀乐,也没有人在教堂的弥撒上致辞。将军的棺木由一辆军车运抵教堂,然后由他的几位老乡(一名肉店伙计、一名奶酪铺掌柜和一名农场工人)抬进墓地,安葬在爱女安妮的墓旁。1948年,将满20岁的安妮不幸死于肺炎。对于小女儿的早逝,戴高乐十分痛心,迟暮之年他仅靠稿费度日,却仍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捐作儿童保健基金,以纪念安妮。据说,戴高乐将军的棺木当时仅花了72美元。

又比如,阿登纳是联邦德国的开国元勋、首届总理。他曾经是反对法西斯专制的政治家,曾经被纳粹关押,夫人因陪坐监狱染疾而亡。阿登纳1967年逝世。人们可以参观他的故居,住宅如同一般民众的小洋楼,坐落在普通民众的居民区内,后山不远处是他们家庭的墓地,坟茔很小,墓碑略有一点传统装饰而已。周围还有民众的坟冢。

中华民族一向注重孝道传承,“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适当举行祭奠仪式无可厚非。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显得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了。对比华盛顿、肯尼迪、尼克松、老布什等美国总统主张丧事从简的做法,我国有的地方、有的人的做法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办一场丧事的开销少则二三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这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方农村已成普遍现象。如此惊人的丧葬开销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如此奢靡之风实不可长。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民间财富相对集中,办事花钱稍多些本属情理之中。但是,在我们这个人均GDP世界排名仍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少地方百姓因“天价墓园”而感叹“死不起”的当下,一场丧事开销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着实远非“情理”二字能够解释。

奢靡的丧葬,是一种追求面子的炫耀性消费,说到底还是一种攀比心理在作祟。成由勤俭败由奢,奢靡历来与浪费、衰败密切相连。中央八项规定初步遏制住了官场奢靡之风,公众也给予点赞。但事情不能止步于此,社会风清气正离不开良好的民风。党政干部带头,全民反奢倡俭,弘扬新风正气,才有社会和谐美好。

(作者系外交部干部、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大使、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

猜你喜欢

戴高乐老布什尼克松
罗斯福不待见戴高乐
各界政要送老布什最后一程
老布什的服务犬将帮助受伤士兵
25美分欠款
名言趣画
老布什再次被控性骚扰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囧囧有神”的武器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