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责任心之我见
2017-09-22王春波
王春波
摘 要:责任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内在价值观的根本前提,是健康人格的基石。都希望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成为人格健康的人,那么,教师就有必要激励他们从小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激发他们承担应尽责任的勇气。
关键词:培养;责任心;策略
责任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承担义务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一个人有了较强的责任心,也就会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应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以召开有关责任感的主题班会,如开展“班集体以我为荣”“生活需要强烈的责任感”等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使学生明白:责任感不但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学生明白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后,就能把班主任对他的要求较好地转化为内部动力,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去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在开展责任感教育时,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对自己负责,明确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学生年龄小,单凭教师简单说教很难形成较强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家校联合,以活动为主,以跟踪评价为激励手段,开展“今天我是小家长”“拒绝脏话100天倒计时”等类似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洗脸刷牙,穿衣叠被,整理衣物,打扫卫生;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理财,走进市场买米、买菜等,感受一家之主的辛苦,从而坚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主动承担学习责任。这样学生会极力地对自己的生活、人生和理想等行为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情感推动自己去进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
三、注意锻炼学生的责任意志
责任心是靠意志来维持的。责任意志是在履行责任中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履行责任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需要克服来自不同层面的困难与压力,同时还需要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和情绪波动的影响等。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责任意志。比如,学生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改掉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由于这些要求持续时间较长,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难免中途会打“退堂鼓”。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支撑,责任心很难形成。即使形成,也会很快暗淡无色。因此,老师要不断通过实践活动、集体力量,鼓励他们,勉励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挑战。久而久之,学生的责任心会逐步形成且稳定。
四、利用讨论会、座谈会和总结会等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主要利用讨论会、座谈会、总结会和个别谈话等形式,使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泄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而对于情况特殊的学生,则需要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以保护学生的自尊。
五、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还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做到严于律己,自我激励。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我把全班分成幾个小组,在全班通过活动准则后,以竞赛的方式开展“看谁责任感最强”主题的活动,全班学生跃跃欲试,谁都不甘落后。我根据各小组的活动情况,每周组织学生自我总结,使他们能大胆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引导他们善于自我激励和反省。通过自我激励、自我克服,把“独立性”和“成人感”导向自强的境界,从而加强对自身的教育,这样,班级工作就在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中前进着。
六、教师以身作则,促进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佩戴首饰,教师就不要浓妆艳抹,奇装艳服;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就要当天批改作业,及时发放、讲评。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会从教师的认真执着中学到:我是集体的一员,我要为集体负责。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而逐步形成的。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促使每个学生拥有一颗强大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王霞.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J].新课程学习(下),2011(4).
[2]朱志彤.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河套大学学报,2007(1).
编辑 常超波endprint