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微
2017-09-22王先秀吴黎明
王先秀+吴黎明
一、“荔美”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致力于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从与荔树的相处中寻获了前行的方向,通过实施“荔”教育,建设“荔”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荔”教育品牌。认为:“荔”教育是一种绿色的生命教育,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教育,是一种增值教育。其核心就是要给孩子成长的力量,实现生命力、学习力的增值。
荔教育的实施更注重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荔美”课堂教学的特点
“荔美”课堂是基于“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理念,深度变革传统教学的课堂,包括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程的师生共建。“以生为本”强调全面依靠学生,全面尊重学生和全面发展学生;“学为中心”强调真正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并获得学习愉悦感。
“荔美”课堂的核心是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突出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同时又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如语文学科落实大阅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数学学科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英语、综艺学科突出实践性的活动。体现出六个方面的特征:
1.教学理念:凸显以生为本和学为中心。
2.组织形式:以小组(伙伴)合作学习为主。
3.教学方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教学环节:以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为主。
5.教学评价:强调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
6.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
三、“荔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内容
“荔美课堂”的教学改革呈现出以下结构:
我们努力使教师明确:实践“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操作上要有三个清晰的认识:
(1)以前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独立、先行学习。
(2)以小组建设与过程评价促使合作(伙伴)学习。
(3)以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诊断学情并调整教学。
(一)精心设计先学设计
实践中,我们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先行学科,提出了相应的学习媒介:前置性学习、先学小研究等,统称为先学设计,本质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先学设计是支持先行学习的任务与线索,不应成为变相的小试卷或作业单。我们逐步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设计要触及核心学习内容,反映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课堂,而不是课后练习提前做。
2.通过先学设计呈现学生独立学习效果的差异,为教师诊断学情、合理介入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3.先学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源于教材,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4.先学设计应体现学科性质与学科方法,根据学习内容而灵活变式,防止统一模式和划一操作。语文、英语学科的先学设计要有助于推进大阅读。
5.先学设计应简单、开放,体现根本。
(二)自主先学了解学情
自主先学是学生在课前或课始时间段内的自主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后提出主要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思考、质疑、讨论,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保障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重点做好四个方面:
1.保证独立先学的时间。教师在时间、空间上要让学于生,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
2.教给独立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独立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学的结果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点,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讲出来。
3.面对差异开展分层学习。教师要及时联系实际、分析学情,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设计教学进程。既体现基础又突出重点,同时难易适中,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提高学习积极性。
4.适时指导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先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独立自学情况。提倡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先进行个别指导,让这些孩子也有展示学习成果、获得伙伴认同的机会。
(三)小组(伙伴)合作学习
小组(伙伴)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形式,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堂自主、合作学习任务,就能使人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个个得到锻炼机会成为现实。
我们着重研究了合作学习的四大要素:
1.学习小组的建设。包括合理的人数、分工等。小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采取自然分组的方法。做到分工要明确,各负其责。
2.学习任务的设计。在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制订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掌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策略:挑战性、开放性与层次性相结合,预设、调整与动态生成相结合。
3.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经历几个过程:独立自学(中高年级以先学小研究为载体放在课前,课始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发现典型、展示冲突、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4.实时的点拨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状况,及时参与到讨论有困难的小组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诊断学情以学定教
合理诊断学情、确定学习起点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1.先学了解学情。利用先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先学。教師及时批阅或抽样浏览,对学生先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困惑、解题错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据此了解学情,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
2.二次备课调整教学。认真进行学情诊断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设置新的学习任务,修正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3.善用生成引领学习。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简单执行教学预案刻板的模式。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由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合理地处理教学生成,创造性地引领学生在困惑、疑难处深度学习。
(五)学习展示适时指导
学习展示能呈现并诊断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适时地进行指导,引领学生深入地学习。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学习展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关注全体。倡导先找弱势一点的同学先说。当学生站起来说时忘了或说得不清楚或结巴时,教会同组的同学及时站出来补充,并学会说“没关系,我来补充”,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伙伴作为后盾的存在,体会学习的安全感。
2.抓住典型。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厘清各组观点,并善于串联差异,将其与文本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现象等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回归到学科知识点或能力训练、思维拓展点。
3.突破难点。教师要适时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话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或强调要强调的重点,或考查弱一点的学生是否真的听懂,或引领学生走向多元、深度的思考,较好地突破难点,保证更多孩子达到目标。可以这样引导:
(1)对这个问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吗?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他的话你听懂了吗?你能重复一下吗?
(4)你有什么要特别强调的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的理解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引导,既诊断了学情,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保证了学与教的有机融合。
编辑 任 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