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方式初探

2017-09-22李玉忠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心理

李玉忠

目前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无所不在的社会中,孩子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方式、种类和数量都是无法想象的。这些信息不留痕迹地进入了孩子的潜意识。而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又成了学校、家庭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互联网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1.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信息网络具有虚拟、无所顾忌、隐蔽等特点,加上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的思想比起家长、老师的影响还要大。从网络和现实两个状态来比较,我们发现不良的上网习惯会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出现人格障碍,而且在信息网络上,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谎、伤害他人,不会产生羞耻心和罪恶感。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任何人或事都不爱护也不忠实,行为冲动,犯错后既不后悔,也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再如上网玩游戏等,迷恋以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2.互联网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育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很容易导致身心发育不良。我们知道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多少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电脑会产生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同时,经常上网,容易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容易逃避与现实的人交往,丧失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准则的判断能力,形成内向、孤独、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话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健康。

3.对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精彩的网络信息内容,动漫式的游戏画面很容易吸引小学生,使其沉迷其中。有一定程度迷恋网络的话,会使有些小学生整个思想都放在网络上,甚至学习其他课程时也在想着怎样找机会去使用网络,结果其他老师讲的东西没听进去,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学生自身的不良发展。

二、化解或者更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给小学生带来的巨大诱惑和不利影响的策略

1.从家庭入手: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家校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間是在校外。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从学校着手:加强学校网络德育建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再如利用班会课、少队活动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的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

3.从教师着手:加强教师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健康、适宜的网上内容。加强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喜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降低学生娱乐生活中对网吧的依赖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之,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课堂,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心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心理感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