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性教学:小学数学学困生实现转化的有效途径

2017-09-22周雪琴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周雪琴

摘 要:义务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师同样要给予学困生以充分的关注,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困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但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其成为学困生,因此,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引导。主要针对通过显性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显性教学;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体现发展性、普及性以及基础性,数学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保证所有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学困生的出现,为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学困生主要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存在障碍的学生,同时,其也可以定义为,数学成绩低于平均线的学生。为了保证学困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提高,教师要应用显性方式开展教学,其是一种有效的、系统的以及符合逻辑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更加直接、更加明确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在原本的基础上,提高其数学成绩。

一、明确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是显性教学的关键要素,教师示范其实是对教学清晰、明确的表达和阐述,其主要包括教师的声音以及思维,通过科学的教师示范,学困生可以充分明确内容,进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思维干预,引导学困生解决数学难题,同时,在学困生开展独立训练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明确告诉学困生应该做什么,帮助学困生掌握数学知识。

1.使用一致性以及清晰的语言

为了杜绝学困生对知识出现错误认知,在示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一致性以及清晰的语言,通过准确的语言,清晰以及明确的表达教师期许,例如,在引导学困生认识数字的过程中,教师要这样阐述教学内容:50是由5个10,或者50个1所组成。通过一致性以及清晰的语言表达,可以让学困生对数字具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清晰的语言明确地告诉学生加法的定义,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直接以及清晰的语言,让学困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加法的定义,进而在学习中可以快速掌握知识要点。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实际需求,保证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困生参与到示范中

教师要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到示范中,提高学困生接受新知识的动力,其主要包括回答数学问题以及参与解决过程。例如,教师在示范组合立方体模型的过程中,要鼓励学困生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单独演示如何组合立方体;其次,在单独演示结束后,教师要挑选几名学困生,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制作立方体模式,促使学困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知识。又例如,在认识数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邀请学困生作为自己的助手,进而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在示范结束后,与学困生进行深度的交流探讨,考查学困生对数字的掌握程度。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开展有效引导,保证示范的质量和效果。

3.教师示范要科学合理

教师示范如果科学合理,可以有效帮助学困生掌握以及了解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示范过多,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还不利于学困生开展自主探究。因此,教师要保证示范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为学困生进行示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即教学反馈、知识基础以及学习难度。如果知识比较简单,同时学困生也做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前期准备,教师只要示范一两次就已经足够;如果知识相对复杂,以学困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难以快速掌握知识,教师需要增加示范次数,并且给予学困生以额外帮助。教师还要掌握班级学困生的数量和比例,如果学困生數量较多,教师要提高示范次数。教师还要根据学困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示范,如果反馈效果较高,教师就不需要进行教学示范,如果反馈效果不理想,教师要继续开展教学示范。例如,在学习减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示范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示范结束后,要对学困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且根据检验结果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而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通过示范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二、开展指导性练习

指导性练习是显性教学的第二重要因素,指导练习可以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概念进行有效培养,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实际运用。

1.明确学生必备技能

在开展指导性练习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必备技能,保证学困生可以快速掌握新知识。同时,教师还要为学困生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对新知识进行详尽的阐述和介绍。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要明确学困生需要具备数字识别技能,可以快速地识别十位以及百位数字,同时,教师还可以通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必备技能进行检测。又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图片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等,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掌握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找到具有不同图形的实物,在课堂中分享给同学和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必备技能,调整指导练习的难度,保证所有的学困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2.确定示范顺序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为学生示范一些复杂的知识,会导致学困生难以理解,进而打击其学习自信心。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要明确示范顺序,遵照从易到难的原则,挑选一些简单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范例,进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例如,在教授加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先示范个位数的加法例子,让学困生对加法具有深入的认知,在保证学困生完全掌握加法计算要领之后,再开展更加深层次的教学。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学困生的心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感受。

3.加大课堂提问力度

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并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讨论对学困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其可以有效分享同学以及教师的数学理解和思维,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回答问题,并且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维理解。同时,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还可以对学困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激发学困生开展自主思考,为了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暗示,防止出现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而其他同学附和回答的情况出现。

4.多重表达数学思维

数学思想是一种具体化以及形象化的表达,其可以对学困生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困生构建科学的数学思维体系,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及相关概念。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通过多重的方式表达数学思维,扩宽学困生解决的问题思路,帮助学困生深层地理解数学知识。

5.开展阶段性复习

为了保证学困生可以牢记以及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教师要开展阶段性复习,检验学生对以往技能和概念的掌握情况。阶段性复习主要包括以往以及最近学习知识的组合,通过问题组合帮助学困生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

三、学业反馈

学业反馈是显性教学的第三大关键因素,其可以纠正学困生的学习错误,肯定学困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学业反馈,教师能够对学困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学困生降低对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的错误性理解,同时帮助学困生强化对数学技能和概念的掌握。因此,教师要为学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越早发现问题,纠正也越加容易。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具体以及积极的语言,特别在阐述正确答案的时候,要运用直接的语言,防止学困生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教师还要提供给学困生二次练习的机会,通过实践检验学困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例如,一些学困生难以分辨45这一数字中包含多少个10,因此,教师要通过直接的语言引导学困生:45数字是由4个10以及5个1所组成,那么45这一数字中,包含多少个10呢?通过直接清晰的阐述,可以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引导,进而给出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要给予鼓励,进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效的学业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进而走向成功。

總而言之,以上三个方面是显性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其具有较强的教学操作性,可以为学困生提供一条直接的、明确的以及清晰的理解数学技能和知识的渠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困生关注和关怀,并且通过清晰的语言,为学困生剖析知识点,帮助学困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积极开展阶段性练习,巩固以及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重视学业反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规律,不断丰富教学感性素材,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为学困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