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

2017-09-22朱隽琇梁汉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朱隽琇 梁汉平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存在不能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不完善、责权分工不明晰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方法,探讨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相关思路和对策,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7-0096-03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办学层次,地方高校都将系部改设为二级学院,这样一来,二级学院的权利及职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然而,通过研究发现,二级学院在很多方面所得到的权力仍非常有限,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多方面仍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性培养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管理的效率及效能受到极大压制,可见,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目标非常困难。

(一)教学管理自主权的缺乏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下放学校部分教学管理权力,扩大二级教学管理权力,使二级学院真正拥有教学管理的“自主权”,使其作为“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調动,使二级学院实现自主管理,以期在现有办学条件下,发掘人的积极因素,释放管理体制所束缚的“红利”。但在地方高校推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校、院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权责规定不明确,教务处管理权限的下放随意陸强,而且下放的权限多是操作性的工作任务,任务下放而权利不下放,二级学院只是“办事员”的角色,有时尽管权限下放,但后续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使得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主权“有名无实”。许多地方高校都为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自身教学管理经验欠缺,另一方面,一时难以消化现代管理理念,长此以往,二级学院养成了对上级教务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依赖心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种依赖、安于现状的心理最终导致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即使管理工作有改进,但收效甚微。

(二)教学管理制度刚柔不济

地方高校套用和沿袭老牌名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现象严重,在学生学籍管理、课程考试要求、教学计划等方面,地方高校也存在互相套用的现象,未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发展需求来定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考试。教学过分注重对人才统一标准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难以实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突出表现是课堂管理制度不灵活、课程选修自由度不高、课程评价不合理。此外,二级学院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未考虑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教学资源、师生状况来建立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学校层面的制度,甚至全盘照搬其他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于是导致二级学院制定的有关制度适用性较差,因为其脱离了二级学院的自身实际,这些缺乏可操作性、灵活性和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未真正起到激励、引导和指向的作用。

(三)考核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过程中大都未建立目标考核体系,现有目标考核制度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是教学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但反馈信息的采集渠道狭窄、单一、刻板,这些渠道主要为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查验教案、作业、实训报告、教学进度表等。而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的渠道是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表、信息反馈表、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这些渠道采集到的信息,可定量分析的信息少,部分问题会产生以偏概全的现象,分析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改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得不到落实。学生评教也只是对任课教师进行期末评教打分,对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等并不能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最后的评价结果对于课程教学质量及专业发展实际难以进行真实反映。倘若长期如此,教学效果的评价就会流于形式,结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激励与竞争。

(四)教学管理缺乏创新,工作效率偏低

在教学管理上,二级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上级通知总是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达和执行,对二级学院一些基本情况总是无法按时汇总、整理、总结和上报,鉴于此,在材料提交时间上,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为防止拖拉和延后,不得不提前,并不时催促上交相关材料,只有这样,有关工作才能完成。这势必导致个别教师和学生我行我素,对学校、二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通知、要求等不屑一顾,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必然受到影响。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因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须以教学作为有力保证。高校的生命力在于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又依赖于各二级学院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得提升。因此,地方高校在招生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了解社会需求,进行校企、校地的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所有这些都要以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为基础。

(一)简政放权,理清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关系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教务处应转变观念,把管理重心下移,简政放权,将微观、事务型的管理工作权限下放到二级学院,着重发挥教务处的指导、监督与协调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服务、质量监控、资源保障等方面。二级学院应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激活自身教学管理活力,确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以理清学校、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关系为前提来确立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就教学管理而言,学校与二级学院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责、权关系,因为“责和权相一致,这是提高管理效率所绝对要求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的工作重点是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与监控,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及专业特点、协调育人平台与教学资源情况,打造自身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风格。学校通过配套的规章制度与办事程序,将教务处与二级学院之间的教学管理责任进行清晰的分工界定,尤其要界定清楚临时性、突发性工作的处理原则以及一些重叠的管理功能归属。通过建立责任明晰的规章制度,明晰教务处与二级学院的责、权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办事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endprint

就职责而言,教务处及有关职能部门教学管理应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给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话语空间,教务处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核心职责是制定学校层面的发展规划,出台教学管理制度,协调指导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监督评估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主体的二级学院,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创新管理模式,完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当家作主”的意识深入研究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从二级学院办学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可操作行强且能付诸实施的措施方案,并严格执行。就权利而言,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合理分权,充分授权”,学校要进一步将教学、教科研、财务、人事的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充分发挥二级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如果二级学院只有管理职责担当,没有充分的权力运行,要想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将困难重重。

(二)推进机制联动改革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学校与二级学院机制的联动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地将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的责、权进行加减运算,而是要通盘考虑教学管理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平衡职能部门间的权力,另一方面,要释放因权力束缚所带来的教学管理效益,部门利益必须彻底打破。通过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将管理岗位进行重新设置或调整,倘若教学管理的实施仅在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之间唱独角戏,则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红利”很可能遗失殆尽,最终走回传统教学管理的老路。同时,二级学院在加强教学管理力量的基础上,必须使教学秘书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尽管许多地方高校实施的是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但各二级学院大多仍然采用传统做法,教学管理实行“四人制”,具体表现为院长主持,副院长分管,教学秘书传达,教研室主任落实,限于人事编制,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由一人承担,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秘书承揽了很多常规教学管理任务,教学秘书不但工作繁重,而且工作压力与利益分配不符,同时“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因此,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机制联动改革成为必然。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了保障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二级学院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应给予充分考虑,使自身的目标评价与激励机制体现出其应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级学院在不违反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前提下,在自身教学管理责任目标指引下,出台重点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优质课程主讲教师制、新教师导师制、教师听课制、教学方法改革奖励制、考核方式改革奖励制、产教融合中间人奖励制、创新创业导师制等制度,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同时,健全和完善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系统,以教学评价反馈信息为依据,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師实施奖惩,使教职工的责任意识获得进一步强化,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

(四)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管理组成了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计划、教材选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期末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由该监控系统进行全程动态监控。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健全,它需要采集和处理各类教学信息。各类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可通过二级教学督导制度、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座谈、学生评教等途径进行,对教育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然后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进行分类处理,及时上报、及时反馈、及时决策处理教学质量信息。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力措施是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反馈。在“重点抓,抓重点”的原则下,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即理论环节、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等环节,并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有“标准”可依。

三、结语

高校效能的最大发挥,关键在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它承担着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学院教育效能”,从而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蔡成梅,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探析: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2]喻建晖,新建本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探讨:以新余学院经管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03)

[3]银海强,校、院二级管理中教学管理重心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09)

[4]李山,唐海燕,陈鸿雁,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2)

[5]董泽芳,张继平,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6]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

[7]杨芳青,“霍桑实验”对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05)

[责任编辑:马妍春]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绩效机制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效益评价研究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