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的兴趣教学
2017-09-22黄金环
黄金环
摘 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变苦学为乐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出路在于优化教法,通过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爱学、乐学,积极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采取“课始唤趣,课中激趣,课末存趣”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兴趣教学;积极性
一、导言引趣
一节课,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前的导语新颖别致,就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就根据儿童好奇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小朋友,大家想一想:1和1000相等吗?你们能否使1=1000呢?”学生听后马上回答:“不能。”这时,我就笑着对学生说:“你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知道:1和1000通过一定的条件是能变成相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导入语言,寥寥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主动性。
二、设疑找趣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都采用了设疑的方式来衔接各个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和教学目标设置的疑难点,能够承上启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主动性。例如在小数和分数转化的教学中,我没有先讲方法,只是说:“同学们,现在大家随便说出一个分数,我马上给大家报出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人不信,一连说了几个,我立刻作出了判断,他们用笔一算,果真不错。教师这样的设疑,制造了悬念,使学生感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必有诀窍,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学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着不断探求的良好状态。
三、直观生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常见的有实物图片、PPT和实物演示等,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物体,让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除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平均分配”的概念,教师在教学前将6个苹果放在了讲台上,学生们都很好奇,想知道数学课与苹果有什么关系。这时教师说:“今天我帶来了6个苹果,是用来奖励上一次测验得满分的小朋友的,下面让班长来给上次得满分的3名小朋友颁发奖品。”只见班长走上讲台,先拿出3个苹果给3名小朋友每人一个,然后将剩下的3个苹果再次给每人一个,这样6个苹果就平均分给了3名小朋友。教师提问:“班长分苹果的方法对不对呢?3名小朋友得到的苹果一样多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将10个小棒平均分为5份。使用实物作为工具开展教学,让知识更加具体和形象,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四、方法激趣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和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有明显帮助。教学中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7-3”时,我就编了一个“老鼠偷桃子”的小故事:“有一天,孙悟空从树上摘了7个桃子放在桌面上的盘子里,然后外出活动。这时有三只老鼠走出来,发现盘子里有7个桃子,每只老鼠就偷走了一只桃子,孙悟空回来时,盘子里还有多少个桃子呢?”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小朋友很快就得出7-3=4。
再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就采用猜谜游戏进行教学。新授时,我先让学生猜装有3支和5支粉笔的盒子,再出示另一个粉笔盒,让学生猜猜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学生兴高采烈地猜着:“1支、4支……”当学生急于想知道对不对时,我就把盒子打开,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一支也没有。”我马上提问:“盒子里没有粉笔,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自然引出“没有”用“0”表示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0”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练习增趣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们紧张的思维松弛下来,容易出现走神现象。因此,在巩固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置趣味性练习,用填空、判断、改错、选择、竞赛、抢答、游戏等形式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就设计如下几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1)填出分子、分母使等式成立。
①■=■=■=■;
②■=■=■=■。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①■=■=■;
②■=■;■=■
(3)指出错误,并说明如何改正。
①■=■;■=■;■=■;
②■=■;■=■;■=■;
③■=■;■=■;■=■。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知识,又在兴趣盎然中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魏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13-15.
[2]莫绍松.浅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 2012(8):19-21.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