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实践
2017-09-22林惠静
林惠静
摘 要:伴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我国的教育体系变得十分完善,小学数学进行了实时的优化和拓展,已然生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有了相应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属于新时期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着相当高的适用性。主要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办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育小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形思想的主要科目,而在这一科目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师纷纷选择了传授式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仅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实际的数学素养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培育。为了转变这样的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的优化和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属于新课改以后一种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其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体的学习能力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鼓舞,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便会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得到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分组不合理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對学生进行分组,而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依据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教师按照学生的成绩,将一些成绩较为优越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别中,而又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分到一个组。由于他们之间的差距较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较大,很多小组的整体表现较差。教师应当认识到,之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带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部分学生能力的彰显,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组内的带动作用。但是现阶段的教师许多时候并没有健全的小组合作分组意识,导致很多组别的学习能力普遍悬殊较大,与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相违背。
2.缺乏合作的方向
很多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依旧会采用原来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并且认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带着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加以引导。事实并非如此,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存在于数学教学中,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其本质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学习能力较为优越的学生不会特意去引导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不会轻易地向其他学生进行请教,这样的状况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变得十分尴尬,学生缺乏合作的方向和动力。比如,在学习《加和减》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能够轻易地理解加和减之间的联系,而有一部分学生仅仅知道加方面的计算,对于减则缺乏必要的认知。这个时候,由于没有合作的方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尝试发现加和减之间的联系,导致实际的学习效率较低。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实践
1.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组
在一个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上,应当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并且能够互相填补,才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当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之前,对学生加以针对性的分组,根据学生当前的能力状况,制订最为合理的分组规划。如果小学生对于当前的数学知识存在着相当大的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理解,则需要迅速地加以明确,并向组内的学生进行积极求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竞争的学习模式。如在求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时,长方体长8,宽6,高5,教师可以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能力差的学生,由他进行讲台解答,然后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辅导,最终判定不同小组的成绩。
2.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设置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并由学生积极有效完成,提高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图形》时,为了提升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图形制作,如五角形和梯形等,然后分别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些图形进行相应的制作,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将一个图形进行整合,其中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要求组内的学生分别选择相应的对象进行求解,并最后将它们加起来,求出最终的结果。
总之,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鲜明有趣,小组合作学习在其中的运用,有着相当高的适用性,不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能够综合促进学生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科学有效的改革和完善,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带动数学教学产生更加鲜明的教学活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宗来.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11).
[2]朱艳华.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和应用[J].新课程(中),2016(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