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综合改革路径的思考

2017-09-22杨炯吴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双一流

杨炯 吴鹏

摘要:“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挑战,更多的是发展机遇。高校若要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综合改革。要确保综合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相关机制,兼顾各方利益,找准突破方向,实现整体推进。

关键词:双一流、综合改革、顶层设计、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7-0093-03

2017年是“双一流”建设推进之年,社会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更高的期望。接下来,如何让改革取得更扎实的成效,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

“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教育战略,高校综合改革必须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以全局的眼光进行统筹考虑,以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考虑,统筹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降低改革的风险与成本,增大改革收益。

高校必须用新的思维思考,以新的方式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改革潮流。首先应该成立以学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设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协调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高校还应该成立人才培养、人事制度、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资源配置、内部治理等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细化方案、协同推进和集团作战,形成改革的线路图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保障到位。

二、建立相关机制,助力改革推进

推进“双一流”建设,面临的各种利益关系特别复杂,面临的各种阻力也超乎寻常。因此,需要推进综合改革,深入剖析改革重点和难点,设计出能推进改革的强有力的动力机制,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机制。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模式,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应该建立健全党政分工合作与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与行政工作的议事决策程序。应该不断健全学校中层管理机构,根据综合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还应该健全内部管理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内部管理规范、有序、高效。

建立系统完善的跟踪评估机制。综合改革的每一项内容都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师生的根本权益,关系到社会的需求和期盼。因此,必须要建立跟踪评估机制,从学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的角度进行评估。应该加强改革决策的风险评估和放权事项跟踪问效评估,采用自我评估、交叉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评估改革每一阶段的成效,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最适合学校发展、最符合师生利益、最符合社会关切的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建立权责明晰的绩效问责机制。综合改革不是被动推进,更重要的是主动作为,大力推动任务落实,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绩效问责机制。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督查机构,全程监督检查相关院系、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是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改革任务。同时,及时了解掌握综合改革各方面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整改。

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高校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和重大的社会责任,改革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社会的监督。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主动向社会发布办学数据、公开改革内容和改革进程,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质询,主动听取社会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高度社会公信力的自律办学机制。

建立特色鲜明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有利于弘扬改革主旋律,有利于合理引导改革预期,有利于凝心聚力促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符合高校具体情况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思想动员和宣传宣讲,引导全校师生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综合改革,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增强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汇聚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上下联动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要引入内部淘汰、激励和竞争机制,解决身份固化、竞争缺失和重复交叉等问题,突出建设时效,势必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因此,在进行综合改革时要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凝聚最大共识。

密切关注师生诉求,减小改革阻力。改革最大的呼声和最强烈的愿望来自广大师生,因此不能把他们排除在改革政策、措施制定的流程之外。高校应该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和正当权利,密切关注师生的改革需求,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切实解决好事关师生切身利益最迫切的突出问题。

加强院系部门协调,凝聚最大共识。当前,高校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面对学校各院系更多的是重管理、轻服务、少沟通,而综合改革又需要各院系和职能部门协同完成。因此,必须加强院系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高校应该大力推动机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办事效率,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服务院系。应该及时理清院系与部门权责,部门重宏观、重监督,给予院系更多自主权。应该建立院系与部门沟通交流平臺,创造平等对话机会,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推进改革信息公开,引导师生参与。高校应该打破信息公开惯性思维,不能畏首畏尾,应该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上所有的综合改革事项、改革依据、改革结果都应通过一定途径向师生或社会公开。应该特别注重加大广大师生和社会民众最关心的招生考试、人才引进、财务资产及收费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师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建立激励保护机制,有利于调动基层院系、部门的积极性,增加广大师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充分激发改革的内生能力。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基层院系、部门的特性,鼓励从实际出发的基层创新,认真总结和提炼基层改革经验。应该充分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激发全员参与和推动改革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师生对改革的认同感、参与感和成就感。endprint

四、找准突破方向,实现精准发力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了遴选条件,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学研究方面、社会服务方面、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因此,高校在谋划新一轮综合改革时,必须围绕这六大方面,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既要找准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又要分析问题,明确改革目标,实现精准发力。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办学效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因此,高校应该保证投入、扩大供给,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应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优化结构、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应该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由“增量扩充为主”向“优化存量、强化增量并举”转变,由“规模拉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改革人事制度,激发教师活力。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效率的社会服务和高内涵的文化传承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成了当下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该推进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和管理改革,通过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带动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稳步向前。应该科学制定教师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不断完善聘用体系,探索建立教师准聘和长聘、师资博士后、系统内双聘和专职科研人员等制度。应该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职员制度,淡化行政级别,实现岗位管理。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高校培养的人应当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但是我们的高校确实很少培养出世界顶级的创新性人才。因此,高校改革要坚守大学本位,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各级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业绩评价都要体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应该不断推进学生招录方式改革、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还应该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投入机制、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教学质量文化工程,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高培养质量。

推进科研改革,提升研究水平。科研是高校的强校之本,因此,高校改革应该优化科研管理和组织模式,面向科学前沿、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组建“旗舰式”科研平台和团队,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应该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改变过度指标化的学术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原创水平、学术品味、同行认可和业界影响。还应该推进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能够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的富有创新活力的专职科研队伍。

深化学科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学科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是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团队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应该树立主流意识,融入学科主战场,争取“话语权”;树立开放意识,与兄弟学院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树立前沿意识,面向经济科技前沿,打造新兴学科。应该积极推进大学科群发展的战略研究,努力建设校院(系)两级学科交叉平台。应该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发展机制,加强学科顶层设计,按照“入主流、有特色、上水平”的思路,采取差异化的学科发展策略。

争取资源支持,注重外部关联。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发展过于重视规模扩张,再加上分配到的资源有限,当下如果没有外部资源的大力支持,要在双一流建设中脱颖而出,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因此,高校应该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努力破除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应该采取适宜形式,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改革发展实践的方向性指导和相关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协调解决改革进程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还应该主动听取校友、董事(理事)单位等社会各界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争取获得相关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立国,一流大学建设视野下的高校综合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2]胡海岩,基于战略思维推進高校综合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

[3]曾燕,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推“中国梦”的实现[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4]徐梅,加快综合改革试点步伐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5]伍处文,聚精会神抓好高校党的建设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保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

[责任编辑:王辰]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双一流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