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7-09-22陈瓦娜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陈瓦娜

摘 要:以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具体从导入课程生活化、创设生活情景增强感知效果、应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返回生活空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特点,并结合聋校学生实际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已经成为聋校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聋校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要通过视觉以及行为活动来感知外界,从而获取知识并增长见识,所以,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显得十分必要。

一、导入课程生活化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在新课导入阶段,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的逃避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并且说明为什么会喜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将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介绍完之后,为了使学生对年、月、日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教师应该重点就全年的主要节日向学生加以介绍,如,介绍 6 月 1 日是儿童节,在这一天会举行学生文艺会演;介绍 9 月 10 日,这是教师的节日;介绍 10 月 1 日,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通过让学生感知不同节日的方式来进一步明确年、月、日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学习本节的内容。由此可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中,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感知效果

对于聋校学生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视觉和行为活动来完成感知活动,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将数学教学中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融入生活情境中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感知效果,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创设适时表演情境。例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相向而行問题、相背而行问题以及同向而行问题,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三种相遇问题的特点以及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演示,当然,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旁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亲身感知过程中认识数学问题。其次,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投入到情境化的数学问题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轴对称图形”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出或者剪出本节内容中所学的图形,包括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然后让学生将其所制成的图形进行对折,当对折之后,学生会发现,正方形、矩形、圆形以及某些三角形的两侧可以使其完全重合,而某些三角形无论如何对折都无法使其两侧完全重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熟悉小学数学中应该掌握的简单图形,并且对轴对称的含义有一个深入了解。

三、应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聋校学生而言,对知识的认识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感知上,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相对较大,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数学教学内容通过常见的生活实例展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内涵。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率”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聋校学生对相对抽象的乘法分配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实例:如果我们班级中的 2 名学生去买书,最终每人都买了一本作文指导书和口算练习卡,其中作文指导书的价格是6 元,口算练习卡的价格是 2 元,此次买书活动中,所有学生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在引导计算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每个学生所花的钱一样,即(6+2)元,因为有两个学生,所以,结果是(6+2)×2,也可以是(6+2)+(6+2),所以,可以得出(6+2)×2=(6+2)+(6+2)=6×2+6×2,那么如果是三名学生呢,则可以得出(6+2)×3=(6+2)+(6+2)+(6+2)=6×3+6×3,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启发学生认识到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即为:(a+b)×c=a×c+b×c。

四、返回生活空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所以,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当“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实际测一测自己的身高以及班里其他学生的身高,最后再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了增添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生年龄段平均身高数据,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高是否达标,然后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鼓励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使其快快长高,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外,在“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教室的面积,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面积,之后,还可以根据求得的面积计算出教室铺设地板的总花费,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加符合聋校学生教学特点。具体而言,首先应该注意导入课程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其次,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并且应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提升学习效果,再者,要通过科学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丹林.聋校数学课堂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绥 化学院学报,2015(10).

[2]罗向阳.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课堂[J].中华少 年,2015(1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